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娱乐圈中的大嘴女神,不仅拥有高颜值演技也是非常优秀的,拥有很多代表作比如《武林外传》《都挺好》《潜伏》《送我上青云》等等都是一些比较大的制作。在4月20日的时候姚晨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自己和儿子小土豆爬山的照片,配文中处处体现了这次爬山之旅给娘两人带来的乐趣,这让粉丝非常的欣慰姚晨能很好的兼顾家庭和生活,是一位正能量的女神。
作为公众人物自己的隐私是坚决不可公布的,公布了自己的隐私那就相当于一个透明的人,就得接受社会公众各样人物的评价,也会占用很多的公众资源,所以很多明星们都不会公布自己的隐私。但我个人觉得姚晨和儿子土豆的这次爬山之旅并不是特别隐私的事情,这只是分享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这次爬山的亲子照是可以公布的,即使公布了也不会占用太多的公众资源。关于明星的恋爱、家庭成员的工作、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私人住所地址等等这些是不可以公布的。
娱乐圈有不少的明星都有受到过私生饭的骚扰,比如木村拓哉就遭遇过粉丝私闯民宅、朱正廷、宋亚轩也都被私生饭跟过车、王一博遭遇过被粉丝恶意打骚扰电话等等,预防私生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明星们来说,预防私生饭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己的行程防止粉丝提前做好骚扰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出行低调一些,这里不仅包括穿着低调也包括交通工具的低调。
明星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也呼吁各位粉丝们理智追星,不给别人带来麻烦。
突然之间,姚晨红了,从荧屏、银幕红到了舞台。如果说《武林外传》让她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潜伏》则使她姹紫嫣红满园春。这位在自我审美上还比较自卑的女演员,已然成为公众欣然接受的“大嘴美女”,还被粉丝亲切地称为“中国版茱莉亚·罗伯茨”。
大嘴对姚晨来说曾经是一场噩梦。她念幼儿园是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香港流行米雪、内地流行赵琳这样的古典美女樱桃小嘴。所以,姚晨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嘴比较大,老有人议论,她非常自卑,于是姚晨喜欢捂着嘴笑。上学期间,姚晨还得了外号叫“老猫”,因为她特别喜欢加菲猫,同学们发现加菲猫笑起来时跟她的那张嘴很像,这让她的自卑雪上加霜。即便到了成年,她正式当了演员后,因为“长相奇怪”,时常在面试中遭遇冷漠,有一次实在火大,她摔门而去。
但姚晨从小就有表演欲,小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家,就会对着镜子,表演在电视剧里看到的片段,还经常把自己搞得声泪俱下。可1993年舞蹈方面一张白纸的她考入了北京舞蹈学院学民间舞,高强度的训练让她备受煎熬。毕业后她回到了福州歌舞团,一跳就是两年。舞跳得很苦,老跳不出成绩来,她不由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民间舞的老师看到她的痛苦,提议要不你试着改学唱歌吧?唱歌的老师一听她发声就说福建口音很要命。后来姚晨终于遇到了她一生的“贵人”与伯乐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牛娜老师。从牛老师教姚晨第一天开始,就发现姚晨很有表演天赋,便不止一次建议姚晨去考北京电影学院。可姚晨却因为自己的形象,总是闪烁其词。牛老师了解到,姚晨感觉自己嘴大,还当演员,羞死人了。牛娜老师决定帮助姚晨走出阴影,一天,牛老师拿着一张光碟对姚晨说“姚晨你看看这张碟,也许对你会有帮助。”
这是一张两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索菲亚·罗兰的专访,她在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时候,对着摄像机回顾自己的演艺之路,她讲到自己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私生女,在自己16岁刚入行的时候,导演就对她说像她这样形象的必须去整容,把鼻子削短一点,把臀部缩小一点,但索菲亚·罗兰却对导演说“不!”然后,就是演艺圈内的潜规则,索菲亚·罗兰身边的许多女孩子都按照潜规则做了,但没有戏演的索菲亚·罗兰同样说“不”。姚晨终于从索菲亚·罗兰身上懂得自己该怎么做了,1999年姚晨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然后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姚晨发现自己的内心从来没有这么充实过。
如今,随着《武林外传》里的郭芙蓉,《潜伏》里的女游击队长,让我们看到姚晨的’演技。面对姚晨所演的角色的时候,我们发现姚晨的大嘴巴也是一种美丽。,还是有许多不习惯姚晨大嘴巴的网友在她的博客中,就姚晨的形象大肆攻击,甚至用侮辱的语言说“就你这样的形象还出来做演员,还不……”姚晨说“索菲亚刚到好莱坞发展时,别人都质疑她的形象,于是她说,‘我知道我自己的长相与众不同。但我为什么要与其他的女明星长得一样呢’?”
掌声正盛,被簇拥包围,聚光灯下,那一张年轻干净的小脸上,很不容易地精心摆下了一双花大花大的眼睛,以及一张酷似罗伯茨的嘴。这嘴巴曾经成为她儿时的负担,笑都不敢大笑,而今,她真的开始喜欢上它了,笑得阳光灿烂,肆无忌惮,“大嘴美女”成为最高频的称谓,笑容亦成招牌。有人问姚晨,你觉得自己在《潜伏》里有什么特色?姚晨咧了一个210度的灿烂微笑,答“嘴大算一个特点吧。”
姚晨的红有些不着路数,不过谁敢说她不会成为下一个superstar呢?人家茱莉亚·罗伯茨前辈的故事摆在那儿的。不都说了么,嘴大吃八方。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发现并坚守你自己的“大嘴”,那样,你就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从而登上自己的人生巅峰。
在之前结束的白玉兰的颁奖典礼上,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马伊琍的粉丝自豪的祝贺自家偶像成为评审团之前;郭京飞的粉丝骄傲自己崇拜的艺人获得最佳男配的奖项;而作为最大赢家的蒋雯丽,她的粉丝更是对如今已是大满贯的她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唯有姚晨,粉丝朋友们为她陪跑了一晚而感到不情愿。不过在之后姚晨发表的动态表明态度,我是支持她的。
陪跑一路
要知道的是,这一次白玉兰奖“都挺好”可是在场中的大赢家,不仅荣获了最佳男主,就连最佳男配也被包揽了,所以粉丝们说一句“实至名归”也是够格的。只是在这一场晚会下来,剧中女主的扮演者姚晨与最佳女主大奖的失之交臂还是令很多朋友惋惜和失望的。因为剧中的苏明玉可是火了大半年的,不论是电视剧的情节还是节奏,更不论是姚晨的演技和代入感,无不收获了网友们的赞叹。所以对于这次姚晨没有获奖,在众人心中还是有些失望的。
发文表态
在那之后,大家又对姚晨的态度有了想法。终于在6月14日的晚上,姚晨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表了粉丝朋友们感兴趣的“态度”。她写到“得奖运一如既往的烂,好在人一如既往的美好。”,从这一句话中,不难体现姚晨豁达,大气的心态。
也体现出高情商的重要性。没有把没得奖的原因归结在自己或者是剧组的身上,也没有在这发表的一言一语中透露出丝毫的不满和不服气,前一句是调侃,后一句“好在人一如既往的美好”就很高情商的拉开了话题,很是显而易见的是这是对自己表演的自信和实力的看重。
姚晨这是在经过“都挺好”之后,又因为大气俏皮的一句话,为她又赢得了一批人的认可。其实我们是可以看到而出,姚晨能作为和蒋雯丽这样的老戏骨同台竞技“最佳女主”这个奖项的演员,她的演技和实力是已经被大众和评审团认可了的。
所以即便这次的奖项与她无缘,但我们相信,在之后的生活中,姚晨还是会给我们继续的带来精彩的表演,而我们也会见证她荣获“白玉兰奖”的那一刻,同样这样真实的姚晨,也会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女主角”。大家觉得我说的对么?欢迎留言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姚晨出道多年,她在演艺圈的地位,在我看来就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演员,一线演员。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几乎姚晨的每一部电视剧都火得一塌糊涂,但凡是她的作品,不管是口碑还是收视率都是居高不下的。姚晨就是有这种魔力,纵然她离婚了,也曾有过一段被黑的日子,即便是被黑,姚晨也是黑红黑红的,人气不跌,反而愈加的高涨。
姚晨嫁给曹郁之后,选择了回归家庭,做一个好太太好妈妈,抽空拍了几部电视剧,没有想到却成为了当红的作品,圈粉无数。姚晨纵然算是半隐退了,她却是演艺圈无法忽视的存在,想找姚晨拍戏的导演可谓是已经排成了长队,这在中年女演员群体里,绝对是不多见的,侧面说明了姚晨的演技有多么的颠覆。
疯狂粉丝有网友曝光了姚晨在机场偶遇粉丝的视频。视频中姚晨穿着休闲风的衣服,带着一个大墨镜,她的粉丝都激动得得哭出来了,解释说“我爱你15年了”。看来这真的是一个姚晨的忠实粉丝,按照这个时间点推测,应该是从《武林外传》的郭芙蓉开始喜欢上姚晨的。姚晨在出演《潜伏》等代表作之后,选择回归家庭,相夫教子,连续7年都没有活跃在娱乐圈中。
网友热议算起来,姚晨的《都挺好》之后,再也没有拍摄电视剧,网友们一致都在期待姚晨会有新的作品出炉。尤其是姚晨算起来古装剧只拍了一部《武林外传》,有很多的网友非常希望姚晨能够拍一部古装作品,甚至直言只要姚晨能拍,肯定和孙俪不相上下,甚至会超越孙俪。
姚晨出道多年,她在演艺圈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无人能敌!
关于微博的作文
微博
“什么是博客”成为2004年各大搜索引擎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之一,博客也被众多机构和媒体评为2004年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BLOC也就是WEBLOC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日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网站都将BLOG作为2004年最热门的词汇。
时间来到了2010年,又一个新的名词——馓博——渐渐成为热门,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用各种客户端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出去,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份,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我国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2010年3月2s日凌晨,艺人梁咏琪在微博上发出倡议今天是小女子的生日,愿望是完成一个有意义的刨举,怛我需要你的帮助!我希望集合各位脖友的爱心,一起帮助旱灾灾区居民渡过难关,共襄善举!你只要把此条微博转发一次,我就捐一元到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期三天你可以和我一一起完成心愿吗?
3月26日9时,演员姚晨在微博上也同样提出代表自己的粉丝捐款支援抗旱救灾,卤蛋童鞋现决定,将代表每一一位加我关注的粉丝,捐出一角钱,你们的关注总数量将作为俺最终的捐款数额,关注时问截止到3月28日晚24时款项将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至灾区,欢迎监督,微薄之力,希望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们,用老爸的话说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啊!
姚晨通过微博发起的互动,使她的粉丝人数从128万人增加到了130多万人,于是她将在这次活动中捐款13.1万元。
3月31日13时,姚晨在微博发布赈灾款己汇出,发票上面有每一位博友的每一份关注.晒上来纪念一下,这次一百三十多万博友和我的集体活动吧!
这条消息后还附着捐赠者姚晨,捐赠项目旱灾送水,捐赠金额13100元人民币,盖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章的“公益性单位接收捐赠统一收据”的图片。
要知道,姚晨被誉为“微博女王”,如今她拥有将近150万名“微博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排名第一。
虽然姚晨捐赠是个人行为,但微博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微博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仅可以随时用只字片语把自己思想的灵光记录下来,更特别的是这只字片语可以立刻被数以百万计的人看到,谁知道这将产生怎样的效果?我们常说如今已是信息时代,那你对“信息时代”的认识是什么?如果你也在使用“微博”相信最起码你将会对“信息时代”有个感性的认识。
在博客,微博两不误的作家眼里,微博是信息日益碎片化的必然结果。有人说“在BBS发帖,在Blog写博,门槛其实都很高。,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也就能使用微博客。用它记载自己某一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或者某一条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奇妙的是,尽管信息已经高度碎片化,它们能自发组织,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也能够记录一个普通人生活中所有的点滴,以至于整体看下来,似乎是一部由俳句组成的个人史。”
有人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微博类产品的问世,预示着一个媒介新时代的即将来临。
微博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传播。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
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几年前,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已的网上形象。,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百闻不如一见”,微博的力量需要你亲身去感受。渐渐地,你将从用微博会心的微笑中,认识自己。
4月17日睛
时常在同事们围作一团抱怨教师穷、教学繁、教育难的时候,我却在教育博客深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时而欣赏精美的博文,时而品读简短的留言,时而发表个人的见解……每每被一段幽默的留言逗得开怀大笑,时时因一则犀利的评论拍案叫绝。于是,轻轻一点,便又迈进了另一番天地。就这样,在曲径通幽的博客世界里渐行渐远,“教育”这个词汇便越发地有了情趣,有了意境,有了色彩……
给《湖南教育》的一次投稿,我意外踏进了教育学博士、杂志副主编黄耀红的教育博客。忽逢一片语文教育的桃花源,“渔人”甚异之!从此,这里成了我探寻教育真谛、思考语文教学的精神家园不断更新着的,一篇篇人情人理的精美教育博文,如一座座醒目的路标,引领我在语文教育的征途上跋涉。鲜活、灵动、多彩的语言如园中百花,常让我流连忘返;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理论表述,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我常常将其中的博文打印几份,置于床头、办公桌、公文包……一有闲暇便随手抽出文章揣摩一番。诸如《返璞归真话“语文”》《语文教学把孩子引向哪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等博文,我几乎已经烂熟于心。
在这静悄悄的博客世界里,一场因我而起的学术论争,曾让我的心潮几经浮沉,甚至产生深深的自责而不知所措一
黄老师的一篇博文——《这样的语文课,何如?》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这是黄老师到基层讲学,上的一堂示范课实录。透过无声的文字,我仿佛已置身于那节精彩的语文课堂。一次次反复琢磨这节课的每一个细节,思考着成功的原因。深思熟虑一个星期后,以《教学无痕活动有声》为题写了一篇思考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两周后,《中国教师报》“新课程”版茅卫东给了我回复黄老师的这堂课,有点想法,这个稿子再放放,下周定。心开始激动,也开始期盼。耐心等待了一个星期.没见茅老师的下文。于是通过邮件询问茅老师结果,茅老师很快给了我答复我去黄老师博客上查了一下,感觉课堂总体不错,但有些地方存在点问题。我在自己博客上写了个挑刺的文章,欢迎指正。
些许的失落并没有影响我的兴奋,急匆匆打开茅老师的博客我折服于报人对中国教育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篇4000多字的课堂实录,他在字斟句酌的基础上作了极为详细的理论评析。他完全可以轻飘飘地告诉我,稿件不拟采用,根本用不着这般费心劳神。我更折服于报人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对课堂好的评价就是“整体感觉不错”,接下来全是挑刺的文字。与各层各级公开课教学中“唱赞歌”式的评课完全是两种风格。我仿佛进入“大观同”一般,用好奇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一切——这里高朋满座、谈笑风生,这里论辩激烈、精彩绝伦……霎时间,相见恨晚之情油生。
没过多久,黄老师分上中下三个篇幅,在自己的博客上对茅老师的挑刺给予了一一回应,言词尖锐且有些咄咄逼人。我的思想在接受着狂风暴雨般的洗礼,我的心脏也在开足了马力跳动。我的一篇文章,竟然引发了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南北大争论,实在始料未及。我顿时像个惹祸的孩子一样,不知如何是好。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奔走于两家博客之间,忐忑不安地静观事态的发展。
黄老师的一封邮件,终于让我如释重负谢谢周老师!因为这篇(黄老师的《对茅卫东给黄耀红老师挑刺的回应》——笔者注)文章,茅老师跟我在QQ上聊了,感觉一见如故,没有任何不快。
我多虑了!学术争论本不该拐弯抹角、遮遮掩掩,为人处事理当仁慈友善、宽厚为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茅老师的一句留言说得好文字(博客上的辩论文字。——笔者注)都很完整,大家读了有启发就好。是的,亲历这段过程,思考最多、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我。其实,那些在博客上留言或浏览的老师们何尝不是其中的获益者呢?我作代表向两位老师鞠躬了!
撑一支长篙,我已经划向了教育博客的更深处,朱永新、李镇西、余映潮……一位位教育家的博客天地,成为我教育生活中不能离开的一道道宏阔景观。渐渐地,也萌生了写的冲动,悄悄地建起了自己的教育博客。一年多来,不停地读着,写着,思想变得活跃了,教育变得有趣了,语文变得更有灵性了……去年一年,竟然在《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通讯》等各类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20多篇。
在教育博客中漫溯,让我们一同在星辉斑斓的语文世界里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