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5日,苏联《红星报》一版在不显眼的地方刊登了一条塔斯社的快讯,标题写的是《“胜利”号轮船发生不幸》。在这则消息中表示胜利号轮船在行驶途中发生了火灾,有人员伤亡,死者中就包含着冯玉祥元帅以及他的女儿。
该船已被带至傲德萨。调查仍在进行中。”这篇报道还说,装殓冯玉祥尸体的灵柩已空运到莫斯科,按照元帅遗孀的愿意,尸体已被火化。死者的几名家眷、苏军和社会代表参加了葬礼,死者享受到了阵亡军人的待遇。
这篇快讯引起了俄罗斯黑海舰队老兵奥克佳布里·巴尔·比留科夫的好奇。要知道,在1948年秋,冯玉祥身死“胜利号”,这一事件在西方轰动一时,欧美媒体纷纷报道,但苏联报纸对这一“不幸事件”却讳莫如深。
当时巴尔即将从加里宁格勒高等海军学校毕业。他想方设法打探情况,但除得知已成立一个高级调查委员会外,什么也没有打听出来。几个月后,巴尔从加里宁格勒高等海军学校毕业,被授予了海军准尉军衔,并再度被派回黑海舰队。虽然他听说关于“胜利”号的调查正在进行中,但怎样进行的却几乎无人知晓。巴尔后来还打听到,调查在保密状态下持续了几个月,斯大林曾亲自过问进展情况。1949年初,苏联法院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秘密审判。“胜利”号上的相关人员被判有罪,后来也没有得到减刑。
在1948年秋前往苏联,这对冯玉祥来说绝非偶然。1948年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他准备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如果不是在归国途中遭遇不幸,他也许会在新中国政府中担任要职。作为未来新中国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的意外辞世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猜测。
由于极想解开冯将军身死之谜,巴尔经过多年锲而不舍地研究查证,寻找与当年事故有关的细节,试图揭示“胜利”号火灾的真相。
“胜利”号
二战结束后,苏军打捞起一些半沉的德国旧船,在德国造船厂进行了维修,然后将其充实到了苏联商业船队。在这些船只中,有一艘1928年造的班轮“伊贝利亚”号。该船满载排水量为14039吨,全长153米,宽18.6米,高18米,舷高9米,吃水7.49米,航速15.5节(28.7公里/小时)。苏联船队接手后,为它起了个骄傲的名字,叫“胜利”号。在那个年代,它算得上是一艘相当大型的客货两用船,可以搭载旅客340人,并可装载4000吨货物。
经过改造,“胜利”号的载客量达到了600人。分布于四层甲板的客舱档次各不相同,既有宽敞明亮的高级包间,也有下层甲板狭窄拥挤的小舱。为向乘客提供配套服务,船上设有一个音乐沙龙、数个餐厅、几间宽敞的休息室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在船头和船尾还有六个货舱,可以存放乘客携带的物品和商业货物。这艘船的救生设备不错,约有十条大舢板和大量救生圈。但船上消防设施明显不足,轮机舱内的消防泵只能在局部使用,无力扑灭大火,或扑救船桥及别处的火灾。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船上的办公场所和走廊到处都摆满了灭火器。
1948年春,“胜利”号被划归黑海航运局,开始往返于傲德萨和纽约之间,沿途搭载从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回苏联的旅客和货物。“胜利”号船上乘务人员共计199人,船长帕霍洛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海员,从小在海边长大。他的防火助理叫纳博金,接受过专门的防火培训。船上其他指挥人员也都经验丰富,完全能胜任本职工作。
归途
I948年6月至7月,“胜利”号迎来了航海学校的50名见习生。他们随船顺利穿越大洋之后,7月31日又从纽约启航,随“胜利”号踏上了返回傲德萨的航程。在驶离纽约港时,船上只接纳了323位乘客,277吨货物。除少量散客外,船上乘客以苏联外交部和对外贸易部工作人员及家属为主。冯玉祥与家人也上了船,他们准备转道苏联前往中国。
在海上航行数天以后,船长接到了黑海航运局的电报,命“胜利”号顺路去埃及亚历山大港,接收从埃及遣返回国的亚美尼亚人,把他们送回格鲁吉亚海港巴统。8月22日,轮船离开亚历山大港,向巴统驶去。船长随即向局里报告说,他接纳了2020名遣返人员、6名苏联驻埃及使节及其家属,又装上了1500吨货。在八月的几天,“胜利”号终于靠上了巴统的码头。
8月31日,“胜利”号折返向西,驶向通往傲德萨。因大量亚美尼亚人离船,船上的旅客此刻只剩下310人。9月1日中午一点,位于傲德萨的黑海航运局电台接到船上发来的航行报告,说“胜利”号已经驶过新罗西斯克,9月2日凌晨两点即可抵达傲德萨港。此后,船上的无线电通讯就中断了,但起初并没有人对此产生警觉。
直到9月2日早晨,黑海航运局才开始探究无线电静默的原因,并请求出海轮船和沿途港口留意该船行踪,但没有人与“胜利”号取得过联系,也没有听见过“SOS”信号。航运局感觉事情不妙,连忙向黑海舰队求援,几架海军航空兵飞机随之被派到海上。当天晚上九点钟,一位飞行员在空中报告说,在雅尔塔东南70海里处,发现了已被烧焦的“胜利”号,轮船周围还有五条载满人的舢板。接到通报后,救援队立即从费奥多西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等地出发,火速奔向出事船只。
在海上航行数天以后,船长接到了黑海航运局的电报,命“胜利”号顺路去埃及亚历山大港,接收从埃及遣返回国的亚美尼亚人,把他们送回格鲁吉亚海港巴统。8月22日,轮船离开亚历山大港,向巴统驶去。船长随即向局里报告说,他接纳了2020名遣返人员、6名苏联驻埃及使节及其家属,又装上了1500吨货。在八月的几天,“胜利”号终于靠上了巴统的码头。
8月31日,“胜利”号折返向西,驶向通往傲德萨。因大量亚美尼亚人离船,船上的旅客此刻只剩下310人。9月1日中午一点,位于傲德萨的黑海航运局电台接到船上发来的航行报告,说“胜利”号已经驶过新罗西斯克,9月2日凌晨两点即可抵达傲德萨港。此后,船上的无线电通讯就中断了,但起初并没有人对此产生警觉。
直到9月2日早晨,黑海航运局才开始探究无线电静默的原因,并请求出海轮船和沿途港口留意该船行踪,但没有人与“胜利”号取得过联系,也没有听见过“SOS”信号。航运局感觉事情不妙,连忙向黑海舰队求援,几架海军航空兵飞机随之被派到海上。当天晚上九点钟,一位飞行员在空中报告说,在雅尔塔东南70海里处,发现了已被烧焦的“胜利”号,轮船周围还有五条载满人的舢板。接到通报后,救援队立即从费奥多西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等地出发,火速奔向出事船只。
大火
“胜利”号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苏联官方后来的说法是9月1日13时,“胜利”号班轮驶经新罗西斯克后,继续驶向傲德萨。当时的天气不错,可谓风和日丽。见船将驶向终点,代理放映员、无线电技师科瓦连科决定,将电影胶片收拾一下,以便靠岸后将影片送回文化基地。为此,他叫来了水手斯克利普尼科夫,请他在放映完毕后帮忙缠胶片。
电影胶片平时存放在船中部的一个小库房内,它的旁边是一些新近设立的三等客舱。电影胶片一部分装在铁盒子里,另一些准备倒片的胶片则敞开放在桌上。除了许多部电影胶片外,这坐库房里还存放了大约两千张留声机唱片。在用手摇装置倒胶片的过程中,因机械部件摩擦而迸出火花,进而引起胶片起火。火星又引燃了旁边放着的胶片,火焰几秒钟就充满了整个库房。
见身上的衣服也被点燃,斯克利普尼科夫赶忙跳出库房,返身关上了库房的门,并一边高喊救火,一边向走廊另一头跑去。此刻,库房内炽热的气流冲倒房门,灼热的火焰吞食着走廊的地毯和胶合板舱壁。强烈的气流裹挟着火势,沿走廊到达了软梯旁。火焰顺着软梯进入上一层甲板的前厅,从那里进入两个垂直的楼梯竖井,并以极大的吸力迅速升至最上层的船桥。几分钟内,火焰包围了轮船的中部,包括领航室、驾驶室、电台室、船长和领航员休息舱。随后,火焰开始四处扩散,旋风般蚕食沿路的住所,冲击救生艇甲板,并逼近货舱和轮机舱。
值班报务员韦杰涅耶夫被火焰包围后,从无线电室的舷窗跳出,没能来得及发出求援信号。船长得知此情形后,命令以备用电台发出SOS信号,但可惜它已在领航室被烧毁了。过了一段时间,船首的船铃才向全船发出火灾警报。接到火警以后,在轮机长兹沃罗波的带领下,轮机班人员在机器旁用水龙顽强堵截火势。在火势刚起时,就有部分船员开始抢救乘客,一些救生艇和舢板被放入水中。大多数妇女和儿童被放入了五条舢板,并把船划到了安全距离,男乘客则在船上帮助灭火。
经过全力扑救,火势终于被控制住了。船虽能独自航行,但损伤却十分惨重。在轮船中部的上层建筑和驾驶桥楼,所有木质壁板完全被烧毁,金属壁板和构架则已扭曲变形。散步甲板上的所有餐厅、沙龙和其他舱室皆被烧毁,其他各层甲板的客舱、沙龙、餐厅、船务场所也遭到损坏。船头货舱被火花点燃,幸好灭火及时,火势才没有继续扩大,但大部分旅客携带的物品已难以挽回。轮机舱不透水隔墙发挥了作用,顽强地把火焰挡在了舱外,才使船头和船尾得以幸免。
除去物质损失之外,火灾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其中大多数都是在烈焰袭击客舱的最初几分钟倒下的。全船有40名乘客在火灾中丧生,两名乘务人员也被夺走性命一位是水手斯克利普尼科夫,另一位是身着新潮尼龙服装的餐厅女服务员贡扬。在死难者中,有19名为妇女,15人为16岁以下的儿童。
9月3日,当救援人员靠近事故船时,船上的大火已基本扑灭。9月5日,“胜利”号驶入傲德萨港,获救乘客被转移到了“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号轮船上。
人为?
在对火灾事故进行调查时,调查人员还提出,火灾也有人为破坏的可能。调查人员推测,在亚历山大港口有大量乘客上船,一些破坏分子可能乘机混入其中,从而蓄意引发了火灾。这个假设的依据是,这批遣返回国人员上船后,在船上不同地方都发现了一种块状物体,像是某种矿石。它们在燃烧时可以放出蓝色火焰,并能达到很高的温度。苏联国家安全人员涅普里亚欣当时也在船上,他出于职业习惯拿了一块去琢磨,但他本人在火灾中丧生。也许是由于普里亚欣已死,调查机关并没有按人为破坏说继续追查下去。
司法部门经过反复研究,最终认定火灾的主因仍是电影胶片起火。,编外放映员科瓦连科、船长帕霍洛克、两名船长助理佩尔舒科夫和纳波金、电台台长韦杰涅耶夫、甚至岸上的黑海航运局电台台长特列季亚克和船队调度员涅费多夫都被收监。调查前后持续了大约5个月,黑海航运局海事检察长、著名船长格里戈尔也被请到法庭作证。1949年2月8日,苏联最高法院水运庭专程赶往傲德萨,开庭审理。庭长乌斯片斯基会同各检察员和律师,就火灾所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失,对“胜利”号船上领导人员提起了诉讼。
在当时那个年代,世界电影业普遍使用的是硝化纤维素胶片,它除了柔软、可塑、图像清晰之外,还有一个要命的缺陷——易燃。因为化学成分与火药十分接近,当把这种胶片加热到40度时,它就会像火药一样猛烈燃烧。当时的老放映员时常开玩笑说,太阳光一照都能把它点燃。鉴于这种情况,当年制定了极其严格的防火规范。因而法庭指出,火灾的起因是船上指挥人员和编外放映员的人为过失,是其粗暴违反防火安全规范的恶果。
在不完全否认“胶片因摩擦起火”的判断的,法庭还得出另一推断火灾跟死去的水手斯克利普尼科夫有很大的关系。法庭经过调查后确认,在此次航程启航前,在明知船上只有一个可存放8部电影胶片的专门储藏室的情况下,船长帕霍洛克和消防助理纳博金竟无视安全隐患,一下子就接收了41部宽胶片电影,并将这些易燃的胶片放在了不具备防火条件的下层甲板客舱之间。斯克利普尼科夫是放映员科瓦连科叫来帮助倒片的,但这名水手对电影胶片的常识却一无所知。而身为船上的消防负责人,纳博金既没有让船员进行过消防演练,又对违反消防安全的现象不闻不问,许多船员竟然连灭火器都不会用。
因火灾让苏联政府极为被动,法庭对火灾直接责任人给予了重判纳博金被判处监禁25年,船长帕霍洛克和放映员科瓦连科为15年,政工助理佩尔舒科夫10年,报务员韦杰涅耶夫8年。岸上人员因属间接有罪,所以进行了从轻处罚黑海航运局电台台长特列季亚克被收监两年,船队调度员涅费多夫在原单位劳动改造一年,并扣除其间25%的薪水。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法院在调查过程中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胜利”号从纽约出发前,曾经发生过一连串稀奇古怪的事情。在“胜利”号即将离港前,纽约当局做了个奇怪的决定,要求对“胜利”号进行全船消毒。尽管船长提出了强烈抗议,全部船员还是被迫在旅馆里住了两天。美国人强行登上“胜利”号后,他们的行为并无人监督。,一对准备离开美国的苏联外交人士夫妇发生了争吵。女人叫喊着不愿回国,执拗地跳窗而逃,美国人马上把她救起,并严密保护了起来。而她的行李此时已装上了轮船,恰恰位于船中部起火的位置。最为蹊跷的是,在“胜利”号实际发生火灾之前,美国的广播电台就提前了火灾的消息。
未解之谜
当斯大林得知冯玉祥遇难的消息时,他正在黑海边休假。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马林科夫在发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毋庸置疑,您是正确的在亚美尼亚移民中有美国的情报人员,是他们在搞破坏。”在随后的几封电报中,他又陆续汇报了所采取的措施,并说已下令特工机关深挖间谍的行踪,但巴尔并没有找到更多这方面的后续信息。
因战争造成大量减员,苏联战后急需劳动力,政府不仅临时废除了死刑,还号召侨居国外的人回国参加建设。1945年1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了一条命令,让流亡海外的亚美尼亚人重返故土。从1946到1948年,遣返苏联的亚美尼亚人超过了10万。但在“胜利”号发生火灾后,苏联部长会议于1948年9月14日做出了停航决定,完全彻底地阻断了亚美尼亚人的返乡潮。
遭受火灾的“胜利”号被修复后,仍旧行驶在黑海航运局各条国内外航线上。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它仍被视为该局最好的海船之一。一直到1977年,“胜利”号的名字才被从船队的花名册中删去。
搭乘”胜利”号船在苏联境内失火,造成冯玉祥将军不幸遇难,终年66岁。
在陕西督军阎相文自杀之后,接任陕西督军,并以此地为地盘扩充,受到苏联大力支持壮大,其军队被称为“西北军”。民国十年(1921年)10月10日晋加陆军上将衔。进驻陕西是冯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率师入陕
民国九年(1920年)6月,直皖战争爆发,驻守沅陵以西的皖系田应诏部及湘军赵恒惕部直逼属于直系的冯部,冯玉祥被迫北撤,移驻河南信阳。直皖战争中直系打败了皖系,皖系的陕西督军陈树藩被撤职,直系的第二十师师长阎相文任陕督。
民国十年(1921年),冯玉祥率部入陕,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从属直系军阀,率其部队入陕西,进攻汉中,陈树藩见难以应战,逃往上海。此时,靖国军内部发生矛盾。冯玉祥借机收编靖国军,于右任、杨虎城一再反对亦未能奏效。
历史记载是这样的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自美国回国乘“胜利”轮途经黑海在向敖得萨港(属乌克兰) 行进途中,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
我觉得应该是军统做的,毛人凤可能脱不了干系,虽然故人已已。。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市),西北军阀。
1948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受的邀请 ,冯玉祥从美国坐船回国来参加新政府的筹建。
冯玉祥怎么跑到美国去了呢?因为在1946年的时候,蒋介石以“考察水利”之名把冯玉祥派到美国去考察。你说冯玉祥本来是军人,他哪懂什么水利。这分明就是蒋介石找了一个借口将冯玉祥撵出国,免得在他眼前晃悠,看着就不舒服。就这意思。
冯玉祥回国是坐的一艘苏联的船。在行进到黑海的时候,这艘船突然起了火,然后冯玉祥和他的一个女儿在船上被活活烧死了。
这件事到底是意外还是人为的谋杀呢,到现在也不得而知。当时据说是船上的电影胶片起火,苏联那边的调查说是有炸弹的痕迹,是因为炸弹爆炸引起的火灾。
苏联一边就说是美国干的,而美国又说是苏联干的。苏联没有理由要杀冯玉祥啊。冯玉祥一直都跟苏联人关系挺好的,以前苏联人还帮助过冯玉祥组建他的西北军。美国也没必要杀冯玉祥,而且在美国看来冯玉祥只是个小角色,杀他与否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不是苏联人也不是美国人,那一定是光头咯?其实蒋介石一般不搞暗杀活动来搞掉自己的政治对手。虽然冯玉祥是受了的邀请回国筹建新政府,但冯玉祥在蒋介石的心目中远远没那么重要,在蒋介石看来你要去那边你就去吧,反正我也不想要你。
情况更复杂了。既不是苏联人,也不是美国人,也不是老蒋的话,那会是谁暗杀了冯玉祥呢?
应该说想暗杀冯玉祥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他这一生能够得罪的人基本都得罪的差不多了,基本上认识的人都得罪了。冯玉祥不是被称为倒戈将军吗,他一生中背叛太多,积怨也太多,好像三国的吕布似的。
1911年辛亥革命倒戈清朝,这个不算,这是顺应历史潮流,仁人志士本应该站出来反清。冯玉祥是北洋的人,他在护国战争中是背叛了袁世凯的。袁世凯称帝蔡锷就站出来讨袁,袁世凯派冯玉祥去四川跟蔡锷打仗,结果他暗中与蔡锷联络背叛了袁世凯。
后来在护法战争中,段祺瑞又派冯玉祥跟孙中山的护法军打仗。途中冯玉祥又跟护法军这边联系,背叛了段祺瑞。
还有就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派冯玉祥跟奉系的张作霖打仗,结果冯玉祥接受了张学良的50万贿赂,他就不跟奉系打仗了,马上调转枪头杀回北京,抓了吴佩孚和当时的总统曹锟,把他们软禁起来。除此之外还把逊帝溥仪撵出了紫禁城。这件事被称为北京政变。
还有一件事,冯玉祥也得罪了不少人——他杀了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徐树铮。徐树铮是收复外蒙的一个名族英雄,冯玉祥却派人把他给杀了。
后来在北伐战争中,冯玉祥加入了国民党,跟蒋介石拜了把子,称兄道弟的。这下他连整个北洋系都背叛了,他本来是北洋的人。
还有一次背叛我党就比较生气了,在1927年国共分裂,国民党以暴力手段清除国民党内的。此事冯玉祥也是抛弃了的。
还有就是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原大战是蒋介石与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在中原地区打仗,所以叫中原大战,我们也称为叫蒋冯阎战争。这次战争冯玉祥背叛了他的把兄弟蒋介石,跟阎锡山、李宗仁他们搞在一起。在此之前俩人关系多好啊,冯玉祥甚至要在郑州为蒋介石竖铜像,连身边的人拦都拦不住。
而且冯玉祥的人际关系似乎也不是很好,他们西北军有一个十三太保,都是他的铁杆拥趸,但后来这些人几乎都跟他分道扬镳了。而且分手之后还都没人说他的好话。可见冯玉祥这人是比较失民心的一个人,跟下属的关系都处不好,如果说这些下属中有人要暗杀他,也不是没有可能。
冯玉祥一生背叛太多,得罪的人也太多,想杀他的人更是太多太多……
1、冯玉祥是苏俄支持的军阀,并不比北洋军阀更具备正义性;
2、受苏俄挑唆撕毁国民政府与清帝之间的国家契约,致使满蒙藏以此为借口寻求独立,因为清帝优待条件中包涵对满蒙藏地区、民族的优待政策与解决办法,冯玉祥驱逐清帝的行为,使国民政府,这么说吧,是汉人政府的信用扫地。这些地区不在信任国民政府。
3、溥仪被驱逐之后,仓皇出逃,寻求外国庇护,被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利用,连哄带骗弄到日本,造成伪满问题,而伪满则是日本侵华之基地。
4、伪满成立之后苏俄承认伪满为国家,而英美法却没有,这说明什么?
5、杀徐树铮,导致外蒙独立。而迫使国共两党承认外蒙独立,又是苏俄援助中国抗战的条件,苏俄的战略意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桩桩件件,他冯玉祥不是罪人是什么?我不认为这是他主观意愿,他只不过是被俄国人利用了,愚蠢不能成为逃避历史责任的借口。
更可笑的是,现代国人对苏俄却有莫名的情感……实在匪夷所思
民国时期有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虽然他一生之中一共倒戈八次,他一生中害过的人有袁世凯、曹锟以及蒋介石等等。历史上人们对冯玉祥的评价不一,有的人说他是一个阴谋家,不是一个正人君子,而有的人说他是一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个值得可敬的人。对于冯玉祥这个历史人物,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民国时期北伐战争中的他。
冯玉祥的的出生比较贫寒,家中本有七个兄弟,却因为生活的艰难,最终只剩下两个孩子,冯玉祥成为了家中的老小。尽管家中的条件根本没有办法供冯玉祥读书,他却没有放弃学习,而是自己捡细竹管在地砖上进行练字。正是因为这股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得冯玉祥能够在军营中不断地提高职位。冯玉祥不仅拥有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并且外表上是一个身材很魁梧的人,只可惜他却是一个性情十分胆小的人,这也是他一生中可以倒戈八次的原因。
冯玉祥的第一次倒戈是投降于袁世凯的军队,原因是当时冯玉祥所处的满清政府实在是太过于腐败。后来,冯玉祥奉袁世凯之命击败蔡锷,他却暗中联络蔡锷议和,这是冯玉祥的第二次倒戈。之后冯玉祥的第三次到第八次倒戈,他所背叛的人或者党派分别是,段奇瑞、曹锟、张作霖、北洋军、国共两党以及蒋介石。要知道,历史上的冯玉祥在一年内就成倒戈三次,说他是“墙头草”也不足为过。
虽然冯玉祥是一个背信弃义,心狠手辣的人,但他也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历史上的他就曾为自己的舅父报仇雪恨。冯玉祥一生之中一共倒戈了八次,这确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这样的他从来没有出卖过国家大义,更是没有为了自身利益而抛弃民族大义。只可惜拥有传奇一生的他,最终却在新中国建国之前,在在回国的火车上因失火丧命。
答:是被暗杀的,当时日本分子进入冯将军病房,进行了刺杀。
搭乘”胜利”号船在苏联境内失火,造成冯玉祥将军不幸遇难,终年66岁。
1948年9月1日上午,豪华的“胜利”号客轮经过一个月的海上航行驶入了黑海,船长对全体乘客宣布“胜利”号明天就可以抵达苏联的敖德萨市!对于在海上生活了一个多月的“胜利”号全体乘客来说,犹如注射了一支兴奋剂,令人颇感欢欣鼓舞。人们高兴地欢呼“乌拉!乌拉!”
可是人们万万没有料到等待着他们的,竟是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
冯玉祥就乘坐在这艘轮船上,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一家人。冯玉祥一生大起大落,尽显英雄本色。他一生最引以自豪的是驱逐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出宫。蒋介石曾是冯玉祥的义兄,这一对兄弟之间却发生了两次震动全中国的大战。冯被蒋以“行为不检,言论荒谬,违反党纪,不听党的约束”而开除党籍。此时,他是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的。为此,冯将军冲破美国政府和国民党特务的层层阻挠,偕妻子、儿女登上了苏联的这艘“胜利”号客轮。
“胜利”号客轮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德国缴获的。“胜利”号排水量为9000吨,属欧洲一流客轮。“胜利”号共有4层船舱,冯将军一行住进了头等舱的4套包间。其余的几套包间里住着从美国返回苏联的四名苏共中央委员。应当说,“胜利”号不仅豪华舒适,也比其他船只更有安全感。头等舱的设施和位置比其他几等舱更好一些,舱外就是宽敞的甲板,乘客走出包间就可将大西洋风光尽收眼底。
1948年7月31日,“胜利”号离开纽约。冯玉祥将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种如释重负的兴奋和喜悦掠过心头终于结束了两年客居他乡的生活。老将军走上甲板,阵阵清新、凉爽的海风扑面吹来,使他在异国所受的种种政治压迫,以及生活中的忧郁统统被大西洋的海风吹散。人在大西洋,心早已回到了祖国。
夜幕渐渐降临,“胜利”号驶进茫茫夜色笼罩的大海。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黑夜不同寻常,充满了希望,因为天亮后船就靠岸了。冯玉祥将军也显得格外兴奋,他偕妻子、儿女返回祖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冯将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半倚在床上,向女儿讲述着他1926年去苏联时的情景。两个女儿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突然,老将军打住了话头,感觉到舱房内有一股异样的气味,回过头来一看,只见一丝黑烟正从紧闭的门缝中涌进包间。
“胜利”号失火了!
大火来得突然、猛烈,浓烟烈火从底舱快速蔓延到各个船舱,报务员连海难紧急呼救信号“SOS”都未来得及发出,无线电报务室就被大火吞没了。毫无思想准备的乘客们顿时乱作一团。
冯将军夫妇和两个女儿发现浓烟涌进包间后,感到情况不妙,急忙提起箱子向后跑,但浓烟已将舱门封住,过道里充满了令人窒息的一氧化碳,浓烟弥漫,辨不清方向。冯将军和妻子、女儿还没有冲出包间的舱门,就倒在了浓烟和热浪之中。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烈火越烧越旺,疯狂的火魔在“胜利”号上肆虐,来势凶猛,吞噬着客轮上的一切。
冯将军夫妇和女儿被浓烟熏倒后,住在隔壁的将军的儿子冯洪达等人发现客舱失火,从窗口跳到甲板上,立刻想方设法营救被困在包间里的父母。但通道里一片漆黑,浓烟滚滚,根本无法进入包间。冯洪达急中生智,找来一把消防斧,砸碎玻璃,不顾一切闯进父母居住的包间。冯洪达忍受着浓烟和热浪,在包间里摸来摸去,突然脚下碰到了一个躺在地板上的人,他用力将这个人抱出窗口。这个被他救出去的人是他母亲。冯洪达又第2次闯进包间,去寻找父亲。浓烟呛得他透不过气来,幸亏有人递给他一只灭火器。冯洪达用灭火器左右横扫,浓烟淡了一些。他看见父亲高大的身躯躺在舱门口。冯洪达抱起父亲,老将军毫无反应,两臂低垂躺在儿子怀里。这时,由于烟熏火燎,冯洪达也处于半昏迷状态。在赶来的船员的协助下,老将军被抬出包间。
第2天下午3点,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冯将军离开了人世。谁也不曾想到,赫赫有名的冯将军竟在回国途中被火魔夺去了生命。这位年逾花甲、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在枪林弹雨中不曾倒下,却在归国途中的“胜利”号客轮火灾中失去了生命。与冯将军一起蒙难的人中间还有他的小女儿。
由于大火烧毁了无线电报务室,报务员连拍发“SOS”的时间也没有得到。,外界对“胜利”号大火一无所知,也没有外人前来救助。“胜利”号上烈焰冲天,浓烟滚滚。船上的大火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冯将军和他的小女儿,3名苏共中央委员以及200多名乘客遇难。
冯玉祥将军终于没有能够再踏上他曾经叱咤风云的国土。冯将军的骨灰盒于1948年11月回到了祖国,实现了老将军的夙愿。,令人无限悲伤的是,回到祖国的却是老将军洁白的骨灰……
搭乘”胜利”号船在苏联境内失火,造成冯玉祥将军不幸遇难,终年66岁。
黑海罹难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 他发表了《对被开除党籍的声明》,正式宣布“同国民党内民主派的同志们一起,为推翻蒋介石的独裁制度,在中国实现和平与民主而奋斗”。为了防范国民党特务暗害,冯玉祥还预立遗嘱,表示“要敢说,要敢作,要为人民受难,要为人民死”。
1948年7月31日,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的帮助下,自美国回国乘“胜利”轮途经黑海在向敖德萨港(今属乌克兰)。9月1日中午,“胜利号”在向前苏联敖德萨港行进时,船上失火,冯玉祥不幸遇难,终年66岁。
扩展资料
火灾调查原因
在对火灾事故进行调查时,调查人员提出,火灾也有人为破坏的可能。调查人员推测,在亚历山大港口有大量乘客上船,一些破坏分子可能乘机混入其中,从而蓄意引发了火灾。这个假设的依据是,这批遣返回国人员上船后,在船上不同地方都发现了一种块状物体,像是某种矿石。
它们在燃烧时可以放出蓝色火焰,并能达到很高的温度。苏联国家安全人员涅普里亚欣当时也在船上,他出于职业习惯拿了一块去琢磨,但他本人在火灾中丧生。也许是由于普里亚欣已死,调查机关并没有按人为破坏说继续追查下去。
司法部门经过反复研究,最终认定火灾的主因仍是电影胶片起火。,编外放映员科瓦连科、船长帕霍洛克、两名船长助理佩尔舒科夫和纳波金、电台台长韦杰涅耶夫、甚至岸上的黑海航运局电台台长特列季亚克和船队调度员涅费多夫都被收监。
调查前后持续了大约5个月,黑海航运局海事检察长、著名船长格里戈尔也被请到法庭作证。1949年2月8日,苏联最高法院水运庭专程赶往傲德萨,开庭审理。庭长乌斯片斯基会同各检察员和律师,就火灾所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失,对“胜利”号船上领导人员提起了诉讼。
冯玉祥—百度百科
胜利号—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