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行性感冒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儿童感染流感,表现出的症状与成人相似,迅速发作。症状包括(39-40)℃高烧、肌肉酸痛、畏寒、头痛、脸红、身体不适,以及流鼻水、咳嗽和结膜炎等。B型流感则眼鼻症状明显,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对于这些儿童患者,临床变化较大,常常伴有中度鼻炎、水样鼻涕、发热抽搐、腹泻、中耳炎和皮疹等症状。流感还可能引发喉头、气管、支气管炎、小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
在流行病学方面,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猪、牛、马等动物也可能传播流感。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存活并污染日用品约半小时。一般人群易感,生病后虽有一定免疫力,但三型流感和甲型流感在不同亚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可以反复发病。
流感的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至3周为高峰期,发病率高而流行期短,约6至8周。一般规律是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再分散居民。甲型流感常引起大爆发,乙型流感则多为小爆发,丙型流感已逐渐散发。流感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夏秋季也可见到。
在治疗方面,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卧床休息、多喝水、给予流质饮食、抗感染治疗等。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病毒排毒、抑制病毒复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针对具体的病毒类型,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但需要注意,孕妇、神经、精神异常、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禁用这些药物。
预防和控制流感及其并发症,除了上述治疗办法,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通风消毒;接种流感疫苗;药物预防等。特别提醒,室内要常开窗通风,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加减衣物,多喝开水,多吃清淡食物,这些都是预防流感的常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