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登革热:症状与预防的科普
身为家长,你是否对小儿登革热感到担忧?登革热是由蚊子叮咬引发的疾病,而儿童是其主要易感人群。面对小儿登革热,了解它的症状与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小儿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吧。
一、小儿登革热的症状
初热期:患儿常常突然发病,体温可在短短24小时内飙升至40℃。伴随的症状包括畏寒、头痛恶心,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目光后痛等。面部和眼内明显充血,颈及上胸部皮肤通红,呈现醉酒貌,这些症状会持续2~3天。
缓解期:患儿症状逐渐缓解,体温降至正常,此期大约持续1~2天。
出疹期:皮疹通常在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手心、脚掌、躯体及腹部,后逐渐蔓延至颈及四肢,部分患儿面部也会出现。皮疹有痒感,压之褪色。持续3~4天后,已退热的患儿在此时可能再次出现体温升高,全身症状随之加重。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牙龈肿痛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
二、如何预防小儿登革热
1. 清除蚊蝇滋生和幼虫:翻盆倒罐,清理积水,填堵灌木丛的坑洼。对生活用水器皿要勤刷洗、勤换水,并盖上防蚊罩。也可采用在大水缸内饲养食蚊幼虫的鱼种或其他微生物灭蚊方法来清除蚊幼虫。对于无法彻底清理的非食用器皿内的积水,可投放废油或缓释杀虫剂。
2. 消灭成蚊:室内可以使用喷撒或使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来消灭成蚊。在户外,则需做好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对成蚊较多的竹、丛林、陶瓷场、废旧轮胎堆积站等场所使用杀虫剂。
预防小儿登革热,关键在于让宝宝远离蚊子叮咬。希望每位家长都能重视起来,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