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手父母,面对新生儿时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心里充满不安。以下这些情况其实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过分担心。
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体重减轻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宝宝在母体内一直泡在羊水中,再加上新生儿进食尚未适应,需要通过大小便、呼吸和皮肤排出多余的水分,导致体重下降。这种减轻的重量最多可达宝宝出生时的10%,但到了第10天左右,随着宝宝逐渐适应环境,体重就会开始增加。如果体重在10天后仍未增加或继续下降,则需要注意宝宝的喂养方式和健康状况。
未满三个月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吐奶现象。由于贲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加上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所以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背部时,可能会出现吐奶现象。喂完奶后,家人可以轻拍宝宝背部几分钟以减少吐奶。随着宝宝的成长,这种现象会逐渐缓解。但如果奶水呈喷射状、吐出量很大或吐出带有黄绿色的物质,则需要及时就诊。
新生儿头部可能呈现椭圆形并出现肿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头在产道内受压引起的。有些宝宝出生后头部还会出现柔软的肿块,这是头皮水肿或血肿的表现,通常在出生后6到10周会自然消失。但如果肿块不断增大或在10周后仍未消失,则需要就医检查。
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上顎中线附近可能会长一些乳白色的颗粒,俗称马牙。这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通常在胚胎发育6周时形成,并在2周左右自行吸收。父母不应该用针挑或用布擦这些颗粒,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除此之外,新生儿在最初几天可能会出现尿色发深、稍有混浊的现象,甚至尿布上可见淡淡的红色,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10天后仍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可能会有短暂的斗鸡眼现象,属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宝宝1岁以上仍存在斗鸡眼现象,则需要到医院眼科检查。
面对新生儿时,父母需要保持冷静并了解这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以便更好地照顾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