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和杨志刚两人恩怨的由来,还要从郭德纲在小时候在文化馆玩耍说起。而那个时候郭德纲还不是现在的小黑胖子,因为从小郭德纲就喜欢曲艺,所以在文化馆帮着做点小事,整个文化馆的人也对郭德纲印象很不错,那个时候还没等着郭老师和杨志刚交流,郭德纲就考上了北京的全总文工团,就离开了天津去北京发展。
“如果我还是在北京那个挨饿受冻的郭德纲,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人愿意多看我一眼吗?”这一句就是出自郭德纲之口。而这句话的起因就是郭德纲和杨志刚的恩怨。为什么郭德纲承认很多的师傅却不愿意承认杨志刚呢,这背后到底又有着那些往事?
那个时候相声是属实的不景气,而郭德纲在北京的主要工作也不是说相声,而是售票倒茶水。所以郭德纲回到了天津。回到天津以后经过父亲的介绍去了当地的文化馆。这个时候属于郭德纲的低谷期,事后郭德纲自己也承认,那个时候很感谢担任馆长的杨志刚。感动之下也提出了拜师的想法,被杨志刚拒绝。所以两个人并未举行拜师仪式。
杨志刚为自家装修,使用文化馆款项让郭德纲虚开发票,而且举报郭德纲。这导致郭德纲工作受到不利影响,而且以后无法在文化馆继续演出。自此,杨志刚和郭德纲关系变差。
当被别人问及郭德纲是否为自己徒弟时,杨志刚没有给出明确肯定的回答。因为没给郭德纲正当的徒弟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郭德纲就不会承认杨志刚。另一方面,杨志刚在郭德纲拜别人为师父之际,向别人宣传郭德纲负面消息,影响其相声事业发展。
杨志刚在郭德纲落魄之际没有对其伸出援助之手,反而以“离开文化馆郭德纲会饿死”这句风凉话讥讽郭德纲,这些言语像刀一样刺痛郭德纲的心。而当郭德纲大红大紫之际,杨志刚却跳出来说郭德纲是自己曾经的徒弟。这和其拒绝郭德纲拜师形成鲜明对比。只看利益,不讲师徒情谊。这是郭德纲不愿意承认杨志刚的原因。
如果说郭德纲没有现在的成就的话,可能杨志刚一辈子也不会站出来说他是郭德纲的师父。因为一个毫无成就的徒弟不会给自己长脸。曾经的那一句离开了文化馆以后可能会饿死的话却成了一句反话,德云社从初期的成立到现在一路越走越远。也让郭德纲这个名字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其实按照这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来梳理,郭德纲有没有劣迹先放一边,是杨志刚先不认郭德纲这个徒弟的,郭德纲再不认杨志刚这个师父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郭德纲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仅是他自己对其“徒儿们”们的要求信条。其属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如今郭德纲在相声演义上的“造诣”一大半是杨志刚成就他的。曹云金、何云伟对郭德纲的“叛逆”恰恰是以其为示范而“用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完全是郭德纲自己应得的报应。如果郭德纲依旧一意孤行的继续“狡诈”做人,相信他未来的报应会相继显现。本人并不是选边站队,只是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后一定会呈现“曲艺文化”的更美好的“繁荣”景象。
我们用所谓的“封建糟粕”来聊聊这个问题。需要讲清楚三层意思。
第一层,父子是先天关系,师徒是后天关系。师徒如父子,并不是师徒就是父子,而是对父子关系的一种模拟。用就好像儒家说:“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不是说君主真的是臣子的父亲,而是用父子之亲模拟君臣之谊。
第二层,儒家又说君臣以义合,也就是君臣是后天之义结合的,毕竟不是父子。所以君臣的结合有条件,那就是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君待臣以礼,臣才会事君以忠。反之君不像个君,臣可以放弃他。甚至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而父子之间则不行,父亲要犯罪,儿子必须劝,三次不听,只能一边哭一边跟着一起去干(《礼记·曲礼》)。父亲杀了人,儿子必须放弃一切背着老爹逃走(《孟子》)。所以古来连坐,只连坐父母兄弟妻儿,没有连坐学生的。(除了方孝儒作死)更没有说,老师犯罪,学生必须跟着帮忙的。
第三层,上面说的,是原始儒家的道理。到汉代董仲舒以后,又出了个三纲五常,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甚至出了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么一句混账话。这可就是十足的封建糟粕,一点没得洗白了。注意,这句混账话一样只限于君臣,父子,夫妻。师徒关系仍然不在其中。
杨志刚先生肯定是对郭德纲有授业之恩的,这没得说。但这是老师的责任,作为“师父”还不够。
那么曲艺界的师徒关系,对师父的责任是怎么说道的呢?这要说师父和老师,又不是一样的。我也是当老师的,每年都毕业几十个学生和几个研究生。但我可不能说就是人家师父。如果说教了你本事,那只是老师,还不是“师父”。这一条可以看看侯耀文和王玥波的访谈。侯耀文说,这个徒弟有了门户,出门不受欺负,走到哪儿都有同门照应。王玥波说,你得看他是个材料教他成材,然后他没有工作你得替他找工作。没有饭吃你得管饭。
王玥波,北京评书名家,连丽如先生义子。
郭德纲和杨志刚先生,恩怨纠葛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他们的关系肯定是很早就破裂了。可能怨杨志刚,也可能郭德纲不是人。但不管怎样,郭德纲离开天津闯荡北京,杨说郭离开他一天也活不了。郭在北京说自己是杨志刚徒弟,杨声言郭“也是也不是”。不肯承认郭德纲是徒弟,不肯尽师父的义务。徒弟不好,你做师父的可打可骂,甚至逐出门墙都行。因为这是封建糟粕赋予你的权力。但你当着外人不承认有过这个徒弟,师徒关系不明,不肯庇护他,任由别人欺负。师徒情分只能到此为止。所以郭德纲转投师门,杨也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后天的师徒关系决定了相互的行为尺度。这些都是所谓的封建糟粕决定的。
看,郭德纲和自己的几个徒弟。郭德纲有没有传道受业,有没有摆支拜师,有没有创造工作机会让他们成材,出了事有没有挡在前面?都有。郭德纲是严格按照封建糟粕在尽一个师父的义务。而几个离开的徒弟,却弃师父于危难之际……
他哪是不想认,是人家不承认!初闯北京那会儿,他逢人就提杨志刚,想人看杨的面子多给点机会,而人家向杨求证时杨却说“也是,也不是!”,可想而知郭德纲的郁闷。而后又因为一些经济问题师徒反目了,自此十年谁也不理谁,此后郭德纲大火,引起侯耀文注意并收徒,收徒前侯特意联系杨问和郭德纲的关系,杨简洁答曰“没摆枝”,而相声界的传统是不摆枝不算正式师徒(杨少华和郭启儒就因为没摆枝,到现在师承都有争议),于是侯就收了郭。随着郭德纲日益火爆,杨开始找旧账,声称自己才是郭德纲师父告郭德纲诽谤并要追究刑事责任,重点是向郭德纲索赔200万(后降为20万)!面对这样的 历史 还要郭德纲认这个“师父”——难!
郭德刚不认杨志刚只不过是某些人用来反复攻击郭德刚罢啦。连他们自已都承认郭德刚到北京是打着杨志刚的旗号。当别人问到杨志刚,郭德刚是否是他徒弟时,他却说是也不是。侯耀文收郭为徒时问询过杨志刚。侯耀文问的目的就是问杨志刚老郭是不是他的徒弟。如果杨志刚承认郭是他徒弟侯耀文能收吗?再有相声界有一条规距没摆支不算真正的师徒关系。周伟先拜师唐杰忠后又拜师姜昆为什么没人炒?这就是其中的道道。
无论怎么诋毁郭德刚,在中国的相声史上都会记入郭德刚及德云社
因杨志刚不承认郭德纲是他徒弟,没有给郭德纲名份,甚至在郭德纲创业的路上下绊子,没有摆知。致使郭德纲创业处处受阻。这样的老师谁还能认!郭德纲拜师侯耀文明智的选择!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束缚弟子的一套有效方法,达到精神上控制。尊师重道是品行,控制奴役是恶行。杨志刚和郭徒弟在天津文化馆那段故事人尽皆知,对簿公堂势必反目成仇。郭老板一生认了不少师傅,一棒成了马家传人,他强调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就划成了句号。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你得明白这里面的“师”是意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职业之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一语之师。而所谓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则是正式拜师。
有人说,郭德纲大部分本事都是跟杨志刚学习的,那是扯淡。给郭德纲相声开蒙的常宝丰,而常宝丰不愿意收郭德纲为徒,之后,郭德纲在天津文化宫的时候,跟靳金来和杨志刚一起学的相声。
不仅仅说,当时没有摆知,而且郭德纲跟着这二位一共学了30多段相声。这基本上就跟上学的时候,副科老师的感觉!
而作为师父,所承担的责任是什么?不仅仅是教本事,还要包括对徒弟的教授,就业等等。
而杨志刚在郭德纲创业的过程中,不断的捣乱,甚至对于郭德纲的师承问题,一直模棱两可。对于郭德纲的商演,能捣乱就捣乱。在这种情况下,杨志刚压根就算不上郭德纲的师父。
侯耀文收郭德纲的时候,提前打电话问过杨志刚,杨志刚给了两个回答,第一,郭德纲不是他徒弟,第二,郭德纲这人不行,让侯耀文也别收。
直到后来,郭德纲拜在侯耀文门下,杨志刚开始声称自己是郭德纲的师父。
换句话说,如何杨志刚也算郭德纲的师父,那么,常宝丰,靳金来,算什么?甚至冯宝华,张文顺都指导过郭德纲。但至少,这些人还没有舔着脸来勒索郭德纲。
至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郭德纲对待侯耀文的后代是足够的好了。
因为杨志刚所代表的,是郭德纲最不堪那段记忆,其中包括郭德纲涉嫌贪污的事情,所以否定杨志刚,等于郭德纲自我洗白,以及给自己跳门找到合法性的操作。
郭德纲对杨志刚的态度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恐惧加怨恨阶段,这一阶段是郭德纲在红桥文化馆工作,给杨志刚当徒弟的时期。这一时期郭德纲除了跟杨志刚学相声学编剧,郭德纲后来说杨志刚只教了他几段相声,但他在红桥文化馆五年多的时间,以他的聪明劲儿不可能学这么慢。而且相声这种技艺,光靠听录音看五大本传统相声大全,是“学”不会的,充其量只能背段子。郭德纲能够上台完整的表演相声,那他必定是有师父一句一句的教,而且一旦拜了师父,那么师父圈子里的人脉都会是他教学的对象,其中还包括杨志刚的师父白全福,这个全国顶级的大量活。郭德纲的《西征梦》原本是《打白朗》,当时天津相声界最早的《打白朗》话本,就是白全福先生口述的,所以郭德纲肯定是得到过白全福的亲授。
至于郭德纲反复说自己天赋异禀,吃百家饭跟常宝丰等名家学习,但这种讨问式交流是学不到真东西的,常九爷又不是做慈善的相声导师,他为什么要对外人倾囊以授?这种所谓的开蒙老师,只是点拨一下就完事,真正传授还得是正经的师父。曹云金再怎么跟田立禾亲,他的本事还是郭德纲教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杨志刚是郭德纲相声行业的引路人,这是没有问题的。他除了教郭德纲能耐,安排他一些日常演出任务之外,还让他负责文化馆的一些来往账目,正是这个操作,让师徒两人都陷入了大麻烦。
后来文化馆被人举报到市里,一调查才发现有上万元的虚假报账,而且这些签名都是有人模仿杨志刚所为。于是很轻松的就把郭德纲给揪了出来,后来文化馆为了保住郭德纲,把这个可能会坐牢的大窟窿,填补到了刑罚线以下,算是私了了。
之后郭德纲离开了文化馆,北上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之路,之后师徒两也就断了联系。
而在郭德纲闯北京的时候,依然打着杨志刚白全福的名号,这事情琉璃厂京味茶馆的人都知道,马歧还专门在评书里提到过详细过程。
所以说在第一个阶段,郭德纲对杨志刚是恐惧+怨恨,但又不得不借他蔓儿的尴尬状态。
第二个阶段,郭德纲开始走红以后,有了媒体领域的话语权,于是他开始否定自己和杨志刚之间的师徒关系。最早就是东东枪撰写的《读库》郭德纲系列文章,这也是德云社粉丝当做圣经一样拜读的鸡汤大作。当时郭德纲还没有彻底否认杨志刚,只是说拜他没有举行仪式,天津相声界都承认这段师徒关系,而且当时的相声谱系里,自己确实写在了杨志刚门下。
但对于自己贪污的黑 历史 ,郭德纲则是将大部分责任推到了杨志刚身上,称文化馆一直就有装修房子到单位报账的潜规则,杨馆长自己就做过这事情,只不过后来郭德纲家也要装修,杨馆长却假装伟光正的拒绝郭德纲报账,所以郭德纲才正义感爆发假冒他签名。事后杨志刚不但告发了郭德纲,还把自己贪污的那笔装修费也扣在了郭德纲头上,在郭德纲被免于起诉之后,杨志刚还借机迫害郭德纲,直到他北上为止。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郭德纲已经跳门拜了侯耀文,还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摆知仪式。
第二个谣言就是杨志刚亲自对着镜头说郭德纲是也不是他徒弟,实际上杨志刚这句“是也不是”一直只有郭德纲的口述,而且还是借范振钰之口在说。杨志刚跟红桥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说过这句话,这跟营销号伪造马季说“郭德纲拯救相声”是一个套路,属于云山雾罩的瞎扯。
但即使杨志刚对着范振钰说过“是也不是”,那也只能说否认一半,毕竟里面还有一句“是”。
第三个阶段,对簿法院阶段,2006年因为郭德纲发表博文《我叫郭德纲》,在文中谈到了自己跟杨志刚的过往,杨志刚以此为由将郭德纲告上法庭。
郭德纲在文中称杨志刚也用文化馆的钱装修自己房子,以及跟单位女同事同居等,后来这些内容都被法院判定为“虚构事实,但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这被郭德纲粉丝解读成“郭德纲胜诉”,实际上杨志刚走的是刑事自诉程序,郭德纲只有“有罪跟无罪”两种结果,没有所谓“胜诉”一说。法院是查实并肯定了郭德纲虚构事实为前提,然后以后果不严重判令郭德纲无罪。
之后杨志刚不服提起上诉,但被中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对曾经的师徒走到这一步,已然不是谁认不认谁的问题了,这是你死我活的仇敌。杨志刚成了郭粉天天谩骂的对象,而郭德纲造谣杨志刚,在师徒问题上玩双标,也成了他一生洗不掉的黑 历史 。
郭德纲不认杨志刚有一个理由就够了。郭德纲在北京混不一去的时候,杨志刚自己不承认是郭德纲师傅的。说也不是三头九叩拜下的那种师父,如果说是,那么引师是谁?带师是谁?说杨志刚是郭德纲学艺的老师之一比较合适。可郭德纲那么多老师也就是杨志刚跳出来蹭下热度。郭德纲如果还像早期在北京难混那样,杨志刚会说是郭德纲的师父吗?
郭德纲自己也会承认,侯老三没教过他“活”,只是名义上的师傅,但可以给他挡风遮雨。他的真能耐都是跟杨志刚学的,只是有实无名。厚道的人,应该感激自己饭碗的真正赐予人。
郭德纲和杨志刚的关系郭德纲赢了。杨志刚起诉郭德纲,理由是郭德纲败坏了自己的名誉,在他的书里诽谤自己,最终结果是杨志刚败诉。郭德纲是内地相声演员、影视演员、主持人。
提到郭德纲的师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侯耀文。
铁道文工团的知名相声演员,多次登上春晚舞台,而他父亲则是相声圈里大名鼎鼎的泰山北斗侯宝林。
侯氏算得上是相声界的“豪门”。
郭德纲对这个师父,可以说是十分的尊敬。
活着的时候就不用说了,侯耀文去世后,郭德纲为了维护侯耀文的女儿侯赞姐妹,不惜和侯耀文的二哥,侯家真正的“掌门人”侯耀华翻脸。
要知道,侯耀华去世后,侯家的资源可以说都在侯耀华身上,而侯赞姐妹,可以说是要钱没钱,要势力没势力。
以郭德纲那么精明的人,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利害冲突。
侯耀文徒弟那么多,基本全都站在了侯耀华那边。
而郭德纲却偏不!
坚定地和侯赞站在了一起!
不但为侯赞提供亲手写的证词,还高于市场价购买了师父侯耀文生前留下的玫瑰园别墅。
让侯赞姐妹解了燃眉之急。
到现在,德云社的后台一直供着侯耀文的照片,前面的桌子上放着一瓶可乐。
那是侯耀文生前最爱的饮料!
平时提起侯耀文,也是言必称“怹”!
郭德纲如此作为,可以说是尊师重道,有情有义了。
可是。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和自己的“恩师”闹得很不愉快,甚至对簿公堂,至今老死不相往来!
一部分老观众已经猜到了,那就是杨志刚!
杨志刚曾是天津红桥区的文化馆馆长,相声功底深厚,深受观众的喜欢,而彼时的郭德纲则在杨志刚的手下工作。
因老郭聪明伶俐,会办事,很得杨志刚的喜爱。
老郭很多本事,都是从杨志刚这里学到的。
相比侯耀文,杨志刚算是郭德纲的“授业恩师”!
那时的两个人,可以说是“父慈子孝”。
因杨志刚是单位的干部,身份特殊,不方便拜师,两人并没有举行摆知仪式,圈子里的人,都知道郭德纲是杨志刚的徒弟。
也都认可他们的师徒关系,甚至到老郭去北京闯荡的时候,还自称白全福的徒孙。
而两人心生芥蒂,则是郭德纲离开文化馆。
离开的原因则是因为虚开发票报销,(呵,又是发票。)
因为这件事,老郭差点蹲了局子,而杨志刚上下打点才保住他,不过工作却丢了。
离开天津,去了北京,老郭生活艰难,直到遇到了侯耀文。
侯耀文救了郭德纲,可以不客气地说,没有侯耀文,就没有今天的郭德纲!
有能耐的人多了,有时候就是缺一个机会,缺一个贵人扶植!
侯耀文能给的,杨志刚给不了!
那时候的郭德纲生活一片灰暗,而侯耀文就是那个照亮他的明灯。
郭德纲很果断地抓住了机会。
相声圈“跳门”是很严重的事,侯耀文肯定不会背这种“抢”别人徒弟的名声。
此时的郭德纲因为一些事,早就跟杨志刚不睦,这时候也正好顺水推舟,干脆不承认杨志刚。
后来很多人说没有摆知所以不算师父,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杨志刚咽不下这口气,和郭德纲对簿公堂,告郭德纲在书里诽谤自己,天津相声圈集体站出来支持杨志刚。
官司后来以郭德纲的败诉告终。
不过,两人却从此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之后郭德纲越来越红,自己当了师父,也经历了何云伟,曹云金的退出。
不知道回首往事,他会不会五味杂陈。
现在的郭德纲早已今非昔比,昔日需要靠大树隐蔽的草根,现在长成了参天大树,来荫蔽徒子徒孙。
也早没有了之前的火气,面对质疑的时候,也平和了许多。
不知道,他想起之前和杨志刚的种种,有没有后悔,当初为什么不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
侯耀文2007年已经离开了,而杨志刚依然健在。
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两人握手言和的那天!
杨志刚有可能是郭德纲的第一任师傅!
据说,当年郭德纲拜杨志刚为师,可是他没太器重郭德纲,1995年范振钰录《曲苑杂坛》后来下台后闻杨志刚,说郭德纲是你徒弟吗?
杨志刚说也是也不是!
结果郭德纲知道后觉得你也没拿我当回事,于是就与杨志刚这个所谓的师傅掰了!
也是也不是,说明杨志刚当时没拿郭德纲当真正的徒弟!
可是后来郭德纲拜侯耀文为师,德云社火了,郭德纲红透半边天,这时候杨志刚站出来说郭德纲是我徒弟,当年他那些相声都是我教的,他和侯耀文学什么了?侯耀文教他什么了?他和侯耀文没学到一点东西!
这句话他为什么敢说,因为侯耀文去世好多年了,如果侯耀文还活着,他绝对不敢这么说,相声界都知道侯耀文厉害啊!敢这么说,那侯耀文不得火上房!
所以不管真相是什么,我还是认为郭德纲是侯耀文的徒弟,虽然相声圈内部乱七八糟,我个人作为一个相声迷,我就喜欢相声就去听,没必要研究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因为你也解决不了,你何必自己跟着闹心呢,是吧!谁和谁关系不好了,谁和谁掰了,爱谁谁,我喜欢谁我就听谁的相声,就这样!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