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腹泻常见于八个月内婴儿,这些婴儿通常体质水肿,皮肤容易出现湿疹。出生不久后便会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加并且质地较稀,但他们的胃口却很好,没有呕吐等症状,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当添加辅食后,大便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情况是婴儿的正常生理反应,并非疾病,因此不需要服药。
婴儿腹泻是婴儿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也是危害婴儿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种症状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主要发生在两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婴儿更为常见。除了腹泻,还可能出现呕吐、食欲不佳、腹痛、发热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能适应食物变化,因此一旦喂养不当、冷热失调或感染,就容易引起肠胃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病。
对于轻度症状,婴儿每天腹泻次数在10次以下,大便呈绿色带有黏液,偶尔含有少量水分,并伴有轻微腹胀和肠鸣音亢进。还可能出现轻微呕吐或吐奶、食欲下降、体温正常或偶尔低热等症状。而对于严重症状,腹泻频繁,每天大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样,量大并带有酸臭味,还可能出现溢奶或呕吐等症状。严重病例则可能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等。
在治疗方法上,一旦婴儿出现腹泻,应尽可能控制饮食以减轻消化道负担,使消化系统得到休息。对于严重腹泻的婴儿,应及时补充水分以避免脱水,并可以采取口服补液盐的方式。还需要给予良好的护理,控制肠道内外感染,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严重腹泻的婴儿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在护理方面,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减少喂奶次数和每次哺乳时间,并暂停添加辅食。母亲也应少吃油腻食物以减少奶中脂肪。还应科学安排饮食,注意卫生和餐具消毒。在添加辅食时,每次只添加一种并逐渐添加。要将患儿隔离以避免相互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口腔保健和各种消毒工作,勤换尿布,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防止发生红臀。患儿的腹部要保暖,以缓解因肠蠕动过快而引起的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