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匈牙利人自称马扎尔人。早期马扎尔人算是游牧民族中的“少数民族“,因为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多操着印欧语和突厥语,像他们这种说着乌戈尔语的非常少见。
马扎尔人与突厥人、蒙古人、斯基泰人都没有多少的血缘关系,他们世代居住在乌拉尔山脉南部的低矮丘陵地带,还有一部分居住在欧亚大陆非常寒冷的北端,与当代的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是近亲。
如公元4世纪末期出现于黑海以东地区匈人,他们一度被史学界怀疑是曾被汉朝击溃西迁的匈奴人的后裔,但经过一系列理论与考古发掘实物的佐证,匈人和匈奴人并没有直接关系,他们更像是最早一批南下的乌戈尔人,也就是说,匈人是马扎尔人的祖先。
扩展资料
一部分匈奴人也呈现出一定的高加索人种特征。这些匈奴人母系主体是D,和现代内蒙东部的蒙古人比较类似而和外蒙人khalkh人有差异,还有比较高的A和Z,和外蒙西部的图瓦等部族可能有亲缘关系,而古代匈奴人有5%个体为U等白人母系。
内蒙古察右中旗七郎山墓地魏晋时期16例拓跋鲜卑遗存与内蒙古商都东大井目的东汉时期拓跋鲜卑mtDNA遗传学分析显示,拓跋鲜卑和匈奴具有最近的遗传距离,皆表现为典型的亚洲单倍型组类型,但在46个匈奴个体中有3个属于单倍群为U的欧洲类型。
拓跋鲜卑具有与鄂伦春人最近的亲缘关系,才与匈奴表现出比较近的分布关系。,匈奴人群在人种学上血缘关系是很复杂的。
匈奴在衰落后,东方的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余下的匈奴约四十万人并入鲜卑。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后被鲜卑人政权北魏所灭。
匈牙利人并非匈奴人后裔 北匈奴西迁其实只是一种猜测—— 公元前1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北匈奴主力后来不知去向。从此,北匈奴在中国的历史书上消失了。公元374年,一支号称匈人的强大骑兵队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他们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席卷了欧洲大部,并在匈牙利平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是从中国北部西迁的匈奴人吗?近日,一些匈牙利人自称是“匈奴后裔”,他们要求官方承认其少数民族地位。那么,他们的先祖是否真的是中国北方的匈奴人? 匈牙利人和匈奴人是否有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两派,一直争论不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外关系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余太山告诉记者,关于匈牙利人和匈奴人是否有关系,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术问题。因为当年匈人的沉重打击促使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所以西方人对此非常有兴趣。 18世纪后期,法国学者德揆尼根据中国历史记载,指出匈人即是中国历史上的匈奴。稍后,英国历史学家吉朋又把德揆尼的说法写入他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这部名著中。,他们都未能考证出匈奴人西迁的具体过程,因而,关于匈人即匈奴的说法,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英国学者伯利甚至说,德揆尼和吉朋的这种说法“是凭借幻想,而不是根据历史事实”。此后,关于这个问题形成了两派,长期争论不休。直到现在,仍有人坚持匈人是匈奴人,也有人主张匈人非匈奴,匈人的来源不可知。 西方史料中的Huns,是否真的是中国北方的北匈奴西迁去的? 1937年,中国学者何震亚先生曾写过一篇《匈奴和匈牙利》的文章。他认为匈奴与匈牙利其实没有关系,那么,现在为什么仍会有这么多的误解呢? 余太山说,匈奴在东汉被汉人打败后,据说有一批匈奴人西迁,甚至有学者提出,秦始皇长城的建成,就注定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是匈奴不能南下,只能往西去,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灭亡。这种说法其实没有什么根据,打败西罗马帝国的人在西方史料中叫Huns,可以说这个名称是匈奴人,实际上是不是真正活动于中国北方的匈奴人则很难说。 游牧民族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不像汉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他们往往经常改变自己的称呼。当年匈奴强盛起来之后,大家都愿意自称匈奴。 当时,在中国北方,到底什么是匈奴,可以说混淆不清。匈奴强盛时,它的疆土东面一直到东北亚,西面一直到西域,中国北方整个都是它的势力范围。在他们的统治下,民族千差万别,其中有白种人,也有黄种人,还包括抢去的许多汉人,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大杂烩,语言和风俗习惯其实都不尽相同。当时大家都称是匈奴,但其中真正的匈奴人其实并不多。匈奴灭亡后,这些游牧民族都又不再叫匈奴了。 余太山说,历史上确实有一支东方的游牧民族西迁到了欧洲,但从东方匈奴的灭亡到西方匈人兴盛。时间上差了好几百年。虽然匈人在名称上借用了匈奴的名称(可能是他们自称匈奴,也可能被别人称为匈奴),但到底是不是匈奴,则没有充分的证据。现在,有人试图证明北匈奴的西迁这个事件的存在,说它先到了哪里,再到了哪里,但文献上不存在。有些史学家还对此进行了论证,但都不可靠。 欧洲的匈奴是地地道道的黄种人,而中国北方的匈奴则可能是白种人。 余太山说,“匈奴”其实是西方人的一种泛称,凡东方去的人,他们都叫Huns。根据他的研究,西迁到欧洲的匈奴人应当是鲜卑人,但不排除有个别匈奴人混在里面。这些鲜卑人声称是匈奴人,或者被欧洲人称为是匈奴。,说这些人是鲜卑人,这也只是一种猜测,现在仍然没有过硬的证据,但比说是匈奴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余太山认为,迁到欧洲去的所谓匈奴是地地道道的黄种人,这个观点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从拜占庭学者关于欧洲匈奴人的记载来看,匈奴人是矮鼻子,小眼睛,没有胡子,而古代活跃于中国北方的匈奴本身却不是黄种人(这个观点目前和大多数学者不同),这从中国文献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这些文献在提到匈奴人时,说他们又高又大,相貌堂堂,和汉人完全不同。现在,陕西的霍去病墓前仍有一块汉代的“马踏匈奴”石像,石像中的匈奴是一个大胡子,而典型的蒙古利亚人种是没有大胡子的。 匈牙利人的风俗习惯和陕北相像,是否可以作为匈奴人的证据? 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与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些是否可以作为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证据呢? 余太山认为,西北在古代是东西方交通的枢纽,尤其在海路开辟之前,都是通过陆路来交流。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西方人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东方人去,而风俗习惯是可以相互学习的。所以,不能完全根据风俗习惯来判断一个民族,风俗习惯只能作为一种旁证,作为一种辅助证据,而不能作为肯定证据。 现在最可靠的方法是DNA鉴定,但真正要找到一块匈奴人的遗骨却很难。因为游牧民族是不断流动的,他们不像其他民族有固定的聚居地。匈奴没有文字,如果只靠风俗习惯来判断,而游牧民族又很像,类似的地方太多。所以,考古上要判断一个匈奴人的墓葬是非常困难的。 余太山说,匈牙利人是欧洲惟一不属于印欧民族的群体。现代的匈牙利人以马扎尔人为主。 相关资料 匈牙利史学界的观点 19世纪前,匈牙利史学界普遍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匈奴人是亲戚。19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匈牙利学者克勒什乔莫山多尔前往中亚和中国寻根。但到了奥匈帝国成立(1867年)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支持的“芬兰—乌格尔”历史学派的观点被官方采纳。这一历史学派依据语言学研究成果认定匈牙利语属芬兰—乌格尔语系,由此确定匈牙利人的祖先同芬兰—乌格尔民族较亲近,与匈奴人没有关系。现在,由匈牙利科学院支持的官方历史结论也认为,匈牙利人的祖先最早来自欧亚大陆交界地带乌拉尔山麓附近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不是匈奴人,也不是匈奴人的亲戚。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游牧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披发左衽,由古北亚人种和原始印欧人种的混合。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则西迁进入欧洲,对欧洲罗马帝国等中世纪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史记》、《汉书》和欧洲的中世纪史书均留有些记载。东汉,三国时期的鲜卑,柔然,丁零高车,隋唐突厥为其后裔。来说说匈奴族结局及去向。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刘渊子刘聪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和山东等地。
以下关于匈奴人和匈牙利的关系有必要提一下,引用高群等观点并不代表本人看法,仅是一家之言,就证据和可能性来看,个人觉得应该是没什么关系。
关于匈奴族的迁徙,中国史书除其内迁和滞留草原有较详记载外,对匈奴的西迁语焉不详,多谓“向西方跑了“,而欧洲学者则多有涉猎。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一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约五六十余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一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
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一样
写有10余部匈奴研究著作的林干认为,欧洲史学家中最早记载匈奴人活动的是罗马帝国后期的历史学家阿密阿那斯玛西里那斯,其后关于匈奴的事便在欧洲史中骤然多了起来。他说“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著名隋唐史专家、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世平说,“虽然如昙花般的匈奴王国在欧洲消失了,许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来。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
北京大学教授齐思和、原匈牙利驻华大使优山度也认同此观点。王世平认为,匈奴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陕北民歌如“信天游“产生远比蒙古人早,很可能与匈奴有关。
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后裔“
王世平指出,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现在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的后裔。匈奴的部族很多,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等,但不能说姓这几个姓的一定是匈奴后裔。
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公元5世纪时北匈奴阿提拉在欧洲建立起匈奴帝国,南匈奴几乎在中国建起帝国,二者在东西方向定居文明发起了一次进攻。在战败后匈奴人便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了。可以说,这个伟大的民族至今也没有消失,它的血液还在当代其他民族的身上澎湃着。“
高建群说“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胡乱华及南北朝后匈奴已经融入各民族之中。匈奴后裔成为中国居民之后,逐渐改为汉姓。
其后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和福建等地。如位于江苏苏州的金氏,位于福建福安市赛岐镇宅里村的金氏,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赫连氏,位于安徽省皖南东至县南溪古寨金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金崖镇金氏,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路金村金氏,山东省文登市丛氏-传说皆为匈奴金日磾的后裔。
扩展资料
匈奴人信奉萨满教,五月于龙城祭天地、祖先、鬼神。匈奴每年有规定的日子举行集体的祭祀。每年三次集会的日期,《史记》说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后汉书》为正月、五月及九月,两者皆为一致。大致上,正月的集会是个小集会,参加的人是匈奴诸长。五月的大会最富宗教色彩,参加的人数很多,主要是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会则是为秋天收成而感谢天神的集会。
关于集体祭祀的地点,大致上是在单于所在的地方举行,虽然都是祭天,也有商讨国家大计、秋后感谢天神等任务。匈奴人对其祖宗的坟墓很为重视,不只相信祖宗死后有神灵,其他人死后也有神灵,也可以降吉凶。也相信人死后,需要享用金银衣裘以及女人。
古代匈奴,现在的内蒙古境内。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要想知道她到了哪里,只要知道她的墓地在哪就可以了。昭君墓又称“青冢”,蒙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代名妃王昭君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