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婴儿常见传染病,其患病率较高,且在感染初期症状并不显著,很容易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作为一种传染病,它必然存在着传播病原。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以及感染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其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病毒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水泡也会传播病毒。患者喉咙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排泄物在数周内仍具有传染性。
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效的预防措施,控制疫情的关键是妥善处理患者的排泄物等粪便。托幼机构应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餐前便后要洗手消毒,预防病毒感染。
一旦宝宝感染了手足口病,应立即就医,并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隔离2周。宝宝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以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不适合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以用乳酸熏蒸进行室内消毒。
在疾病治疗期间,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水。因发热和口腔疱疹导致食欲不佳时,应注意给宝宝吃清淡、温和、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给宝宝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对于口腔保健方面,宝宝可能会出现口腔疼痛、流口水、哭闹不眠等症状。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可用盐水漱口。对于不易漱口的小宝宝,可以用棉签蘸盐水轻轻清洁口腔。还可以将维生素B2直接涂抹在口腔糜烂部位,或涂抹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配合超声雾化吸入,以缓解疼痛,促进糜烂早日愈合,防止继发感染。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手足口病给宝宝带来的不便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