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卡伦·卡朋特的死因,谁知道?卡伦卡朋特是哪个

  • 生活知识
  • 2023-05-17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卡伦·卡朋特的死因,谁知道

在厌食症的众多牺牲者名单中,有一个巨星级歌手,叫作卡伦·卡朋特。
无论歌声还是人品,卡朋特都是无可挑剔的。她是一个极度的完美主义者,一生中从未放纵自己的行为,她滴酒不沾,更不碰毒品。她的纯洁在娱乐圈里属于难得的异数。,这个毕生追求完美的歌手,最终成了厌食症的牺牲品。说起来令人扼腕的是,卡朋特的这种性格特点,可能恰恰是她得厌食症的重要原因。她没有任何叛逆行为的纯洁,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她遵从社会规则并渴望社会认同的表现,这些社会规则自然也包括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观点。卡朋特争强好胜的完美主义性格,会使得她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并在内心深处将变苗条作为获得社会认同的手段之一。她对社会主流审美的迎合远远超出了正常限度,成了一种病态,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卡伦出生于美国康耐狄格州,自小常和大她四岁,令她崇拜的哥哥理查德一同唱歌。孩提时,卡伦开始因为超重而受到嘲笑。17岁时,被哥哥称为“胖家伙”的她重145磅,卡伦的母亲则称她不可能摆脱身材问题。在卡伦正式地和哥哥一同走上音乐道路后,才华横溢的理查德雄心勃勃,作为录音棚的暴君,他一手掌握着乐团,包括卡伦。卡伦似乎永远都无法与她的哥哥以及另一个女人抗衡,不管得到多少鲜花和掌声,卡伦的母亲都吝于对女儿的夸赞,而是指出理查德做得更好。
“当我走过的路,孤单的终止在我家门前,我不应哭泣,我哭了,像寻常的傻瓜一样。”
1970年,卡伦20岁,一曲 《Close To You》使卡朋特乐队一炮走红。而她也依然认为更耀眼的哥哥才是成功的原因。随着事业的攀升,她变得愈发强迫和追求完美。在读到对自己体重饱含苛刻评价的文章后,卡伦开始节食。她的体重不断下降,淋漓尽致凸现出肋骨的身材干瘪得如同她的心。
卡伦的闺蜜透露,卡伦的父母从来不会给她任何亲吻和拥抱。卡伦不是在与自己的体重顽强搏斗,而是在和内在那个饱受挑剔的孩子激烈抗争。直到她死于父母怀中,终于得以感受母亲的温度。
在厌食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中,完美主义很常见。卡伦的家纤尘不染,细节极为有序,她从来都不满意自己的舞台表现。与完美主义形影不离的是低自尊,因为个体期待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来弥补她所觉察到的无助感。
“原谅我,如果我看起来如梦初醒的样子,欢笑不是这么容易就来的,这种自由的感觉从未有过。”
卡伦充满控制欲的父母在其25岁时仍然反对她独居,这在美国是极为少见的。30岁时,卡伦匆匆嫁给一个只认识了数月的离异地产商,奢侈的婚礼折射出卡伦希望有个幸福家庭的梦想,可惜她的丈夫是个和她的父母一样的独裁者,导致婚姻无法维持。
从未感到自己真正得到关爱的卡伦极度孤独,家人对她的送治和修理机器并无两样。被生活压倒的无力感重重袭来,导致她成瘾般依赖于向内部寻求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得以变相确立自己的独立性。
令人惋惜又讽刺的是,1983年2月,就在办理离婚手续的当天清晨,卡伦因厌食症引起心力衰竭昏倒在父母家的衣柜,离开人世。卡伦和父母在加州的家曾出现在1973年第五张专辑《Now & Then》的封面上,预言一般影射了卡伦十年之后的归宿。
“天使们聚在一起决定创造梦中的完美。于是在你的金发洒上月尘,在你的蓝眼珠里洒下星光。”
卡伦的墓志铭上刻着“尘世之星,天国之星”。曾陪伴无数为爱失意的人度过阴霾的卡伦实际活在一个大灯泡里,明亮地灼烧,却暗自腐烂。无聊的新闻记者公开嘲笑卡伦肥胖,险恶的娱乐圈和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吃了那个女孩。
卡伦被格莱美奖包装成精致的样子放进棺材,用那些看来光鲜,却如同畸形塑身衣一般缠绕着这位女主角窒息的空壳荣誉。

在厌食症患者及有此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中,家庭关系总是一个主要元素,正如上文中卡伦.卡朋特的家庭。过于严格要求的父母对自己对孩子都有着很高的期待值,导致孩子从小就不得不想方设法讨好父母。在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厌食症可以满足当事人的诸多目的,比如增加自己对生活的控制力,寻求一种安全感和自我价值,讨好那个完美主义的自己等等。一旦被饮食症控制,就很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心理影响行为,进而影响生理,大部分厌食症患者丧失了食欲,失去了饿与饱的感觉辨别功能。原本试图以这种方式掌控自我的她们却被“厌食症”所掌控。
部分内容摘自心理咨询师石欣的文章。
文 | 石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壹心理认证)

卡伦卡朋特是哪个总统喜欢的歌手

美国总统尼克松。卡伦卡朋特1972年在白宫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德国外宾演唱。卡伦卡朋特(1950年3月2日至1983年2月4日),美国著名流行音乐歌手及鼓手。1970年代,她和她的哥哥理查卡本特一起创建了卡朋特乐队。她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鼓手,她却是因为她的演唱而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品有《YesterdayOnceMore》等。

《昨日重现》的起源,它背后有什么故事

这是一部电影。而《昨日重现》是里面的主题曲\x0d\x0a1964年的秋天,美国俄勒冈州。心怀远大理想的作曲家格兰·霍兰为了挣钱完成他的事业,在一所中学谋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他这么做完全是退而求的无奈之举,家庭生《生命因你而动听》海报\x0d\x0a活的重担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音乐基础级差的学生们便给了他一个难堪的下马威。他们在弹奏乐器时不但走调,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古典作曲家巴赫都没有听说过。霍兰的信心遭到了打击,女校长杰克布也多次向他提出善意的批评。在丈夫的工作遇到挫折时,从事摄影工作的妻子在一旁耐心地劝解和宽慰他;好友体育教师比尔·梅斯特也用自己从教以来的亲身经历,向霍兰证明教导学生需要无私的爱心和充分的时间。在霍兰的悉心培育下,原本对音乐一窍不通的白人学生格楚特·兰和黑人学生路易斯·鲁斯,分别学会了单簧管和大鼓这两样乐器。就在霍兰醉心于教学生活的时候,他的儿子降生了,谁知却是个先天性的失聪患儿。这一重创使霍兰对家庭的重心有所转移,消极彷徨中和漂亮的女学生露韦娜·摩根有了一段朦胧的恋情。妻子察觉到了丈夫的细微变化,但并没有点破。摩根去纽约深造后,霍兰便将全部的身心转移到了儿子和教学上,和妻子的关系也冰释前嫌。之后的30年间,霍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而且还用爱心、信任和理解赢得了大伙的尊敬和爱戴。在他退休前,深怀感激之情的历届学生们欢聚一堂,为老师开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x0d\x0a至于演唱者的资料,其他人已经给你答案了。就是卡伦·卡朋特(KarenCarpenter)及其兄理查德·卡朋特(RichardCapenters)。

卡伦·卡朋特的介绍

卡伦·卡朋特(Karen Carpenters),1950年3月2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歌手、音乐家。与其兄理查德组建了卡朋特乐队。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