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杨乃武与小白菜最后结局是什么(杨乃武与小白

  • 生活知识
  • 2023-05-17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是如何真相大白的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件,号称“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虽然最终,因为杨乃武姐姐杨氏坚持不懈地告状申冤,一直告到两宫太后那里。再加上媒体《申报》的呼吁,以及夏同善和翁同龢等正直官员的帮助,最终,查探到小白菜毕秀姑丈夫葛品连实际上是死于痢疾,并非是被杨乃武与小白菜毒杀。至此,这个案件真相大白,一百五十多名朝廷命官被革职,永不叙用。杨乃武得以无罪释放。

虽然如此,杨乃武却并不是赢家。一方面,在监狱里,杨乃武已经被酷吏打残,先前那种英俊潇洒的模样,早已荡然无存。另一方面,他的举人也被革除,从此不可能再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其实,就算杨乃武的举人不被革除,他几乎得罪了整个清朝官场,将来他也不可能再考中进士,更不可能当官。

(杨乃武剧照)

杨乃武在这个腐朽的时代,悲剧还不仅仅在这一点,还在于人们始终还是有一个疑惑,杨乃武和小白菜之间,究竟是不是清白的呢?“羊吃白菜”的事情,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呢?

表面上看起来,杨乃武和小白菜,确实是有问题的。

其一,杨乃武长得英俊潇洒,小白菜长得年轻漂亮。一个英俊潇洒的人和一个年轻漂亮的人在一起,不搞出一点事情来,似乎说不过去。

其二,当时杨乃武正好鳏居,没有老婆;而小白菜的丈夫葛品连又需要到豆腐坊去帮工,不可能天天守在家。这也就算是孤男寡女了。孤男寡女不搞点事情出来,也似乎说不过去。

其三,杨乃武是户主,小白菜是租客。户主对租客有天然的优越感。,杨乃武又是文化人,,他对小白菜是有吸引力的。如果他向小白菜提出非分的要求,小白菜一定不会拒绝。

其四,杨乃武教小白菜识字,这看起来像是一件幌子。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杨乃武本来没有必要做这件事。他既然做,肯定就是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杨乃武和小白菜之前,确实感觉“问题”很大。

(小白菜剧照)

不过,我却认为,他们应该是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杨乃武没有必要以教小白菜识字为幌子。

杨乃武和小白菜之间,如果有不清白的事情,究竟需不需要幌子?

我认为,他们之间是不需要幌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道理很简单,如果说,小白菜住在别的地方,杨乃武与小白菜见面不容易,搞一个幌子给别人看,这也说得过去。

,小白菜就住在杨乃武家里。既然住在一起,他们要发生什么,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别人根本就发现不了。你要是装模作样地以“教识字”为幌子,别人肯定会怀疑。也就是说,他们真有事,“教识字”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何必多此一举呢?

又或者,杨乃武与小白菜之间,也许各自的内心中,都亲近对方。,这种亲近,肯定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肯定都还藏在心里的。古代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就是他们这种状态。毕竟要是“越礼”了,也用不着当着外人的面教识字了。

(慈禧剧照)

二、杨乃武提高房屋租价正是没有发生事情的表现。

杨乃武提高房屋租价的举动,是一种非常小心谨慎的做法。为什么要小心谨慎,一是害怕葛品连闹起来,撕破脸皮。二是害怕伤害了小白菜。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不说破的状态。

如果杨乃武和小白菜之间有不清白的事情,杨乃武不会是这样的举动,小白菜也不允许他有这样的举动。而这种“彬彬有礼”的举动,恰恰是两人没有发生什么事的表现。

三、小白菜搬出杨乃武家以后,两人再没有来往。

如果小白菜和杨乃武真有感情,肯定是不会从此“一别两宽”的。感情是人世间最复杂的情感,所谓“剪不断,理还乱”,两人怎么可能再也不来往呢?不来往,必然就是没有事情。

四、杨乃武死命告状。

杨乃武为什么敢于死命告状,一直告到两宫太后那里?很简单,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他真有什么事,敢于这么死命告状吗?他就算不招供,难道不害怕小白菜不招供吗?

从以上四个理由可以看出,杨乃武和小白菜之间,确实是干净得像水一样的。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

杨乃武与小白菜,是清末四大疑案之一。同治年间,杨乃武与葛毕氏被怀疑通奸杀夫,在刑求后认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此案惊动朝廷,在数度更审后虽还予清白,两人也受尽酷刑折磨。  

光绪二年(1876年),刑部尚书桑春荣亲审此案,开棺重新验尸。在刑部任职六十年的老仵作照《洗冤集录》说法,证实葛品连并非毒发身亡,乃得病而死,只是骨头表面发霉。光绪三年二月,震惊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宣告终结,杨乃武与葛毕氏获无罪出狱。

但因在狱中多次被严刑对待,已一身伤残,而且连功名也不能恢复。而胡瑞澜、杨昌濬以下三十多名官员则撤职查办,大都是出身湘军的“两湖派”将领,使得左宗棠的“两湖派”势力受到严重打击。  

扩展资料

根据故事改编的电视剧有

1、杨乃武与小白菜 (1974年电视剧)1974年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电视剧场》电视剧,殷巧儿、陈振华主演,1974年12月22日开播,共7集。

2、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 (1986年电视剧)1986年亚洲电视电视剧,庄伟建监制,魏秋桦、李青山主演,共7集。

3、杨乃武与小白菜 (1990年电视剧)1990年中国电视剧,李莉制作,孙启新、陶慧敏主演。

4、杨乃武与小白菜 (1994年电视剧)1994年中国电视公司八点档连续剧,首播期间为1994年3月16日至1994年5月13日,傅扬传播制作,制作人萧淑容、马汉英,丁善玺编剧,张晨光、俞小凡主演,共43集。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情节

杨乃武,字书勋,又字子钊,浙江省余杭县余杭镇澄清巷人,家世以种桑养蚕为业,性格耿直,为癸酉科乡试举人,人称“杨二先生”。葛毕氏(即毕秀姑,绰号小白菜)为葛家童养媳,长得白皙秀丽;因穿绿衣白裤,人称“小白菜”。杨乃武教毕秀姑识字,两人过从甚密,于是街坊有“羊吃白菜”的流言。
葛毕氏的丈夫葛品连有流火宿症。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初七,葛品连旧病复发。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九,葛品连暴毙,验尸认为是砒霜毒杀。同治十二年十月十二,知县刘锡彤将杨乃武三次夹棍。杨乃武三次昏死,拒不画供。刘锡彤将供词“死者口鼻流血”改为“七孔流血”,并将一等人犯解送杭州府。而早年杨乃武曾举发当时是九品官吏的刘锡彤犯法,故有说刘锡彤根本对杨乃武怀恨在心,要屈打成招。
由于杭州知府陈鲁严刑迫供,杨乃武多次昏死,供认是他给的毒药。葛毕氏被陈鲁以通奸杀夫之罪判决“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初六,上报浙江按察使蒯贺荪。
杨家不服,到杭州喊冤告状。杨乃武胞姐杨淑英(菊贞)曾在夏同善家做过保姆,透过夏同善与刑部分管浙江司刑狱林文忠将案卷送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和手里,认为疑点重重。后慈禧太后下旨,刑部令浙江巡抚杨昌濬重新审讯,并遣监察御史王昕私访民间,得知爱仁堂并无卖砒霜。可惜杨昌濬为保面子和曾参审官员的乌纱帽,竟依仗左宗棠拥兵边疆之势,复以“通奸谋命”上奏。
清廷委浙江学政胡瑞澜为钦差大臣,重审此案。但胡对刑法无知,敷衍上谕,刘锡彤又用重金贿赂了胡瑞澜左右官员,以严刑逼供。葛毕氏受不了烧红铜丝穿乳极刑,诬供杨乃武指使杀人。胡瑞澜以为“案经反复推究,供词佥同,并无滥刑逼供之事。即照本律科断,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监察御史边保泉弹胡瑞澜复审草率。
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杨淑英陪同詹彩凤第二次进京,由夏同善引荐,求遍浙江籍在京官员三十余人。夏同善会同王昕亲自上疏,为杨乃武平反。同年十二月十日,《申报》载“本馆近两日连录余杭詹氏都察院奏请敕刑部复审呈稿一纸。此案干系重大。核其大略‘该县民葛品连于十月初九被乃武妻葛毕氏加毒毙命,葛品连母疑而告县,呈内唯毕氏是指。知县验勘讯情,拟以举人杨乃武与葛毕氏通奸,与伊夫构嫌,因办毒药使该氏毒死其夫。’”《申报》亦登出,杨淑英上都察院的状纸与都察院所公布的版本有所不同,例如少了“屈打成招”的词语。
光绪二年(1876年),刑部尚书桑春荣亲审此案,开棺重新验尸。在刑部任职六十年的老仵作照《洗冤集录》说法,证实葛品连并非毒发身亡,乃得病而死,只是骨头表面发霉。光绪三年二月,震惊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宣告终结,杨乃武与葛毕氏获无罪出狱;但因在狱中多次被严刑对待,已一身伤残,而且连功名也不能恢复。而胡瑞澜、杨昌濬以下三十多名官员则撤职查办,大都是出身湘军的“两湖派”将领,使得左宗棠的“两湖派”势力受到严重打击。
在此事上,上海的新闻报章《申报》,连续报道此案,矛盾直指朝廷官官相护,欺上暪下,引来民间舆论、浙江乡绅以及浙江籍官员对杨乃武的同情,由于杨昌濬涉嫌包庇下属,欺压浙江乡绅,故不少浙江籍官员为杨乃武奔走,希望可以为杨乃武翻案。亦惊动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䜣,下令重审此案。
杨乃武晚年以植桑养蚕度过馀生,1914年9月患疮疽,不治身死。毕秀姑回到余杭,出家为尼,法名“慧定”,卒于1930年。

历史上的小白菜和杨乃武的结局是怎样的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狱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狱是中国近代轰动全国的一柱大案,可谓家喻户晓。其后,各个剧种常演于舞台,电影、电视剧亦纷纷搬上银幕荧屏,影响甚广。

如196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北京曲剧影片《杨乃武与小白菜》,由李宝岩和魏喜奎主演。

1963年香港邵氏影片公司拍摄的黄梅调影片《杨乃武与小白菜》,由关山和李丽华主演。

1990年上海电视制作中心拍摄的十四集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由孙启新和陶慧敏主演。

1994年台湾拍摄的四十三集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由张晨光和俞小凡主演。

2005年大陆拍摄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新杨乃武与小白菜》,由邱心志和霍思燕主演。

2011年大陆拍摄的三十三集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由刘家良和毛林林主演。

如此反复多次的搬演,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杨乃武与小白菜既为真人真事,于是街谈巷议,在对他们的命运寄予同情之余,大多想知道其平反出狱后的生活。

杨乃武出狱后

杨乃武于光绪三年(1877)二月底出狱后,因受刑而行走不便。返回浙江余杭,家产已荡然无存。靠亲友帮助,才赎回几亩桑田,以养蚕为生。他专心研究孵育蚕种,颇有名气,远近都来购买。凡出售的蚕种,都盖有“凤参牡丹,杨乃武记”的招牌记号。

有时他也替人家写写状子。状子写在一块水牌上,要当事人自己再抄一遍,不会抄的另找别人抄,抄好杨即抹去,不留笔迹,因他已是惊弓之鸟,怕官府来找麻烦。

不少文章说杨乃武在民国初年曾到上海《申报》任过职,但具体说法不ー:有人说杨担任过《申报》的通讯员。有人说杨在《申报》任过主笔,因编发一则有关郭嵩焘的译稿,得罪钦差,被解除了主笔职务。

原《解放日报》总王维的祖父在《申报》任排字工时曾亲手排过杨乃武编写的稿子。而杨乃武的女儿杨睿却说她父亲没到《申报》报馆做过事。也有人说,《申报》确实曾请他开专栏做主笔,但被杨乃武谢绝了。

有趣的是,杨乃武有一次到上海,曾亲到丹桂第一台观看根据他的冤案编演的戏,陈嘉祥饰杨乃武,月月红饰小白菜。

杨乃武于1914年9月因患疮疖不治身死,终年74岁。墓葬在余杭西门外新庙前,今太炎路的尽头。十年动乱期间,坟墓被毁。杨乃武家的房子,如今大部分已被拆毁改建,成为余杭自动仪表厂的厂房。

关于杨乃武的后代,他有一子三女。儿子荣绪是在杨乃武人狱的次年出生的,这与电视剧结婚当天即被扣押情节不同。三个女儿都是杨乃武出狱后生的。荣绪平时头上盘一根辫子,身上常穿一件长袍。也许由于父亲案件的影响,他脾性古怪,不喜欢跟不相识的人见面,也不愿和不相识的人多谈,尤其讨厌有人去问他父亲的事情。

杨乃武的孙子名承祖,毕业于杭州清波初中,曾做过小学教员,活到二十七八岁就去世了。杨乃武的重孙,是孙媳在寡居后过继的一个孩子叫松林,在余杭阀门厂工作。松林的母亲已于1979年去世。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是如何沉冤昭雪的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发生在清同治和光绪两帝时期,是晚清著名冤案,历时四年才沉冤昭雪,在这个案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真相呢?

杨乃武这个人从小就聪明好学,为人很正直,好打抱不平,是浙江余杭县的举人。小白菜本名叫毕秀姑,长得很漂亮,是远近出名的美女,她的丈夫叫葛品连。杨乃武是小白菜夫妇的房东。因为葛品连在外给人家打工,每天总是早出晚归,而杨乃武与小白菜同住一楼,交往频繁,在左邻右舍看来关系有些暧昧。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初九,葛品连突发疾病,到了半夜就死了。葛品连死后的第二天,尸体的口,鼻器官都往外流血。这种情况下,让人主观判断是非正常死亡,平时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暧昧关系让人怀疑, 难到他俩是第二个西门庆与潘金莲?于是葛品连的母亲马上到县里报案,要求余杭县知县刘锡彤验尸。 

县令刘锡彤带领助手沈祥和沈彩泉等人去现场勘验,沈祥用银针刺探尸体喉部,银针显青黑色,擦之不去,他并未用皂角水多次擦洗,心虽有疑惑,并没有进一步验证,就禀报刘县令说是中毒而死,而沈彩泉则说是因砒霜中毒而死。刘锡彤县令经过对左右邻居的问讯调查,发现杨乃武与小白菜有通奸的流言,认定小白菜有作案嫌疑,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审问,经过严刑拷打,小白菜屈打成招,承认了自己用砒霜毒死葛品连。酷刑之下,小白菜供述说在十月五日从杨乃武手中获得的砒霜,十月初九毒死葛品连,以达到他与杨乃武通奸而居的目的。

得到小白菜的口述,刘锡彤马上逮捕了杨乃武,其实刘锡彤以前与杨乃武有过节,因为刘锡彤滥收钱粮,杨乃武曾经举报过他,这样就断了刘锡彤的财路,刘县令想乘机施以报复。可是,杨乃武闭口否认,称自己在十月二日到十月初九并未在家,而是去余姚县岳母家办事,并不存在作案的时间。刘锡彤就对其严刑拷打,熬不过酷刑的杨乃武也不得不认罪。

杨乃武与小白菜已经招供,杭州知府陈鲁以二人通奸毒死葛品连故意杀人案,判其两人死刑。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什么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呢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其实本来的案情并不复杂,却因为清朝末年的特殊政治生态,使得此案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奇案、冤案。

余杭镇人葛毕氏(小白菜)是葛家的童养媳,由于她长相靓丽,成了当地人关注的焦点。而当地举人杨乃武由于教葛毕氏识字与她过从甚密,于是坊间便流传起了羊(杨)吃白菜的传闻。

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七,葛毕氏的丈夫葛品的流火(丝虫病)旧疾发作毙命,由于口鼻有血水流出。葛品生母沈俞氏觉得有蹊跷,就到县衙去鸣冤告状。仵作在验葛品尸后确实验出了中毒反应,对于是哪种毒仵作当场就有分歧,有的认为尸体的毒素反应是葛品生前抽大烟造成的,而有的认为是砒霜。

余杭县知县刘锡彤早年与杨乃武就有过节,他也听说过羊吃白菜的传闻。当刘锡彤得知葛品尸体验出有中毒现象后,他仅以仵作模棱两可的验尸报告和坊间传闻,便一口咬定杨乃武与葛毕氏合谋毒杀了葛品,将两人全部拘捕到了衙门里。杨乃武不愿意被冤枉杀人所以拒不画押,刘锡彤眼见事已至此便一不做二不休,对杨乃武酷刑加身想要屈打成招。

杨乃武也是十分硬气,受尽酷刑拒不画押,于是刘锡彤趁杨乃武受刑昏死过去后,强行给杨乃武画了押。刘锡彤向上峰提报杨乃武和葛毕氏合谋毒杀葛品,判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为了掩盖自己是屈打成招,刘锡彤上呈的报告中还将葛品死状,从口鼻流血改成了砒霜中毒后的七窍流血。

案件交到了杭州知府陈鲁严的手中复审时,陈鲁严先入为主认为杨乃武和葛毕氏有奸,因为在复审时对杨乃武继续各种严刑强逼他认罪。实在是受刑不住的杨乃武,只得谎称自己从镇上的爱仁堂药铺买了砒霜给葛毕氏毒杀葛品。

如果只是一般的小民,在经过知府衙门复审后,杨乃武恐怕也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当了冤死鬼了。所幸杨家在当地也是一个比较有根基的家族,他家和兵部右侍郎夏同善相识,便请求夏同善出面营救杨乃武。由于夏同善的过问,杨乃武与葛毕氏的案子被军机大臣翁同龢关注,翁同龢在审阅卷宗后认为此案疑点重重,上书朝廷要求对此案重审。

于是清廷下诏,由浙江巡抚杨昌濬重审此案。随着杨昌濬出面,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已经上升成了省部级的大案,牵扯到案中的官员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

复审很快的就发现了本案的疑点,杨乃武不愧是举人出身,他在给杭州府的供词中暗留机关,为自己将来洗脱冤屈埋下了伏笔。微服私访的御史王昕,很快便了解到爱仁堂药铺从未售卖过砒霜。面对如此明显的证据,杨昌濬却选择了视而不见,没经过相应的程序便武断地认定杨乃武和葛毕氏合谋毒杀了葛品,依旧维持了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的原判。

杨昌濬的复审结果一出,江浙籍的官员随之大哗,纷纷上书弹劾杨昌濬、陈鲁严、刘锡彤官官相护。

为了平息汹汹舆情,清廷任命浙江学政胡瑞澜为钦差复审此案。胡瑞澜左右收了刘锡彤的巨贿,在复审时相关办案人员对葛毕氏施以酷刑,强逼她承认和杨乃武合谋谋害亲夫。胡瑞澜复审的结果,自然也是维持了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的原判

杨家这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求得京中数十位江浙籍官员为杨乃武出头,在以翁同龢为首的江浙籍官员们群起努力下,杨乃武和葛毕氏处决被推迟。在案发两年多后的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浙江籍刑部尚书桑春荣亲自主持了对葛品的开棺验尸,结果所有仵作检验后都认定葛品并未中毒,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就此真相大白于天下,杨乃武、葛毕氏终得无罪开释。

如果只是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过程,似乎只是官官相护。可是此案涉案的官员杨昌濬、胡瑞澜、陈鲁严、刘锡彤等等,全部都出自左宗棠的麾下,他们都是湘军两湖派出身。湘军系在江南这个清廷的赋税重地尾大不掉一直是清廷的心病,而力主重审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翁同龢,正是与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湘淮系在朝中敌对的中央系的首领。

就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前三年的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张汶祥刺两江总督马新贻案。此案幕后真凶清廷不敢追究到底,此案最终匆匆作结,清廷只是把张汶祥剐了泄愤。此案天下人都认为是湘军给了清廷一个下马威,所以六年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能翻过来,很可能是清廷趁曾国藩已死,借助天下舆论同情杨乃武和葛毕氏,对浙江的湘军系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扳回了一城。

作为湘军系在浙江的代表人物杨昌濬、胡瑞澜,清廷从一开始就料定他们会庇护底下的湘军系官员。所以翁同龢故意让这两人去复审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就是要借此机会将盘踞浙江的湘军系一锅端掉,杨乃武和葛毕氏就这样成了清廷内部斗争的牺牲品。

,湘军系这时已经不是一个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能扳倒的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看似一大批涉案官员被革职,其实这些人后来大多都被左宗棠借着督办新疆军务的借口重新启用了。像是随着案情大白天下,被革职的杨昌濬、胡瑞澜,其后两人又都被重新启用,杨昌濬官至陕甘总督加太子太保衔,胡瑞澜官至兵部右侍郎,官位都比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时无不更进一步。

只有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元凶首恶刘锡彤遇到了‘天降正义’,他在充军前恰到好处的死去,这让清廷难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继续穷追猛打下去了。

小白菜奇案最终结果

杨乃武无罪当庭释放,小白菜无罪当庭释放,参与此案的,没有公平判决和用酷刑的一干官员100多人,全部被罢官永不录用,刘锡彤这鸟人被判罢官永不录用,还被发配到边疆地区。做乞丐,这个就是最终结果。

慈禧为何给“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鸣冤昭雪

清朝末年官场腐败、冤案横生,“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件。因为各种文艺作品的渲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结局给人一种贪官被惩处,好人沉冤昭雪的感觉,但现实永远没有那么美好。“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最终闹到轰动天下,不是因为有冤情,而是因为满清统治者慈禧太后将这件案件当成了对付湘军势力的棋子,最终慈禧太后达到了目的,自然也就不会在乎棋子的死活,杨乃武和小白菜结局很惨。

要理清“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脉络,就要先讲讲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朝政治形式。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严重打击清廷统治,东南半壁江山摇摇欲坠,而清朝原有的八旗绿营不堪大用,清朝统治者不得不下放兵权,让地方自行组建团练作战。在这过程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武装“湘军”飞速壮大,到1864年7月攻破天京城覆灭太平天国的时候,湘军已经发展成为水陆军齐备、装备洋枪洋炮、兵马十多万的强大力量,湘军领袖曾国藩更是总览东南事物、权势熏天,对清廷形成威胁。

1864年8月,经过多方面考虑,曾国藩主动请求裁撤湘军,表明湘军忠于清廷;作为交换,清廷任命湘军各级将领担任地方要员,苏、皖、浙、赣等省的官场几乎被湘军垄断。而“湘军”武装名义上被裁撤,数万士卒并没有解甲归田,反而在湘军官员的庇护下成为黑势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1868年,慈禧太后终于借着“天津教案”的机会将曾国藩调离东南老巢,让与湘军无关的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马新贻是带着慈禧交办的任务去的两江,要确保湘军武装被完全裁撤,查清太平天国的财宝去向,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1870年,上任仅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在官署门前,也就是著名的“刺马案”。慈禧太后震怒派出多批钦差要彻查此案,最终草率结案,不得不将曾国藩又调回了两江,自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被湘军把持,对于湘军官员的各种行为也是无人敢管。

“刺马案”中,慈禧太后为了朝廷稳定不得不向湘军妥协,她从未放弃对付湘军,扶植清流势力制衡湘军是主要手段之一,而“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出现给了慈禧出手的借口。“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本身是一件简单的风化案,小白菜的丈夫突然暴毙,再加上邻居传闲话说杨乃武与小白菜有私情,当地余杭知县刘锡彤就认为是两人合谋杀人,最终屈打成招,判决“杨乃武斩立决,小白菜凌迟处死”。

要说清末官场腐败,冤案很多,慈禧怎么就重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了呢?因为案件牵扯的都不是普通人,余杭知县刘锡彤是湘军的人,而杨乃武余杭县的乡绅、举人。案件结果出来后,杨乃武的家人就上下奔走联系杨乃武的同学以及浙江籍官员鸣冤,这帮浙江籍官员一方面是觉得杨乃武确实冤枉,另一方面也是看不惯多年来湘军垄断浙江官场,胡作非为,共同使劲将案子捅到了当时的清流领袖、军机大臣翁同龢手里,最终一件小小的风化案变成了湘军势力和清流势力的政治斗争,牵扯进来的官员越来越多,因为多方博弈,案件审理时间长达四年,杨乃武与小白菜饱受摧残。

1876年(光绪二年),刑部尚书桑春荣亲自主审,由刑部任职六十年的老仵作开棺验尸确认小白菜的丈夫就是病死的,终于让案件真相大白。慈禧太后趁机连发谕旨,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等一百多位官员被革职永不续用,这些人大都是湘军官员,湘军实力大损。

慈禧太后凭借一起风化案将权倾东南的湘军势力压回了两江地区,最重要的是打破了湘军对于东南地区官场的垄断,甚至于在此后两江总督的位置都不在独由湘军把持,不得不说收获巨大。而杨乃武与小白菜这对蒙冤者也没得好,虽然走出了监狱却留下一身伤残,杨乃武丢了功名最终病死乡间,小白菜出家为尼孤独终老。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