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宝宝爱“吃手”易感染鹅口疮

  • 生活知识
  • 2025-01-19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鹅口疮,也称为雪口病,是一种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病症,但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中尤为常见。春夏时节,随着细菌活跃度的增加,婴儿的抵抗力相对减弱,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婴儿因喜欢啃手而容易感染真菌,引发鹅口疮。

刘先生的十个月大的宝宝最近出现了流口水、食欲下降、发烧等症状,家人急忙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经过儿科医生的检查,发现宝宝口腔内有天鹅绒般的白色物质,且不能通过棉棒轻松擦拭掉,稍微用力就会导致出血。宝宝的口腔咽喉也充血严重,最终被诊断为鹅口疮。经过三天的口腔涂药和口腔雾化治疗,宝宝的发热症状逐渐好转。

医生向家长介绍,鹅口疮是由白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症,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其感染途径多种多样,包括婴儿使用的乳头和餐具消毒不彻底、母亲喂奶时乳头不干净、接触婴儿的成人手部不干净、儿童使用的物品被污染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婴儿喜欢把手放到嘴里,或者啃咬周围的东西,这样很容易感染鹅口疮。

鹅口疮还常见于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儿童,也有新生儿通过产道感染的情况。春季是细菌繁殖期,专家提醒,这个季节尤其容易感染真菌。患鹅口疮的婴儿口腔粘膜上会出现白色乳块样白斑,这些白斑可能出现在脸颊粘膜、上下唇内侧、舌头、牙龈、上腭等处,严重时甚至可能蔓延到咽部。这些白斑不易被擦拭掉,强行去除后局部粘膜会变红,一般无痛感,但严重时会引发呛奶、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当婴儿出现食欲不振、流口水、吃饭哭闹等症状时,家长应立即检查其口腔是否出现白斑,如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为预防鹅口疮的发生,家长应经常对婴儿的日常用品进行消毒,并在喂奶后给婴儿清水以降低口腔酸度。

在此提醒广大监护人,一旦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带其到医院就诊,确诊后按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切勿随意给儿童用药。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