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怎样辨别母乳性黄疸 三招教你分辨

  • 生活知识
  • 2025-01-17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如何识别与应对母乳性黄疸?

当婴儿接受母乳喂养时,有时会出现母乳性黄疸。如何辨别呢?若婴儿在生理性黄疸期并未如预期消退,反而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且在其他方面表现正常,那就可能是母乳性黄疸的表现。以下症状也有助于识别:

1. 婴儿出生后4-5天内,出现皮肤与粘膜的黄染,且没有其他异常。黄疸会逐渐加深,出生后10-15天时,胆红素可能达到较高水平。若继续母乳喂养,胆红素水平将在4-10天内维持,然后逐渐下降,3-12周内可完全消退。停止母乳喂养后,血清胆红素在48小时内会明显下降。

2. 若停止母乳喂养后胆红素在48小时内下降50%,即可确诊为母乳性黄疸。继续母乳喂养后,胆红素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不会达到之前的水平。

3. 患母乳性黄疸的婴儿通常没有其他症状,如食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肝功能检查也正常。主要需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区分。

那么,如何治疗母乳性黄疸呢?家长们不必过于惊慌,因为母乳性黄疸的预后通常很好。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暂停母乳: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等待血清胆红素下降后再继续喂养。早期母乳黄疸建议少量多餐喂养,避免糖水。

2. 光疗:胆红素水平达到20mg/dl时,可采用光疗,一般无需使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3. 辅助治疗:包括日常保健措施,如保暖、增加热量和营养摄入、预防传染病等,以避免加重黄疸。

孕妇在哺乳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并避免滥用药物。如有黄疸病史的孕妇,可口服黄疸阴阵冲剂,服药时间从诊断到分娩应超过两个月。

宝宝出生后,家长应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及时就诊。早期增加乳汁摄入量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对于生后2-3天即出院回家的新生儿,需要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期干预和预防脑损伤。

关于母乳性黄疸是否会影响智力以及如何通过母亲饮食缓解母乳性黄疸等问题,建议家长阅读相关文章或咨询专业医生。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