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亲友,我常常看到农民朋友在辛勤劳作的间隙无暇顾及街头巷尾的蔬菜销售。尤其是在炎热的季节里,蔬菜水果如果不能及时出售就会腐烂变质,这无疑让他们倍感压力。于是,他们鼓励正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帮助把蔬菜带到集市上进行售卖。为了激励孩子们参与劳动,他们还设置了奖励制度。这种奖励不仅让孩子们变得更加勤劳,还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和社交能力。更为可喜的是,孩子们逐渐明白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的喜悦。
一些人担心这样的奖励制度会不会让孩子滋生享乐主义思想?在我看来,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奖励是对孩子们劳动的肯定和激励,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奖励并不是必须的手段,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许多孩子在学校表现积极,但在家里却成了“小皇帝”,不愿意参与家务劳动,形成了双重性格。这种不良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家庭劳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程。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引导他们从为自己劳动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境界过渡。在这个过程中,适度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父母而言,给劳动的孩子发奖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做法。这种奖励带有游戏的性质,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去担忧孩子会过分崇拜金钱。相比于无节制、无理由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以及避免劳动的做法,这种方式要好得多。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快乐,感受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鼓励父母继续采用奖励制度来激励孩子们参与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茁壮成长,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