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鹅口疮,一种常见婴幼儿疾病,其发病率在生活中居高不下。许多家庭,尤其是婴幼儿家庭,常常面临这一健康挑战。了解鹅口疮的成因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关键。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鹅口疮的神秘面纱。
鹅口疮,又称为雪口病、白念菌病等,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白斑膜。这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发的真菌感染。这种真菌在宝宝营养不良或体质衰弱时尤为活跃。新生儿常常因产道感染、哺乳期乳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污染而患病。
深入了解后发现,鹅口疮的成因涉及多个方面。对于妈妈们来说,产道念珠菌感染是一大因素。白色念珠菌本寄生在人体皮肤、肠道等部位,因此准妈妈们在怀孕前若患有白色念珠菌阴道炎,应积极治疗,以免传染给宝宝。据统计,绝大多数新生儿鹅口疮的成因是生产时接触母亲阴道附近的念珠菌感染。新妈妈们面临的压力也是一大诱因。产后既要照顾宝宝,又要恢复自身身体,压力增大容易导致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加念珠菌感染的风险。口服抗生素或接受化学治疗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对于婴儿来说,身体抵抗力弱是主要原因。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柔软,稍有损伤就可能导致病原菌入侵。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也会破坏婴幼儿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卫生习惯也为鹅口疮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如母亲乳头不干净、饲养者的手指伸入婴儿口腔等都可能引发感染。带菌的医务人员和卫生条件不佳的婴儿室也是潜在的感染源。与宝宝密切接触的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等物品,若未能及时清洁消毒,也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预防和治疗鹅口疮,关键在于了解并避免这些成因。家长必须重视宝宝的口腔清洁和日常用品的消毒工作,避免盲目用药,注意宝宝的营养摄入和身体状况,以维护宝宝的健康。希望每位家长都能了解鹅口疮的成因,做好预防工作,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