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高晓松的一则微博将“朴树”和“周迅”送上了热搜。
将他们曾经的恋情曝光于大众面前。
如今,二十年过去,再看朴树、周迅的感情,
才明白分手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用来形容朴树,再合适不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走半生,归来剩下的是什么?
油腻?眼神浑浊?颓废?志得意满?疲惫?
不管是什么,生命的痕迹如此清晰透彻地烙印在身上,挥之不去。
而朴树,一如往昔的老头衫、格子衬衣、大短裤、马丁靴,
没有油腻感,只有目光清澈,干净如雪。
人人称颂or羡慕他,他却保持着清醒我就觉得我没那么好。
对于俗世来说,朴树就像一个过客,
在别人屈服或征服的时候,他冷冷地,理智地保留了自己的真诚与完整。
时间回到1995年,音乐人高晓松接到一个年轻人的电话,他要卖歌。
于是,在一个小树林边,高晓松第一次见到了朴树。
在高晓松看来,这是个奇怪的年轻人,斜刘海、长发飘飘,眼神清澈又冷漠,一脸高傲。
浑身透着肉眼可见的拧巴与不屈服,带着对外界的戒备与疏离。
见年轻人迟迟不开口,高晓松问就是你要卖歌吗?
他说是,我是朴树。
高晓松让朴树唱唱他要卖的歌曲,一开口就镇住了高晓松。
他说你能写能唱,人长得也好,干嘛卖歌,自己当艺人不更好?
朴树的回答,震惊了高晓松。
他说我觉得现在音乐圈的人都是傻,我卖歌赚钱,自己出唱片。
如果是一般人,早就被气走了,高晓松不是一般人。
他慧眼识英才,一口答应要帮助朴树出唱片。
朴树一听这话,终于乐了。
他觉得这样很好,自己能够专心搞音乐,就很好。
这就是朴树,对世俗不屑一,骨子里带着对音乐的执著。
也只有音乐,才能够激起他的热情。
后来,朴树和高晓松签了合约,
4年以后,朴树如愿推出了自己第一张个人专辑《我去2000年》。
里面写满了对新世纪,对千禧年的期待。
当时整理专辑曲目的时候,考虑到专辑主题,
朴树非常反对将《白桦林》放到专辑里面,遭到了高晓松的强烈拒绝。
为了说服朴树,高晓松反复劝说朴树,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朴树点头答应了。
不出高晓松所料,这张唱片一经推出,直接卖破50万张,朴树一炮而红。
一夜之间,朴树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无数人的偶像
朴树的音乐到底有多能打动人?
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这张专辑里,有一首歌《New Boy》
里面有几句歌词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
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
跟千禧年多么的搭调。
20年后,这首歌在一个综艺节目上被一个年轻乐队翻唱,唱哭了嘉宾张亚东。
不过也很少有人知道,朴树曾经为这首歌重新填词,把名字改成了《永远年轻》。
这一次的歌词,变成了Just那么年少,还那么骄傲,两眼带刀,不肯求饶。
果然,很朴树。
果然,这世上,没有几个朴树。
四年后,2003年,朴树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生如夏花》,更是引爆乐坛。
内地最佳男歌手”、“内地最佳唱作人”、“内地最佳编曲”、“内地最佳制作人”......
各种奖项,朴树拿到手软。
,盛名之下的朴树,其实很不快乐。
这些灯红酒绿、锦衣华服、金屋玉食、万人追捧与他的内心,格格不入。
他骨子里的执着与真诚,不允许他沉沦俗世。
他对这一切,如此不屑,如此厌弃。
各种商演如纸片一样飞来,朴树的时间,被越来越多的演出占据。
他对这一切都很愤怒,开始拒绝一切商业行为,跟经纪人之间屡屡开战。
第一张专辑推出后,适逢2000年春晚,
现在的年轻人,大抵不知道当年这个年份有多么的特殊。
末日传言、新世纪的躁动等,都让这一年格外不同。
这一年的春节,普国同庆,春晚也顺应潮流,不断推新,光主持人就有二十多位。
港台艺人大批量出现在春晚舞台上,也是。
像章子怡,董洁等人都是第一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她们青涩的脸上,写满了高兴和意气风发。
所有人的脸上都是掩不住的开心,除了朴树。
这也是他第一次上春晚,与其他明星的格外兴奋相比,
朴树耷拉着一张脸,从头到尾连一丝笑容都不舍得露出来
和周围喜悦的氛围大相径庭,大家不知道的是,
就是这样的严肃,能够出现在这个舞台上,也已经是朴树的妥协。
前几天,为了保证演出效果,导演组跟他商量要求他假唱,
他直接拒绝,后来更是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经纪人打电话给他,骂他你怎么那么牛X?
朴树回怼我他一点都不快乐,我不喜欢。
经纪人指责他你是要毁了所有人吗?
朴树被说服了,他最终选择了妥协,也是一次妥协,
之后,他开始明目张胆地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在世俗的标准面前,他选择了做自己。
几乎每一个颁奖典礼上,他都是同样的形象拘谨、紧张永远背着书包,
感谢词永远都是一句谢谢大家。
经纪人给他安排的各种采访,他统统拒绝。
他说自己生病了,不能出去。
公司安排的各种商演活动,他直言不想去。
实在扛不过去(没有骂过经纪团队),就憋着气,带着怨气,上完节目,继续自闭。
他不明白,这个世界怎么了,他只想做音乐,为何要被卷进这巨大的洪流中呢?
他挣了很多很多钱,随随便便一场演出,都是一套房的钱。
他的商业价值,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却也剥夺了他从音乐中获取的快乐。
他摸着自己心爱的吉他,却弹不出一个音符,他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中难以自拔。
终于决定了结这一切,盛名之下无虚士,
在事业最美好的时候,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前途无限的时候,
朴树关闭了自己,从此,十年不相见。
很多人猜测,导致朴树自闭十年的原因。
不仅有音乐与世俗的摩擦与碰撞,还有一份 情感 的灼伤,她就是周迅。
朴树与周迅的 情感 ,媒人是高晓松。
2002年,高晓松在策划自己的电影《那时花开》
男女主人公,他分别选了朴树和周迅。
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于当时而言,风格过于大胆,拍摄手法带着明显的生疏与青涩。
主题也不是大众的,而是沉重的思考,如风岁月,滚滚红尘。
人们之所以对它津津乐道,不过因为朴树与周迅。
那段因戏而起的恋情。
那一年,朴树27,周迅26,都是最好的年纪。
朴树与周迅的相恋,是高晓松意料之中的事情,
这两个人,太多相似之处了。
初见面,是在一间教室。
周迅主动打招呼我叫周迅,演员。
朴树的沉默依旧,他吭哧了好半天才回答我叫朴树。
他们同样沉默与孤寂,脑回路清奇,晚上起来看到冰箱,会说“孤独是三角形的”
面对孩子,他们同样不敢要,因不敢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
这样的相似,文艺,清高,寂寞,成熟又纯真,
注定两个人会从戏里走到戏外。
朴树对人,一贯冷漠,面对真爱时,却露出完全不同的模样。
在周迅面前,他的真诚坦露无疑,
一贯沉默的他,对着周迅能够滔滔不绝地说上三天三夜。
甚至为了让周迅在车上多睡一会,守在车门口。
两个同样真诚的人相恋有多可怕?
高晓松说,当时两个人在片场,就像连体婴儿,总是腻在一起,视旁人如无物。
甚至惹毛了高晓松,因为开工时间过了很久,两个人却还在你侬我侬,不舍分开。
关于这段 情感 ,坊间还有个传闻,
据说,当时周迅跟贾宏声还没有分手。
有一天周、贾二人窝在家里看电视,
电视上正在上演颁奖典礼,朴树正是领奖人
让贾宏声吃惊的是,朴树脖子上的项链如此眼熟,
竟然是自己送给周迅的礼物。
贾宏声一气之下,将周迅扫地出门。
这个坊间小道消息,被人传得沸沸扬扬。
后来贾宏声出来回应,说其实不是项链,而是衣服。
而且他也没有把周迅扫地出门。
后来他又出来澄清,说周迅朴树在一起的时候,其实他和周迅已经分手了。
孰真孰假,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了。
随着朴树和周迅的分手,这段过往,更是无人在意。
两个人究竟为何分手?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周迅爱上了别人,一个模特,
有人说是周迅常年拍戏,两个人聚少离多。
大众看来,周迅这个精灵般的女人,如玫瑰花一般,敢爱敢恨,
爱时绚烂夺目,来如夏花,恨不得生死相随。
激情散去时,也及时抽身,不会委曲求全。
只是,朴树,据说被这段情伤得很重
他自闭十年,是否也有此原因?
十年后,朴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仍是那么真诚、纯粹。
2013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坦诚自己过去的日子里,其实是生病了。
过去的十年,他一直在跟自己抗争,抑郁症深深纠缠着他。
谈到过去的十年,他跟鲁豫说混呗。
李响追问他时,他吞吞吐吐,
终于说了实话我不知道,对音乐没感觉,我感觉自己在走下坡路
最终,对于那十年,他没有给大众一个具体的说法。
2014年,他带着《平凡之路》回归,
每个人都从歌曲里听到了他的呐喊。
那年他41岁,不惑之年。
对这样一个天之骄子,观众给予了充分的宽容和爱护。
毕竟,他身上的清清白白,是多少人的梦啊。
朴树一如既往地真诚坦诚,
上跨界之王时,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来参加节目,
他耿直发言说实话,我这段时间真的需要钱。
全场,包括电视机前的人们,哈哈大笑。
只有朴树,一脸严肃。
因为他在做MV拍摄,是真的需要钱。
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笑的,正如人们不理解他怎么能如此耿直
人们习惯了以“假面”示人,习惯了活在套中。
面对这样的人儿,大家反而不知所措,反以为是异类了。
那时节,“朴树缺钱”成为一个居高不下的热搜话题
以至于后来参加别的节目,表现得很配合的时候。
人们都在猜测朴树,又缺钱了?
出现的朴树,一如既往地才华横溢、真诚纯粹。
带着跟过往的和解,包括对周迅的 情感 。
这些年,他身边有了一个视他如宝,容忍他一切的妻子——吴晓敏。
如今,二人已经结婚17年,但可惜的是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
周迅身边,很多人走走停停,李亚鹏、李大齐,2014年,花落高圣远
巧合的是,周迅大婚之日,正是朴树回归之时。
跟普通人“分手即是敌人”不同,这两个人,分手之后,亦是朋友。
周迅的朋友都在祝贺她新婚之喜时,她却在朋友圈转发《平凡之路》;
朴树演唱会,周迅会送去花篮。
周迅新电影上映,朴树会去捧场。
高晓松曾说,他跟周迅提起过朴树当年为她守车之事。
周迅笑了,眼里含着泪花
这样的两人,太过相似,所以没有意难平,只有知己难逢。
与他们而言,过去的就是过去了,生命的痕迹在,未来还是可期。
现在的朴树,出现在大众眼中时,不再是过去的拧巴严肃,更多的是笑呵呵。
他穿着运动裤,骑着小电驴,穿梭在街巷。
有时也会突然带着乐队,出现在北京街头,有人问他在干嘛,
他说不干嘛,就是想唱给那些早出晚归的人,那些生活特艰辛的人。
而周迅,结束与高圣远的婚姻之后,没有再婚,
她跟阿雅一起参加综艺节目,聊生活,聊人生,带着岁月的从容。
这样的两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里惊才绝艳。
面对自己的人生,也选择了让自己最舒服的姿势,
不委屈自己,与生活和解,真诚面对,全心付出。
事过,如春梦,春风吹过了无痕。
或许,这才是世人向往的“少年”。
文|沈千鹤
朴树能有多皮?
他和王菲一样,
他皮得我行我素,
还让人恨不起来。
八百年上一回综艺,众人群星拱月间,却发现朴树窝在角落一脸惆怅,问他怎么了,他揪着衣角为难地说道“到点了,我该回家睡觉了......”
2018年《跨界歌王》,主持人问为什么想来参加节目?
答因为缺钱。
主持人不肯罢休,又问《清白之年》这首歌,是想表达什么心境?
答嗯......忘了。
他和媳妇吴敏菲参加节目,小吴含情脉脉地问道“老公,如果有一天我比你先死怎么办?”朴树搂搂她说“没事,我会好好活着。”
这么多年,朴先生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话风格简单粗暴——能一个字说话,绝不会说两个字废话。
他是采访届的泥石流,让主持人头疼的问题男中年。但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从未入世的老男人,却一直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让他得以缱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像个诗人,又自在地像个孩子。
游离在世界边缘,却被世界偏爱的朴树,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01. 忧郁少年
朴树,原名濮树。
1977年,四岁的他跟着家人从南京搬到北京大院儿。
当时的他,对北京人只有一个印象—— 皮!
几个半大小子常常冲着他做鬼脸儿,要不就偷摸扒他裤子,性格内向的朴树刚开始还含羞捂腿,后来脸皮越练越厚,拿大人的老话儿说,这孩子是典型的蔫淘啊!
这段经历让他的性格颇具雏形——既有南方人的安静,也有北京人的贫,神经纤细,还有点直男的不解风情。
朴爸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是一名物理科学家,可以说小朴误打误撞,生在了一个典型的理工男世家。作为打小就物理不及格的他,地位尴尬堪比误入男澡堂的女娇娥,在老父亲的日夜鞭策下苦不堪言。
他还有一个哥哥,叫濮石。石头哥从小就爱听歌儿,国内的情歌国外的摇滚,逮住什么听什么,后来干脆离家出走当了一名流浪歌手。
那时的朴树年龄尚小,在父母隐隐约约的抽泣声中,手指发麻地解锁一道又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由于哥哥的离家出走,父母将更多希望倾注在他身上,繁杂的课业常常压得他头皮发麻。
偶尔抬头看看夜深人静的繁星暗涌,想得也是哥哥收音机里那些美妙的音乐,他所有学习的动力,都是为了父母,还有老爸承诺的,考了第一名,就送他一盘猫王的卡带。
那时北京高干子弟的出路无一例外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北大、出国留学,娶妻生子。奈何多年后的他只做到了一个,还只做了一半儿,只娶了妻,却没打算留下一儿半女。
好了,时间先回到朴树“小升初”的那年,他当时的成绩简直让全家人抓狂......
为啥抓狂?北大附中分数线173.5,而小朴考了173,就差了区区0.5分!
要说这世间遗憾,无非是差一步美满,差一环满贯,区区跬步,却毁人千里,命运的机关算尽,大概也不过如此。
老濮咽不下这口气,他北大教授的儿子怎么能考不上北大附中?他不服啊!口干舌燥奔走了一个月,求爷爷告奶奶,仍然拗不过命运的大粗腿。
老濮仰在沙发上连连叹气,事已至此,他不得不承认也有他一个教授办不到的事。这个男人的无力感从未源于事业,反而全部来于两个儿子.......
而那头朴树也不好过,脑袋里只有一个声音——我没考上,我爸妈没法做人了!
他认为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打那之后,他的心就蒙了一层灰,生病了。
察觉到儿子异样的濮妈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得出的诊断结果是 青春期抑郁症。
本就沉默的少年变得更加沉默,终日面无表情喃喃自语,似乎越来越接近崩溃的边缘......
02. 疯子在左,天才在右
人为什么会憋疯?迄今为止,心理学家也一脸问号。
他们认为,除了遗传,大概就是没有合适的宣泄出口与合理的世界观。
所幸的是,二十多年前的朴树,找到了适合他的宣泄途径——玩儿音乐。
由于生病,他中途休学了一年,父母也不敢吹胡子瞪眼刺激儿子,后来的整个高中他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好像做了一场春秋大梦就混到了高考的日子。
对生活缺少欲望的他,对未来的人生也没什么野心,除了音乐,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回馈父母。
考前几个月,他忽然发疯似的啃书本,打复习战,被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顺利录取。
其实他这么玩儿命还有一个自己的小九九濮爸以前说过,考大学吧!考上大学就让你留长头发,玩儿摇滚!我跟你说大学可好玩儿了!
濮爸哄儿子的话,他是真的听进去了。
可真到了大学,真相却相去甚远.....
留起长发不修边幅,整天背着把破吉他的他经常被当成不良少年,有一次还被误认为是谁家走丢的流浪汉,直接被领到了派出所。
这大概是小白兔朴树人生中第一次上当受骗,这骗子还是自己老爸。感觉到智商被一百分爆锤的他第一次做出了反抗——退学!
朴树的世界是单纯的,喜欢或者不喜欢,接受或者拒绝,做或者不做。他是少数敢想敢做,遵从内心世界的成年人。
濮爸觉着儿子只是闹脾气,托关系为他保留了一年学籍,没成想这小子这次是玩儿真的!
挣脱学校束缚,似乎一瞬间甩开了所有压力,所有灵感一触迸发。
在这段闲云野鹤般的自在日子,他常常晃荡着大高个子,背着吉他独自跑到小河边自弹自唱,那些流动的心事在他的笔尖下变成跳跃的音符,顺着青年忧郁的唇角流向江河万物。
此刻,他与音乐,融为一体。
心无挂碍的日子没过多久,濮妈委婉地提醒他“儿啊,你要不要去端盘子挣点钱?”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早该挣钱养活自己了。
其实朴树对这个世界的触感是后知后觉的,甚至有点迟钝,他更像一只用触角感知世界的蜗牛,虽然行动迟缓,落后了同伴一大截儿,但他只要下定决心,就会背着自己的重量不缓不慢地走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
这时有朋友问他,你那么会写歌儿,怎么不卖歌儿啊?
恰好此时有个同学推荐了高晓松,那时的小高又白又瘦又美,出了几首歌初尝人红好滋味,揣着大哥大烫着小卷毛儿,在北京胡同里穿街过市。
某天慵懒的中午,小高刚吃完饭正在剔牙,忽然来了个电话。一接起来,电话那头支支吾吾,有点结巴但不废话——
“我我.....我想卖歌儿。”电话这头的朴树使出吃奶的劲儿终于憋出了这句话。
03.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1996年一个闷热的夏天,青年时的他抱着一把破吉他唱着一首心血来潮写出来的歌儿,对面坐着高晓松和麦田老总宋柯。
这首歌是前几天他花了十分钟写完的,当时他独自坐在河边儿,陪伴他的只有周围几只明艳盛放的红色鲜花儿,他被那种张扬的生命力打动了,便写下这首歌的demo——《那些花儿》。
北京酷暑难耐,大太阳刺辣辣地照在他的身上,琴声悠扬,简单质朴的歌词,声线几乎没有起伏,像流浪漫天的蒲公英,一点一点落在行人的内心深处。
高晓松热得一直冒汗,就想赶紧听完出去,旁边的宋柯也一直抹眼睛,他定睛一看,发现宋柯竟然哭了.....
作为好哥们儿,俩人熟得不能再熟了,老高还从没见宋柯哭过。
“我说大男人别整这恶心人的,怎么了你?”老高有点麻,他只会哄女人。
宋柯哭得梨花带雨,只嘟囔了一句“唱歌这小子,我要了!”
第二天,他签约了麦田音乐,宋柯如获至宝,老高却看着合同上“濮树”这两个字若有所思。
他寻思这小子这么有才,以后万一火了,粉丝排队签名时这名字也太浪费时间了,不如就改成朴树吧!
1996年,作为新人的他首支单曲《火车开往冬天》问世了,但这只是麦田对他的热身包装,三年后的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才真正让他大火起来。
当年这张专辑冲破了30万张的销量,朴树成为年度新人黑马,专辑中的《那些花儿》和《白桦林》一直挂在那两年的热歌榜首。
似乎就在一瞬间,平凡青年朴树从默默无闻到鲜花簇拥,好像一下子从温水里被捞进滚烫的热锅中,虽然被众星捧月,手里也有闲钱了,但他却感受到当初年少时的身不由己,和更难以言说的孤独感。
从始至终,他只想写歌,卖歌,简单生活。
一时间无法调节,他又陷入了抑郁的漩涡,整夜失眠,不得不靠药物维持精力。
2000年,央视春晚想找个“特别”的年轻人首唱,他们看上了低调的朴树。
他刚想拒绝,就被一句话怼了回去 “有多少人挤破头皮想上去,那意味着你会被几亿人看到!”
其实朴树压根不想被看见,安静是他唯一的追求,人多了他就心慌!但胳膊始终拗不过大腿,他还是去了。
于是那年的春晚,全国观众看见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神情淡漠地站在舞台上,表情凝重地唱着一首歌儿,跟现场浓烈喜庆的气氛格格不入。
父母看着电视里的儿子即骄傲又有点生气,濮爸不满地嘟囔 “这臭小子,大过节的拉拉个脸,好像谁欠他两百万是的!”
但也正是这次春晚的露相,让电视机外一个叫周迅的女演员注意到这个有点颓废的男青年。
那时的迅美人儿刚和贾宏声分手,与朴树一样,小贾也是带点颓废的痞帅,估计当时她就得意这口,稀罕长头发浪里浪荡的文艺青年。
不久,媒体坐实了两人恋爱的消息。他与周迅合作专辑,一起拍mv,有了爱情滋润后的朴树状态也似乎越来越好了。
还记得周迅对他说过,你抽烟的样子很像他(贾宏声)。不知是小周把他当作了替代品,亦或者深入了解后,发现他并非是她想象的样子,这段恋情没有维持多久就消散了。
失恋后的他沉寂了一阵儿,那段时间他的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安静,白天录歌儿,晚上坐在马路牙子上,看车来车往。
2003年,30岁的朴树发布了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突破了50万的销量,一跃成为内地出场费前三的男艺人。
这张专辑的序言是 “在蓝天下,献给你,我最好的年华。”
如此精炼性的语言,未免让歌迷担心,朴树是不是要退圈了?
果不其然,自打这张专辑过后他就销声匿迹了,除了2007年参加综艺《名声大震》外,他就像被施了隐身术一般无迹可寻,也是在这期间,他与演员吴晓敏低调注册结婚。
2009年,他与麦田的合约到期,彻底恢复了自由身,也大概是从这时候开始,他真正从内心解放,开始了自在如隐士一般的生活。
就像他的《生如夏花》,我们每个人都是想要绽放的夏花,只是有的人未拼尽全力,而有的人努力绽放过,反而更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后记
2014年,久未露面的朴树终于被韩寒拉出了山,在众人的欢呼雀跃中,一首《平凡之路》打动了无数人尘封的心。这,说的不就是每个人平凡的人生吗?
生活是一场修行,或许在沉寂的十年里,他已经与世界和解,找到了 情感 的归属,和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朴树,需要钱了就出去唱唱歌,他不懂 时尚 ,用着老式诺基亚,出街有时候就随便套着老婆衣服。对此,吴晓敏早已习以为常,她宠他,就像宠一个大孩子,也说过就算他一辈子不工作也会一直养他。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率性而为的朴树,大概是少数没有事业心还不被讨厌的男人。
如果你问为什么,那大概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朴树梦,但却没有人敢拥有他那赤子之心。
华语乐坛,还有比朴树更豪横的歌手吗?
上节目,不谈人生理想,谈自己缺钱;
上网综,不谈音乐旋律,谈自己缺觉;
录个秀,不谈生活感悟,谈自己后悔。
就这样,整个 娱乐 圈还宠着他,就连舆论都对他格外宽容。
他究竟有什么奇怪的魅力?
1
朴树一唱歌,全网都在哭。
除了哭“爷青回”,更多的是感动于“他居然真的完完整整、正正经经地在舞台上唱完一首歌”!
没办法,朴树的“罢工黑 历史 ”,多到一言难尽的地步。
上回马东各种托关系,费老大劲请他当《乐队的夏天》评委。朴树看在昂贵邀请费的份上,欣然前往,观众异常兴奋,以为可以一睹他的风采。
谁承想,录到一半,朴树突然站起来说“我到点了,我得回去睡觉了。”
说完他自顾自离场,留下一脸懵逼的马东。
上上回,他破天荒参加真人秀《奇遇人生》的录制,听起来好像已经转性。
结果还没开始行程,他就表示“现在不想玩,想待在家里”。
果然还是熟悉的罢工,熟悉的朴树。
罢工也就算了,他还老爱说不合时宜的大实话。
为什么去《跨界歌王》?朴树说“我这一段真的需要钱。”
为什么去第二次?朴树说“我靠这个赚钱。”
喂!你捞钱好歹捞得敬业一点啊讨厌!
2
就是这样一个“奇葩”,却出乎意料地,被全世界宠爱。
大张伟说他心中有一座花园
王珞丹说他影响着一大波年轻人
王菲、郭富城、张靓颖争相翻唱他的歌
经纪人每次和他谈钱,他都只回一个“噢”,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换别的艺人,早就被公司毒打雪藏,可朴树傲娇得没有任何后果。
公司自己签的人,跪着也要宠好。
向来嘴毒没下限的部分 娱乐 媒体,对朴树也极其友好。不管他闹出什么幺蛾子,媒体也不会站出来diss他,反而给他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中心思想就一个
他能来就不错惹!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条神奇的理论,竟然还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你很难找出哪怕一条针对朴树的差评,即使他穷到没房没车,情商低又不会来事儿,瘦得像只猴还不修边幅,并且永远不讨好粉丝。
他的演唱会总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上万人安安静静听他唱歌。
3
凭什么他能被无限宽容?
大概凭他至死是少年。
在物欲横流的 娱乐 圈里,他是少数不为名利所动的人。
影帝孙红雷,大咖刘德华,尚且要因人情关系不得已去演烂片,朴树却拒绝一切不喜欢的节目。经纪人说上节目对他演出大有好处,朴树说如果他喜欢名利,不会十年不发片。
他好像很爱钱,为捞钱上综艺,可又好像并不爱钱。
给《刺客聂隐娘》唱宣传曲,直接给的白菜价。
有人跟他借钱,甭管熟不熟,一律往外借。被邻居骗去30万,他跑去跟骗子放“狠话”,说“不还钱不要来见我”。据说光是朴树借出去未收回的钱,就不下百万。
他活得太通透。不生孩子的原因,是没有信心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忍心让孩子吃人生的苦。
他又浪漫、专一和深情,无论是对曾经的女友周迅,还是对如今的妻子吴敏菲,都真诚而坦然。
怎么会有人讨厌朴树呢?他值得被全世界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