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在位13年(226年-239年)。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
魏文帝曹丕,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共5位皇帝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魏文帝曹丕(220-226) ,在位6年。
曹丕,曹操的儿子。220年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
他继续推行曹操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确立了“九品中正制”。死于226年,时年40岁。
魏明帝曹睿(226-238),在位12年。
曹睿,曹丕的儿子。即位后以司马懿为大将军,多次打败蜀相诸葛亮的进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国政治开始衰落。他死于239年,时年36岁。
魏齐王曹芳(238-254),在位16年。
曹芳,曹操的曾孙,曹楷的儿子。明帝无子,死后由曹芳即位。在位时被司马懿篡权,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254年,曹芳被废,274年死,时年43岁。
魏高贵乡公曹髦(254-260),在位6年。
曹髦,曹丕孙,曹霖的儿子。十四岁即位,260年,被司马昭杀死。时年19岁。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谚语。
魏元帝曹奂(260-265),在位5年。
曹奂,曹操孙,燕王曹宇的儿子。265年被司马炎所废,被封为陈留王。死于302年,时年57岁。
曹丕儿子曹睿一共在位13年。
在三国鼎立形成以后,很多人会注意刘禅的无能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最多再关注一下阴险毒辣的曹丕。其实曹丕并不是三国鼎立时期的主角,这个建立了曹魏政权的皇帝仅仅在位六年就撒手人寰。真正起到至关重要的是他的儿子曹睿在他在位的后期完全有实力灭掉吴蜀,由于自身的能力问题,致使功败垂成。他去世之后,由于人事安排不当,以至于把江山变相的交给了司马懿。
曹丕死后长子曹睿继承了王位,曹睿公元226年-239年在位,239年病逝于皇宫,时年才36岁。曹叡字元仲,史称魏明帝,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孙。
曹睿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曹叡继位为帝,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统治后期,大兴土木,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
曹叡的成就
1、文学
曹叡用心制诗度曲。他征召文士置于崇文观,鼓励其文学创作。曹叡能诗文,善乐府,与其祖父曹操、父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曹叡把对文学之士的重视与管理由以前松散的重用和安排,转化为制度性的政策来固定下来,并且成立了固定的机构。
2、诗歌
曹叡现存的诗歌均为乐府诗,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那些哀怨之作了。曹叡的怨愤诗与曹植后期的作品颇有共同之处,都以抒发忧思怨愤为主。曹叡怨愤诗亦当结合其身世来读,他的很多怨妇诗是为他生母而作。
曹睿当了13年的皇帝,是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曹叡二十三岁即位,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统治后期,大兴土木,耽于享乐。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36岁,庙号烈祖,谥号明皇帝,葬于高平陵。因其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动荡。
曹睿(ruì),字元仲,曹丕之子,魏国的第二个皇帝。曹睿在位十三年,死时年仅三十六岁,死后被谥号为明帝。母亲甄(zhēn)氏,由于有人进献谗言,甄氏早年被赐死。
曹睿从小就很聪明,但起初曹丕不很爱他;以后曹丕没有别的儿子,郭皇后便养曹睿为儿子,但一直没被立为继承人。曹睿十五岁时,弓箭马术都很熟娴(shúxián,熟练)。当年春二月,曹丕带曹睿出去打猎。士兵赶出了母子两只鹿,曹丕一箭射倒母鹿,回头看到小鹿已经跑到曹睿马前,曹丕大叫道“我儿为何不射它?”曹睿在马上哭泣着回答“陛下已杀了它的母亲,臣不忍心再杀它的儿子了。”曹丕听到,把弓扔到地上说“我儿真是仁德之主啊!”于是封曹睿为平原王。 曹丕病死,曹真、陈群、司马懿、曹休等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曹睿谥父亲为文皇帝,谥母甄氏为文昭皇后。封钟繇为太傅,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其余文武官僚,各各封赠;大赦天下。
诸葛亮多次北伐曹魏,曹睿任用司马懿、郝昭、郭淮等人,与蜀军对抗。一次北伐在五丈原,司马懿决不出战,以逸待老,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yì)送去妇人衣饰,意在羞辱司马懿。魏军将士知道主帅受辱,纷纷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曹睿,假意要求与蜀军决战。曹睿看完司马懿的奏章,心领神会,断然拒绝出战,并派大臣手持符节,前往魏营公开支持司马懿。吴国在诸葛亮的要求下,也三路出兵入侵。曹睿果断派军,在合肥击败吴军主力,导致吴军全线撤退。诸葛亮也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蜀国退兵。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曹睿又命司马懿率军平定辽东叛乱。
曹睿在皇帝位上呆了十多年,却说这天夜至三更,一阵阴风,吹灭灯光,只见许多冤魂哭到座前索命,曹睿得了病。看看病情渐重,曹睿就命刘放、孙资掌管枢密院事务;又召来文帝儿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辅佐太子曹芳。曹宇为人恭俭温和,不愿承受如此大任,坚辞不受。曹睿召刘放、孙资问“宗族内,谁还能担此大任?”二人保奏“只有曹爽可以。”曹睿同意了。二人又奏道“要用曹爽,应当让燕王回归诸侯国。”曹睿认为是。于是封曹爽为大将军,总管朝政。 曹睿的病愈发危重,急忙诏(zhào,召见)司马懿还朝。司马懿受命,径直到许昌,拜见魏主。曹睿说“朕惟恐不能见卿;今日得见,死而无撼了。”司马懿顿首(磕头。旧时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奏道“臣在途中,听说陛下圣体不安,恨不得长出两翼,飞至阙下。今日能够见皇帝一面,是臣之万幸啊。”曹睿宣太子曹芳、大将军曹爽、侍中刘放孙资等,至御榻前。曹睿握着司马懿的手说“以前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把幼子刘禅托给诸葛亮,诸葛亮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偏辟的邦国尚且这样,更不用说我们这样的大国了?我的幼子曹芳,年纪才八岁,不能掌理社稷。希望太尉及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不要辜负我!”又叫来曹芳“仲达与朕亲如一体,你应好好尊敬。”遂命司马懿携芳靠近过来,曹芳抱住司马懿的脖子不放。曹睿说“太尉不要忘记幼子今日对你的挚恋之情啊!”说罢,潸然泪下。接着就昏昏沉沉起来,口不能言,只用手指着太子,一会就死了。
司马懿像
问题一曹睿之后谁继位 烈祖 明皇帝 曹睿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魏哀帝齐王(厉公) 昭陵县公 曹芳 (239-254)在位,在位15年)
曹芳(232-274年),字兰卿。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239-254年在位。为魏明帝曹睿之养子。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曹芳是魏明帝的义子,但自小在宫中成长的曹芳,出生来历一概不详。
魏青龙三年,封为齐王,于239年被立为太子,当年登基即帝位,年仅八岁。改年号景初,公元240年改年号为正始,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罢废曹爽(之后灭三族),独掌军国大权,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李丰、张缉等定图罢黜司马师,改由夏侯玄辅政,事发,三人被灭族。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以失德为由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晋国立国后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薨,谥厉公。
问题二曹睿为什么死后不既位给年长的人 曹睿的亲生儿子都夭折了,所立的曹芳也是养子。而且他的亲兄弟当时也只剩下曹霖了,此人生性粗暴,不是当皇帝的料。
问题三曹操孙子曹睿死后谁继位?曹髦?还是曹爽?求解! 烈祖 明皇帝 曹睿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魏哀帝齐王(厉公) 昭陵县公 曹芳 (239-254)在位,在位15年) 曹芳(232-274年),字兰卿。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239-254年在位。为魏明帝曹睿之养子。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曹芳是魏明帝的义子,但自小在宫中成长的曹芳,出生来历一概不详。 魏青龙三年,封为齐王,于239年被立为太子,当年登基即帝位,年仅八岁。改年号景初,公元240年改年号为正始,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罢废曹爽(之后灭三族),独掌军国大权,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李丰、张缉等意图罢黜司马师,改由夏侯玄辅政,事发,三人被灭族。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以失德为由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晋国立国后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薨,谥厉公。
问题四曹睿当皇帝的时候魏国有哪些大将 司马懿、曹真、曹休、张A、徐晃、满宠、文聘、郭淮、郝昭,这几人活跃于曹睿时期,或者在曹睿之前就已经成为魏国的大将。在魏明帝曹睿在位期间,司马懿、曹真、张A、郭淮、郝昭主要活跃于对蜀作战前线,曹休、徐晃、满宠、文聘主要活跃于对吴作战前线。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族子。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其父为曹操招募人马时被州郡所杀,曹操因怜悯曹真少年丧父而待其如亲子一般,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率领虎豹骑。曹真在镇守曹魏西北边境时表现突出,魏文帝时期督众将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魏明帝时期屡次对抗诸葛亮的北伐。231年病逝,谥曰元侯。
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曹操称赞其为“千里驹”,如同亲子般看待,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中,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公元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张A(?-231年),字yV,河间|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A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A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A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公元226年(黄初七年)五月,魏文帝去世,吴国乘机派左将军诸葛瑾等攻襄阳,徐晃与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二百,前后共计三千一百户。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满宠(?-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太尉。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转任汝南太守,开始参与军事,曾参与赤壁之战。后关羽围攻樊城,满宠协助曹仁守城,劝阻了弃城而逃的计划,成功坚持到援军到来。曹丕在位期间,满宠驻扎在新野,负责荆州侧的对吴作战。曹痹谖黄诩洌满宠转任到扬州,接替曹休负责东侧对吴作战,屡有功劳,后因年迈调回中央任太尉,数年后病逝。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
问题五曹 后谁当了皇帝?曹瑞又是谁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问题六历史上曹睿到底是谁的儿子? 曹睿是曹丕的儿子
曹睿(204--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曹丕之子,曹操之孙 。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这是史上记载的,至于野史,那就不知道了。
谢谢采纳,┡姜嘉┦为您解答,希望满意,谢谢。
问题七三国中是谁当上了皇帝 你好!
魏国的的司马昭统一了三国魏蜀吴。他的儿子司马炎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晋王朝。史称西晋
问题八古代操丕之后谁是皇帝 魏明帝曹保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蹦苁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曹倍十三岁即位,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统治后期,大兴土木,耽于享乐。景初二年(238年),曹辈∈庞诼逖簦时年36岁,庙号烈祖,谥号明皇帝,葬于高平陵。因其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
曹睿(205年-239年),魏明帝,字元仲,文帝长子,文帝死后继位,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在位13年(226年五月丁巳到239年逝世),享年35岁,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石山)。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226年至239年在位。
黄初三年(222年),曹叡被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文帝病危,曹叡被立为皇太子,文帝死后在洛阳即位。魏明帝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魏明帝统治后期,大兴土木,耽于享乐。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因其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魏国的朝政动荡。
早年经历
建安九年(204年),曹叡出生,生母为曹丕妾侍甄氏。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曹叡年幼聪慧,曹操觉得他异于寻常,曾经评价道“你可以继承家族基业的第三代了。”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叡好学多识,尤其对律法特别留意。
延康元年(220年),其父曹丕继位魏王,此时曹叡年仅十五岁,就被汉献帝封为武德侯。同年,曹丕登基为帝。
黄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齐公。同年,由于生母甄氏冒犯了父亲曹丕而被赐死,曹叡被贬为平原侯。 而且因为其母的缘故,曹叡虽为曹丕的长子,但没有及时被立为储君。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又被其父封为平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