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林清玄去世原因(林清玄:生命被定格在65岁的这

  • 生活知识
  • 2023-05-17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林清玄生命被定格在65岁的这一年

文/一条陆地上的鱼

01.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

那个曾和时间赛跑的男人,终究因为生命终止符的到来,而彻底停下了他前进的脚步。

人生七十古来稀,他还是没能等到这一天,一切都来的那么突然,像是一场未有任何征兆的春雨和冬雪一般,好像一觉醒来,这件事情就发生了。

也许,这一个悄至的终结,连他自己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只是此刻,他已经无法感受到,并用他那深情的笔触来记下了。

作为一个文人,在生命的时刻,没能留下只言片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从古至今,对于死亡,我们理解最深的便是,阎王要你三更死,从不留人到五更。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份地位怎样,也无论你在临走前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当这一刻来临时,它就是真的来临了,我们除了欣然接受,也别无他法。

谁都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人会永远活着,可即便如此,当一个人突然离去时,还是会让很多人一下子接受不了。

这种难以接受,并不一定是说你和这个人有何种关系的存在,而是说,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的这种落差感。

我们常说生死无情,人生无常,这个大多都不是我们人自我可以控制和决定的,我们终究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罢了,离开只是早晚和方式的不同而已。

有的人走了,便就走了,可有的人走了,却会依旧活在我们心中, 老天可以拿走他的肉身,但他却用另一种方式,把自我变成了这个世间的永恒。

林清玄,便是这其中的一员,而能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何其荣幸,于他于我们皆是如此。

02.

一直以来,林清玄三个字对我来说都是只见其名,不曾见其人。

自己第一次看见林清玄真人,是在一档央视的综艺节目《开讲啦》,他作为那一期的开讲嘉宾。

之前认识的林清玄,都只是通过书上的文字,那时也经常想象,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会是怎么一个模样。

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玉树临风还是放荡不羁。

那是内心的一种期待,一种臆想,一次需要揭开面纱的问答 。

所以,和很多人一样,当我第一次在屏幕上看见他的真人时,一种强烈的内心反差油生,总觉得那不是他本人。

清玄,清玄,在自我的想象之中他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有点不能接受,却又可以欣然接受,你欣赏的是这个人的文字而不是这个人的长相。

也许,正如马云说的那句话一般, 人的才华和长相是成反比的 。

是的,说到才华,他在写作方面的才华和天赋毋庸置疑,这也包含他对文字的喜爱和付出。

在台湾文坛,该拿的奖项他几乎都拿到了,在大陆,他也一直是个畅销书作家,很多作品一直很受人们的欢迎。

他无疑是很幸运的,他的一生都在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并且把它传递给了无数人,即便是在他生命的时刻。

纸上的文字,远不是身体肉身化成的那缕青烟所能比的,他的肉身可以腐朽,他的灵魂可以出窍,但他留下的那些文字,却会一直流传。

他把自己所有对人生的感悟,一一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那是他诠释他所理解世界的方式,他也一直热衷于此。

文字在那一刻的力量是无限的,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无限的延伸性和不朽性。

多年以后,也许我们会忘记林清玄这个名字,忘记他的长相,忘记他何时来的又是何时离去的,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留在这个世间的文字, 那是一种永恒的镌刻,镶嵌在了人类走过的足迹上 。

能以这样的方式弥留世界,我想他对自己的离去应是无憾的。

03.

一个朋友说,两个月前他还去了南京参加签售会,可是她当时没有去。

他是她最爱的作家之一,而今,当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不但伤心了好久,内心还多了一份苦涩味,这也成为了她人生最遗憾的事情之一。

恰巧,自己上个礼拜去了新华书店,也看到了他的新书正在热销中。

不得不承认, 人生有时候便是这样奇妙,有些事,有些人,错过便永远错过了。

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有些事若不及时做,可能就永远也没有机会做了,世事都好像有一个开关控制着,只是当你忘记开启它的时候,它便对你永远关闭了。

我们总说来日方长,来日方长,但我们却常常忘记, 所谓来日方长,是因为有了来日,才可以见长的,若是没有,那便短暂的如弹指一挥间了。

生命,终究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只不过这个告别的对象不一定仅仅就是指人,指生命,还有很多的东西,也都在一一的和我们告别,甚至是永别。

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暂时的活着,我们只能尽可能拉伸生命的长度。

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灵魂离去,也会有新的灵魂来临,无论这个灵魂在尘世间被赋予的头衔是什么,该来的就会来,该离去的也不会多加停留。

死亡,是一个终结,也是一个开始,是坏事,亦是好事。

也许, 当我们在内心把死亡看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时,我们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就像我们长大,工作,结婚一样顺其自然 。

无论,离去的人是谁,是否和我们有关,若是我们能够知晓,它也仅仅只是我们人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时,我们对待死亡便不会那么太过悲伤了。

04.

我自诩是一个很伤离别的人,很多曾相识一场的人,不论分开多久,日后自己都会心生惦念,重新温习想起那些曾丢失但却又温暖的时光和人。

对待那些离去的人,更是如此,我虽不会用言语的方式去告知,却依旧会用自己的方式铭记。

因为这是私事,因为这和他人无关,也更因为一旦开口,便也变了味道。

林清玄有本书叫做《人间最美是清欢》,若真是这样,我想这种想念的味道便是清欢吧!

他的人虽走了,却并不会妨碍自己去看他的书,等时候稍微变得就一些,再想想也便会觉得,他其实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他其实还在那里,只是不再与我们见面了。

相见不如怀念,和文人以这样的方式对话,我想也许再好不过了。

其实,说到逝去,2018年的年尾和2019年的年初,离开我们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李咏,蓝洁瑛,金庸,单田芳,臧天朔,李敖,计春华......

一个个都曾是鲜活的面孔,一个个都曾是这世间的贵客,但在那一刻他们的生命线就突然就到了。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他们,他们的离去对我们原本的生活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他们的在或不在,似乎也和我们完全没有关系。

我们旁人能做的,其实也仅仅只是 一份惋惜,一份遗憾,一份伤感,一份悼念。

,我们却能从这些悄无声息的告别中懂得,我们需要更加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因为,你不知道你的生命会在那一天就突然宣告结束了。

多活一天,我们就多赚了一天,多感悟一份,也便多增添了精彩一分 。

我们会明白,只有自身真正经历的才是真的完全属于你的,很多人也都说, 我们人的经历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最真实的,其他的都如浮云,看的见,触不到,带不走,留不住,只会被吹散 。

05.

昔人已辞人间去,此地只空余我们这些终将有一天也会离去的人。

正如大家调侃说的那样,上帝需要主持的,所以把李咏带走了,上帝需要武侠大师,所以把金庸带走了,而现在需要一个写文章的人,所以把林清玄也带走了。

若真是如此,我想我们便可以更如意的接受了,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我们只能满怀真情,在内心做一份深情和虔诚的祷告 ,希望他们一路走好,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书写自己的辉煌,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

逝者已逝,生者不断延伸, 既然,我们能在这个世界相遇,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他日我们会在另一个世界里重逢 ,每个人需要迈过心里的这个坎,如此,我们才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因为,我们人类需要新生,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接受旧亡!

世间万物,从古至今,无一不是被这样的轨迹所辗过的,它还会一直这样辗下去的。

也许,我们人生于万物之间,所以,便也会回到万物之间,这便是我们经常说的,尘归尘,土归土吧!

其实, 这就是归宿,是每个人的归宿!



谨以此文,作为的悼念!

PS文章插图均来自简友文墨婷香,大家可以关注她的公众号文墨婷香

如何评价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

一月二十三号,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那个和时间赛跑的人,这一次不会再回来。

对于林清玄的记忆,还要追溯到高中时代。那时也正是他的“身心安顿系列”和“菩提系列”问世的时期,当时只觉得读他的文字,总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宁静。特别是对于人生感到困惑,或者心中有烦恼挥之不去的时候,只要读一读他的文章,即使不是豁然开朗,也能感觉心中清明起来。

那时只以为林清玄就是这样一位有慧根的豁达作家,后来才知道,其实早年的林清玄并非如此。他也迷茫过,困惑过,直到三十岁时他立志觉悟,并且身体力行入山修行佛法,拜师参学,才成就了后来的人生境界。

可以说,作为一个以散文著称的作家,林清玄的文字写的就是他自己,写的就是他的人生以及他对人生的领悟。他的觉悟为他带来了更大的成功,自从研修佛学之后,他写出的文章深受读者喜爱,也带动了佛教文学,掀起了一股学佛的热潮。

但面对名利上的成功,他已经看得云淡风轻。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成功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得爱与宽容,再艰难的时刻也不要失去对人生真实价值的认知。

这就是我眼中的林清玄,一个不断探索人生真意的人,一个温柔平静,不流于世俗的智者。在现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林清玄的文字就如一缕清风,能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到自然本真。

斯人已逝,文字用存,惟愿先生一路好走。

有人知道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情况吗他还健在吗

林清玄于2019年1月23日去世。

林清玄,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新大学。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

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

扩展资料

林清玄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

其《和时间赛跑》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也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期第十一单元第2课,《百合花开》还选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桃花心木》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林清玄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

林清玄几几年死亡

林清玄去世时间2019年1月23日

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

林清玄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扩展资料

林清玄创作特点

由于受到佛教精神的影响,林清玄的散文往往充满了禅意,体现出一种宗教情怀中的道德观念,展现出佛学慈悲仁爱、普度众生的特点,散发出浓浓的平民情怀及平等意识。正是由于这种立意情怀,林清玄的散文多描绘社会底层人物,如小职员、流浪者等。

林清玄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语言形式十分灵活,在艺术传达过程中具有非常浓厚的意境特点。由于林清玄从小受到父辈热衷宗教事务的影响,以及有文化、有学识母亲的关爱,母亲的言语和入释后的经历共同塑造了林清玄散文的语言特色。

林清玄读音

林清玄 拼音 lín qīng xuán。

林清玄(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  。

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县旗山镇。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瀛海中学就读。1970年,在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1981年,出版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1990年,散文集《红尘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国大陆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在中国大陆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湾去世   。

此生,此时,此地,林清玄

不久前,惊闻噩耗林清玄猝然因病离世,享年65岁。
正逢媒体热炒吴秀波事件之时,关于林清玄离世的新闻简言短语并且瞬间而过。

显然,无论是媒体还是读者,对吴秀波事件的关注度大于对林先生之死的关注。

为此,我更加黯然。

那一天,我告诉女儿林清玄去世了,太可惜了。女儿反问我林清玄是谁?

林清玄是谁?

曾经,在我第一次抱着林清玄的书时,也问了自己同样的问题。

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而我读的书又很少,竟然不识文人林清玄。后来,从先生温婉清雅又禅意十足的文字中,了解到这位灵性十足的台湾作家,也深深地喜欢上了他的作品。

8岁时,少年林清玄立志成为作家。由于家境贫寒又深居乡村,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妄想,就连林清玄的爸爸也对他充满怀疑和否定。可是,这丝毫没有动摇小小少年林清玄的作家之梦。

他饱读诗书,又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童年中的很多时光都被读书所占据。而这种长期的积累为他后来的写作奠定了一个丰厚扎实的基础。

第一次投稿所得的稿费,被林清玄的爸爸拿去买了猪肉。自己和家人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的快乐情景,令这个酷爱文学的少年备受肯定和鼓舞。原来,写作还可以帮助家人改善生活,从此更加坚定了小小少年的人生目标。

17岁时,林清玄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已经开始展露头脚。他的作品被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在很多同龄人都在发现和寻找自己梦想之路的时候,此时的林清玄已经稳稳地走在自己看得见的未来之中。

文学创作路上他更加努力。坚持日更,从每天的1000字,到1500字,到2000字、3000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二十岁开始出书,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个奇迹。而对林清玄来说,这只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成名后的林清玄,依然笔耕不辍。他说我会一直写下去。就算明天会死去,今天我还会坚持写。听说,在先生离世的前夜,他还在写。

32岁时,正是他在文学路上的功成名就之时,他获得了很多奖项。很多文人都会趁热打铁,继续出新的作品。而此时的林清玄,因佛法之缘,选择离开光环和荣誉,深居寺院三年,每日参禅悟道。

三年后,林清玄回归俗世生活。菩提十书正是他回归后的新作品。每部细腻温和的作品都充满禅意,人生意义更加深远。那些被佛香浸染的文字,不仅令读者赏心悦目,还有着疗愈心灵的力量……

当年朋友送我《紫色菩提》一书时,我被书名及紫色的封面所吸引,因而更加钟爱这份礼物。如今想来,这份礼物其实是生命中那份深深的缘。它,就这样静静地来到我的生命中。

紫金色是佛教最尊贵的颜色。菩提是觉悟,“紫色菩提”是“最尊贵的觉悟”。

因了这份禅意,也因了这份缘,也因了对作品的喜爱,《紫色菩提》一直被我珍藏至今。即使多次搬家,很多书也不得不被我舍弃,可它却依然是我的最爱。如今,它也随我漂洋过海。
我喜欢茶道里关于“一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非常珍惜。因为一生里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一生只有这一次聚会,使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会沉入一种疼惜与深刻,不至于错失那最美好的因缘。——《一生一会》·林清玄

那一天,突然在群里听说同学兰因病早逝。我呆呆地看着天花板,感慨着生命的无常和先生的《一生一会》。

同学三年,之后,各奔东西。

三十多年中,仅有的一次相聚,是在沈阳跟几个同学的小聚。那时候我们都匆匆又匆匆,仿佛被时间的巨浪推动着。

我们身不由己,我们又彼此理解。似乎都默认为这就是生活的轨迹。而中年的我们,在循环往复的人生路上,很多时候都会忘记自己,也会忘记抬头看看天空,同学与同学之间更加难得一见。

我们相约下次再见。可是,我们没能相见,如今,我们依然是同学,兰却成了我们永远的怀念与回忆。

这世间,太多的人,一生,只有一会,而一别,就是一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清欢,便是清淡的欢愉。我认为,它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可以说是快乐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是一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可是,越是这样,越凸显人们内心的匮乏。患有心理疾患的人群队伍在不断扩大,无论是在城市或者乡村。媒体也时常报道有人因不堪精神压力而自杀或者抑郁成疾,而那些自称没病却内心不快乐的人,始终无法快乐起来……

我们寻医问药,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事实上,我们不过是跑得太快,要得太多,以致于灵魂跟不上身体的步伐,也忘记要去哪里,为了什么而去。

其实,灵魂不需要物质供养,精神也不需要通过太多的物质来满足。不然,有的名利双收的企业家、公众人物怎会选择自杀?说白了,就是内心的负累过重,最终不堪重负而走向绝路。

先生的清欢,是与朋友喝茶之时的默默无语却两心相契的静谧时光,是游走于山水之间与山魂水心的深深对话,是晨间散步在花草树木丛中,听鸟语闻花香,与世间万物的彼此心灵感应。

这清欢,源于内心的静谧与寡欲,也源于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这便是这世间最有味道的清欢。

有了这份清欢,才会有先生“温一壶月光下酒”的浪漫恬淡的生活景致,也就有了他“宁愿做傻瓜”的不二境界。

有了这份清欢,才会像先生一样享受到“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的美好感觉,才会在人生历尽苍凉之后,于午夜,手握喝过茶水的杯子,依旧能够细细体味到,少年时的热血如今仍在心口的温度。

如今,先生以他清欢的一生完美谢幕。从此,世间再无林清玄!

我仿佛听到有人在说“幸好,人生有别离。”,那是他,曾经把能够饱喝汽水到连打三个嗝定义为幸福的林清玄。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才能事事顺利。”,那是他,教会人们以知足、珍惜和感恩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风雨的林清玄。

此生,此时,此地,林清玄。

现代作家对林清玄的评价

中国台湾作家张晓风“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宗教体会和文学相融合,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谈论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佛教的亲密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佛教美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张晓风 (中国台湾女作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祖籍江苏铜山,是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大学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扩展资料

1、林清玄简介

(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新大学。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

林清玄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

2、林清玄成就荣誉

林清玄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其《和时间赛跑》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也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期第十一单元第2课,《百合花开》还选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桃花心木》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

林清玄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百度百科——林清玄

林清玄为什么才活65岁

林清玄死因为心肌梗塞,享年65岁。
林清玄1953年出生于台湾高雄旗山,毕业于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今台湾世新大学,曾任记者、杂志主编等。1973年开始写作,主要创作内容多为教导人学佛向善,教导读者“心灵改革“,被称为“心灵导师”,其中《身心安顿》《开启心灵的门窗》与《烦恼平息》都是畅销书籍。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