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萧太后三个女儿都嫁给了谁(去掉历史演义的成

  • 生活知识
  • 2023-05-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去掉历史演义的成分,杨家将真的大破辽兵而萧太后兵败身亡吗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绝对是一个男权的时代,女性参政议政,实在是少之又少。而契丹人建立的大辽王朝,女性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辽景宗的皇后萧燕燕,是契丹人中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对于北宋,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从军事上明显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发出议和的信号,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了宋辽几十年的敌对关系,开启了宋辽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共处,彼此发展,化解了民族矛盾,避免了生灵涂炭。

但在戏剧舞台上、评书艺人口中、小说家虚构笔下,萧太后与历史上的萧太后相去甚远。把一个纵横捭阖、运筹帷幄,颇有政治目光与心胸的契丹女政治家,肆意抹黑,描绘成一个好杀糊涂、无才无德,被宋灭辽,亡国自裁或被杀的悲剧人物。

但真实的历史总会让人怀疑人生,承天太后执政的几十年间,与北宋大小无数战,几乎都完胜北宋军队。《续资治通鉴》十分客观地肯定了承天太后萧燕燕功绩,说萧燕燕“明习政事,能用善谋,素娴军旅。澶渊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创造了大辽帝国的辉煌,上演了一幕可歌可泣的活剧,在浩浩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萧燕燕巾帼不让须眉的印记。

尽管岁月的尘埃掩埋了无数历史真实,但承天太后萧燕燕依旧风采照人,有关她的功过,有关她的传说,无论正史还是小说,真中有假,虚中有实,更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据京剧《四郎探母》与评书《杨家将》演绎萧太后把自己的女儿铁镜公主(《杨家府演义》中的琼娥公主)嫁给一个俘获的宋将,化名木易的杨业四子杨四郎,导致国破身亡。

真实的萧太后确实有三个女人,长女观音,封为燕国大公主,下嫁萧继先;二女儿长寿,封为魏国长公主,下嫁萧排押;三女儿延寿,封为赵国公主,下嫁萧恒德无一例外都嫁给萧燕燕的娘家人,后族萧氏,而且萧排押与萧恒德是亲兄弟,也根本就没有“演义”中所说什么铁镜公主,嫁给杨家将中的杨四郎(化名木易),甚至寻遍《辽史》也没有一个类似叫铁镜的契丹公主。

杨门女将

到是有三位契丹公主嫁给汉人,辽景宗第十一女嫁给汉臣卢俊;辽圣宗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刘三嘏、刘四端兄弟,这三位都是幽燕一带的望族,世代效力大辽,都不是被擒获的宋军战将。硬要说什么人会粘点边,到是有一位,为澶渊之盟搭桥的王继忠,本是宋真宗亲信,与辽大战被俘,得到萧太后的赏识,封为户部使,把汉臣康默记的族女嫁给王继忠。

笔者分析,这演义中的杨四郎,似乎是从王继忠这演变而来,所不同的是扭曲了许多历史事实而已。我们可以理解创作者的初衷,愿望都是美好的,历史却是无情的。以历史为主题的“演义”,可以虚构杜撰些情节,也可以植入民间传说,但重大事件与人物,不能背离了历史的真实。

燕云台萧思温结局

《燕云台》萧思温结局萧思温是被高勋和女里刺杀的,这一切都源于皇位争夺的阴谋。萧思温的女儿萧燕燕嫁给了耶律贤,太平王罨撒葛勾结了耶律只没的王妃安只算计萧燕燕一家,并在这个过程中害死了萧思温,为的就是不让耶律贤能够顺利继位巩固地位。

历史记载,萧思温是契丹族国舅部人,也是辽太宗女燕国公主驸马,宰相萧敌鲁之侄,他这个身份很是显赫了,不过在保宁元年(969年)的时候,小女儿萧燕燕刚被封为皇后,第二年他在闾山打猎的时候就遇刺身亡。

扩展资料

969年是《燕云台》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大事,辽景宗耶律贤就是这一年上位登基的,而萧燕燕也是这一年当了皇后,景宗上任后大赦天下,耶律只没、喜隐、罨撒葛等人的罪过都被赦免,并且还都封了王,逃到沙陀的罨撒葛被召了回来,封了齐王。一切的格局和祸患,都在这一年定下了。

第二年,罨撒葛为了对付皇后,把他爹萧思温给害死了。正因为萧思温的死,萧燕燕迅速成熟起来,加速站上了政治舞台。同一年的下半年,萧燕燕就查出了真凶。根据历史的记载,萧燕燕查得国舅萧海只及萧海里为首恶,这些人萧燕燕一个都没放过,全部杀死!

传奇皇后,萧太后是如何处理家事的

萧太后身为辽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却没有一点儿太后的架子,她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的长辈,经常同朝臣儿女们一起宴饮、赛马等。在宴集时,即使有人不对她施礼,她也不以为忤。

萧太后与景宗生育了四子三女,四子耶律郑哥出生8个月便不幸天折,这是萧太后的一件憾事。她对儿女们的行止管教甚为严格,在日常生活上又显得非常慈爱,在这样的关爱下,她的几个孩子都健康地成长起来,举止有礼,又都有一技之长,没有权势子弟的续绔表现。,长子耶律隆绪即圣宗是萧太后最为关心的,毕竟他是辽国的正统继承人。萧太后对圣宗采取了丰富而全面的教育,读书学习、骑射箭术,无所不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汉文化知识,这为后来圣宗皇帝安邦定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行军打仗的才能是除了文化与治国之外,萧太后十分重视让圣宗掌握的。几乎每次对邻国作战,萧太后都要求圣宗上战场实践锻炼,萧太后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磨砺圣宗。她对继承皇位的圣宗,从来不敢有半分懈息,总是严厉要求他认真学习各类政务。萧太后面对自己打下的基业,也希望将来自己离开人世之后能有一个好的帝王来继承大任,对于圣宗的教导甚是严厉。萧太后在圣宗身上倾注了诸多心血,既有严厉的管教,又有亲切的关爱,就是企盼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圣宗耶律隆绪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本来他对于母亲萧太后就一直非常尊重,时刻铭记她的教导,总是一丝不苟地遵从母训,努力奋进,在政务上时常询问母亲的意见,也经常采纳母亲建议的方针。

后来,圣宗独自掌管辽国之时,果然留下了另一段辉煌的足迹。圣宗在位近50年,对于辽国的治理有章有法,举才治贪不徇私情、公正严明,是辽国历史上有名的圣明贤德的皇帝。对此、萧太后的的确确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萧太后的3个女儿各有所托,但命运并不完全相同。萧太后的大女儿齐国公主燕哥嫁给萧继先,萧继先生活俭朴、积极上进,也十分聪明,在与宋朝交战时屡获战功,深受萧太后喜爱。二女儿卫国公主长寿女嫁给萧排押,萧排押曾在与宋朝交战时屡次同潘美、杨继业交手,颇有佳绩,为政期间实施仁政,受到百姓爱戴。三女儿越国公主延寿女嫁给萧恒德,他虽然没什么突出的佳绩,却也因为各方面表现积极而得到萧太后的喜爱。

可是后来,有一次三女儿得病时,萧太后派宫女贤释前去探望,没想到萧恒德却胆大包天地与贤释有了奸情,越国公主本就在病中,听闻此事又心中大怒,因而就此撒手人寰。萧太后了解了来龙去脉,便立即下令赐死萧恒德。萧太后对冒犯其尊严者从不手软,由萧恒德一事便可见一斑。萧太后的赏罚分明是一视同仁的,无论是儿女还是朝臣,一旦他们犯错或者背叛她,她就会立即出手处置,雷厉风行,绝不手软;而如果他们能够有所建树,甚至只要能循规蹈矩,她就会给予宠信与爱护。

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萧太后得封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三年后,萧太后感到圣宗处理政务的能力已经比较成熟,她自己的身体状况又日益低下,于是萧太后还政于圣宗。当年十二月,萧太后病情加重,不治身亡,享年五十七岁、益号“圣神宜献皇后”,后来改谥为“睿智皇后”。

应当说,萧太后留给历史的,是辉煌的一页。她的一生也许并不完美,但她在辽国历史中的确称得上伟大。她的突出能力与业绩在历史中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辽国萧太后有哪几个儿子

萧太后,出生于953年,大辽国著名的政治人物,拥有传奇人生。她969年,被辽景宗选入宫中,并于同年立为皇后,此后,积极参与军国大事。萧太后,重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及韩德让等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国家崛起,而且萧太后还重挫大宋对北京的企图,并且通过亲征大宋,同大宋达成了澶渊之盟,绝对是一代强主。

萧太后,共有3个儿子,3个女儿,大儿子耶律隆绪,也就是后来的辽圣宗;二儿子耶律隆庆,被封为梁王,也是一名军事家,多次击败大宋军队;三儿子耶律隆祐,先后被封为郑王、吴王、楚王、齐王,老三不喜欢打架,喜爱道法,具有文人性格。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当时的权贵,基本都属于正常古代婚配。

耶律隆绪,出生于972年,982年他父亲去世之后,就继位了,当时他才10岁,所以由萧太后临朝摄政28年。后来萧太后去世之后,耶律隆绪亲政,他对内团结兄弟,对外积极扩张,经过早期的积淀,他的晚年执政,还算太平,没有太大的波折,所以总体来讲也算一代英主。1031年,耶律隆绪病种,六月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在位四十九年。

耶律隆绪的庙号“圣宗”,由这个庙号其实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人们对这为皇帝总体评价非常高,而且后世修撰的《辽史》对其评价也非常高,绝对是“辽朝盛主”,这也是当代各类史学家的共识。辽圣宗,耶律隆绪,属于多技多能型皇帝,不仅政治玩得好,而且很懂音乐,并且作曲数百首,还善于画画,并且精通中华文化,对宗教也有极深的理解。

遭大姐下毒二姐造反,萧太后与两个姐姐为何会反目成仇

因为萧太后是三姐妹中最得势的,所以也遭到了其他二位姐姐的嫉妒。大姐因为自己喜爱的一位马夫被萧太后处死,便想将萧太后弄死,二姐是因为自己的丈夫被肖太后处死,所以想将肖太后杀死。我想大家应该看过许多后宫之中的姐妹,为了争夺宠爱而反目成仇,今天要说的萧氏三姐妹,却并非因为后宫之中的宠爱而反目成仇,她们是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而手足相残的。

萧太后的父亲是辽朝大将萧思温,萧思温是辽太宗女儿燕国公主的驸马。因为萧思温是一个能征善战又政治头脑发达的将军,所以他手下的三个女儿从小也对政治斗争颇为敏感。萧思温为了保住自己的国丈之位,便将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三个政治立场的王子。他的本意是想保住自己的荣华与权威,但却无形之中使三个女儿变成了死对头。

长女萧胡辇与齐王成亲,二女儿嫁给了赵王耶律喜隐,三女儿萧绰也就是之后的萧太后嫁给了辽景宗耶律贤。耶律贤坐上帝位之后,封萧绰为皇后,使得自己的姐夫齐王和二姐夫赵王都心生不满。造反的便是赵王,因为他本身的性格便是不愿受人圈禁控制,他便挥旗准备造反。

景宗在知道耶律喜隐要造反之后,只是将他囚禁起来,第2年北宋突然造反,还要扬言立赵王为帝。当时景宗已经生命垂危,病入膏肓,由自己的皇后萧绰代政,萧绰在知道赵王还没死心之后,便立刻下令将赵王处死,赵王死后,萧绰的二姐想将萧绰毒死,萧绰发现二姐的居心之后便下令将二姐也杀死。

大姐萧胡辇因为自己的丈夫早逝,她便一直替着丈夫守在边界,在这期间她喜欢上了一名马夫。萧绰知道自己的大姐自降身份与一名马夫相爱之后,便立刻将马夫斩首,大姐萧胡辇立即带领自己边境的军队想要举兵造反,结果被肖太后斩首示众。

萧燕燕做了太后,辽国达到了鼎盛,其背后主要是这3个人的功劳

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燕云台》中的萧燕燕,就是 历史 上的辽国萧太后。萧太后执政期间,多次发动与宋朝的战争,并与宋朝达成了澶渊之盟,使辽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她的成绩不亚于武则天,也是我国 历史 上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在封建时代,作为“弱女子”的她,是如何管理辽国的,并且使其强大的呢?她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主要是三方面的因素。

1、萧思温

萧思温是萧燕燕的引路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萧思温是萧燕燕的父亲,一个父亲肯定是要帮助自己的女儿以及家庭;萧思温还与辽国宗室有亲戚关系,他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婿,燕国公主的丈夫。

他把他的三个女儿全都嫁给了辽国宗室,长女嫁给了太平王,次女嫁给了赵王,三女儿萧燕燕在辽景宗耶律贤即位后,嫁给了他,进宫城为贵妃,不久被册封为了皇后。

所以我们看到萧思温是辽国的皇亲国戚,为了巩固其家族及其辽国皇族的统治地位,采用了联姻的办法。这样萧燕燕就有机会成为辽国皇帝的妻子,为她后来掌权辽国奠定了基础。

2、耶律贤

耶律贤即位后,让萧燕燕掌管了国事。这让人觉得奇怪,一个皇帝,为什么会让皇后管理国事呢?因为耶律贤体弱多病,不能操劳国事,就让萧燕燕代为管理。

那么这就让萧燕燕有机会了解国事,并积累处理国事的经验。朝中大臣那么多,为什么要把国事委托给萧燕燕呢?因为耶律贤信任萧燕燕。

萧思温在萧燕燕入宫后,就更加受到耶律贤的重用,封萧思温为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既然耶律贤能相信萧思温,就一定能相信萧燕燕。

即使萧燕燕无法完全掌控朝中事,他的父亲也会帮助他,而且他们彼此之间都是亲戚,并且没有利益冲突,不会陷害耶律贤。

如果把权力交给其他官员,耶律贤还真是不放心。所以鉴于此,他把管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了萧燕燕,为萧燕燕后来成为政治家给予了机会。

3、萧燕燕

耶律贤把权力交给萧燕燕,只是因为不放心其他大臣吗?不是,因为萧燕燕有能力,能管理好朝廷事务。

萧燕燕从小就聪明伶俐,办事果断,做事情非常有韧劲,敢于坚持,很得萧思温的宠爱。有一天,她和她的几个姐妹干家务活,不一会,她的姐妹们都收工了,她还在仔细地擦家具,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萧思温看了后,赞叹道“此女必成大事。”萧思温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以此推断出,萧燕燕日后必有出息。

从 历史 来看,确实也证明了萧思温的判断是对的。清朝的刘蓉在《习惯说》中提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句话在萧燕燕的身上体现得是非常充分。耶律贤能娶萧燕燕,也是对萧燕燕有所了解的,而且,萧燕燕的儿子耶律隆绪继位了,耶律贤对萧燕燕会很放心。

在公,萧燕燕有能力治国,在私,萧燕燕的儿子当了皇帝,她也不会去害她自己的儿子。所以萧燕燕的能力和地位决定了她是掌管朝政的最合适人选。

萧燕燕能将辽国带入鼎盛时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在很多人的帮助和扶持下完成的。

其中萧思温、耶律贤以及萧燕燕三人,起到了主要作用。萧思温是萧燕燕的坚强后盾,如果没有萧思温,萧燕燕也不会被耶律贤看上,让她进宫,之后的事就无从谈起。

没有耶律贤对她的信任,萧燕燕也不可能开始掌权。萧燕燕能力不够,那么她也不可能把辽国带入鼎盛时期。所以我们看到,辽国的强大,是逐步实现的,一环扣一环,非常紧密。

如果中间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辽国就不会强大起来了。从萧燕燕掌权这件事来看,说明了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时机不成熟时,是成不了事的。

,我们年轻人,在没有成功时,不要着急,平时多提高自身的能力,遇到了合适的时机,就能一展身手了。萧燕燕的经历告诉我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无论早晚都会照耀大地。

参考文献

《辽史·列传一/本纪卷八/九》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 历史 ,对 历史 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 历史 的真相,揭开 历史 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 历史 ,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梁孝王为何要争帝位,窦太后和汉景帝,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生功绩鲜为人知,虚构的恶名流传千年

萧太后是一个传奇,是一个神话。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太后。在她掌权期间,对内改革制度,对外金戈铁马,最终让辽国成为一方霸主。她文能治国,武可安邦,她把一生都献给了辽国的发展。正是她,将辽国推向空前强盛的 历史 时代,,中国 历史 上也留下了属于她的一段不可磨灭的篇章。

从草原“细娘”到金戈铁马“女战士”

相传燕燕是萧绰的小名,所以许多人喜欢称她为“萧燕燕”。萧绰的父亲萧思温是辽朝北府宰相及驸马萧思温;萧绰的母亲是长公主,名吕不古,是辽穆宗的姐姐。

萧绰从小喜欢读书,这一点继承自父母。受母亲的影响,萧绰自小接触中原文化,对封建经济与文化都有着一定的了解。萧绰的两个姐姐相貌平平,做事也十分马虎草率,唯有萧绰不但容貌秀丽端庄,在治学与劳动上也都非常认真。有一次,萧绰和她的姐姐三个人扫地,父亲萧思温特意在旁观察。萧思温发现,两个大女儿干活心不在焉,只有萧绰扫得非常认真。萧思温很高兴,断定这个女儿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公元969年,耶律璟在怀州黑山打猎,因猎得一只狗熊,耶律璟下令饮酒庆祝,自己喝得大醉,没想到夜里就被几名近侍刺杀了。辽世宗耶律阮次子耶律贤在萧思温的帮助下,星夜赶到怀州,在耶律璟的灵柩前即位,即为辽景宗。耶律贤一登基,萧思温便受封为魏王、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

当时,美丽的萧绰随着年龄增长,不但才学更加出类拔萃,长相也日益出众,在草原上特别显眼,被草原人称为“细娘”——即契丹人对绝色美女的称赞——景宗耶律贤也很快听说了她的美貌。耶律贤是个缺乏大志向的国君,终日沉湎酒色,听说如此貌美女子他岂能放过?他很快立萧绰为贵妃,后又册封其为皇后。萧绰仅十七岁便成为皇后,不过,这也为她施展才华提供了很好的机缘。辽景宗才学平庸,年幼时又曾经亲眼见到自己的父母被叛乱者杀死,受到极大的惊吓,年长后十分体弱多病,可是他耽于酒色,随意放纵,完全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于是,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几乎上不了朝。这时,只有萧绰代夫临朝而处理国事,不到十八岁的萧绰便开始裁决所有的国家大事。

辽国事务被萧绰处理得井井有条,耶律贤了解到皇后萧绰的才干,就将她的地位上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耶律贤还特别交代大臣们,在书写皇后时言语也应称“朕”或“予”,这也说明耶律贤给了萧绰代行皇帝职权的权力。

公元971年,即保宁三年,萧后与耶律贤长子耶律隆绪诞生,辽景宗后继有人,对萧后更加荣宠。辽景宗对萧后几乎可以说是专宠,在他们14年的夫妻生活里,萧后不但几乎全权管理着景宗朝的军政大事,而且还一共为景宗生下了四子三女共计7个孩子。

辽国一直存在着长期激烈的矛盾与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愈发明显起来,朝中随时都会有斗争出现。,西夏、女真不断敌视辽国,而南面的大宋此时也是一个让人不可小觑的强大敌人,辽国四周环境不容乐观。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萧后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

萧氏在朝中势大,萧思温而被刺杀。对此,萧后心中悲痛异常,却坚持着专注于朝政,她安排了继任父亲职位的人选——一代名臣耶律贤适。,她不分汉族、契丹族而重用了许多有着非凡才能的官员,分派在重要职位上,除耶律贤适之外,还包括耶律斜轸、耶律休哥、乌珍、女里、韩匡嗣等。而且,萧后意欲改革朝廷旧制,以进一步稳固内政。由于有耶律贤适等人的帮助,面对辽国层出不穷的各类斗争,萧后始终掌握着主动权,不断取得胜利。在治国上,萧后非常赞赏汉族的优秀制度与生产方案,因而大力借鉴推广于辽国,她的策略是正确的,辽国在军事、农业等方面逐渐强大起来,与周围国家的关系也渐渐改善,,她的意图是将来再伺机进取。萧后日益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与卓越的执政能力,她的所有作为与想法实施后的成果,也渐渐说服了辽国民众及朝臣,萧后开始获得全体朝臣的认可,这时,她还不足二十岁。

萧后为人谦逊,待人诚恳,用人不疑。在法治方面,萧后一视同仁,执法严明,没有一点儿所谓的妇人之仁。卓琳和普格原为辽世宗的遗妃,因二人在家中秘密使用巫法,萧后不顾大臣们的拦阻,处死二人,毫不容情!后来,她发现将军萧神睹参与密谋造反,便也立即将其斩首示众。此后,萧后的铁面无私传遍辽国上下,再也没有人敢以身试法,这样一来,国家上下更加稳定了。

萧后整治辽国时,宋太祖赵匡胤把矛头指向了辽国。军事才能出色的赵匡胤在顺利地连续攻克辽国几座城池之后,就打算乘胜将幽州收复回来。但对于辽国来说,幽州是军事重镇,是南面的门户,绝对不可丢失。当时是韩匡嗣之子韩德让一直把守着幽州。宋军突然来犯,萧后深知幽州的价值,十分明白形势的严峻,于是马上派出救援,由耶律休哥率五院部精锐前往,又安排耶律斜轸设下埋伏。萧后的策略非常有效,在把宋军主力引出来之后,辽军的一支精锐袭击宋军后背,宋军溃败。

后来,为了在一段时间内避免宋朝无端进犯,给国内一些休 养生 息的时间,萧后决定给予其一次致命性的强力打击。于是,萧后任命耶律休哥为大将出击瓦桥关,她与景宗则随军前往。耶律休哥率领着精锐之师与宋军交战,宋军大败。萧后的军事才能在此次战役中又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萧绰的军事能力从这两次与宋军的交战中可以初步看到。可以说,至此,萧绰由草原“细娘”完美转身,彻底成为金戈铁马的一代女杰。

公元982年,即乾亨四年,辽景宗病故,其子耶律隆绪正式登基,即辽圣宗。萧绰成为皇太后,被尊为“承天皇太后”,统摄国政,辅助圣宗治国。在萧思温因权力过大而被刺杀之后,外戚的势力大大削弱,萧太后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而诸王宗室则拥兵自重,意图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圣宗的权威构成了莫大的威胁。

萧太后此时虽然已经执政多年,但之前毕竟是有景宗作为她的靠山,如今只剩下孤儿寡母,小皇帝年幼,萧太后又没有其他依托,她不由得有些担忧。而且,除了忧心内部势力反扑之外,萧太后同样担心宋朝趁此机会进犯辽国,二者无论出现哪一个,都将异常棘手,真可谓内外交困。在这样的局势之中,萧太后还是冷静下来了,做出了几个有效的萧太后此时虽然已经执政多年,但之前毕竟是有景宗作为她的靠山,如今只剩下孤儿寡母,小皇帝年幼,萧太后又没有其他依托,她不由得有些担忧。而且,除了忧心内部势力反扑之外,萧太后同样担心宋朝趁此机会进犯辽国,二者无论出现哪一个,都将异常棘手,真可谓内外交困。在这样的局势之中,萧太后还是冷静下来了,做出了几个有效的决策。她提拔了耶律斜轸与韩德让,让二人掌管兵权,又提拔了一些有才能的汉臣,逐渐使朝廷中形成了一个以萧太后为中心的政治集团。,萧太后下令,手中握有兵权的诸王不得相互宴请,不得随意出门;接着,她又设法解除了诸王手中的兵权。凭借萧太后步步为营的谋划,萧太后和圣宗的地位终于稳定下来。不过,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男人毕竟是支柱,萧太后与圣宗虽为皇家,在这一点上其实与寻常人家并无不同,萧太后自然也渴望一份爱情,渴望一个可以依靠的胸膛。

据说幼时萧绰曾与韩德让有过婚约,二人算得上是青梅竹马,原本可以早早拥有一段好姻缘。,就在他们成亲之前,偶然的机会下,景宗得知萧绰的美名,要立萧绰为后,萧思温不得不解除萧绰与韩德让的婚约。婚约的取消给二人留下了遗憾,但值得庆幸的是,大概萧绰与韩德让的那根红线早已拴死,即便绕了个弯,还是把二人牵在了一起。

景宗死后,萧太后一则认为韩德让政治才能极为出众,二则自己内心仍对他心存眷恋,于是决定改嫁韩德让。其实,韩德让在景宗死后便开始在政务上辅助萧太后,生活中也多方照顾。无论是出行还是住宿二人皆行同夫妻,对外毫不避讳,就连接见外国使臣,二人都是共同出面。,圣宗更是像尊重父亲一样尊重韩德让。萧太后为了独占韩德让,还秘密鸩杀了他的妻子李氏。

公元988年九月的一天,萧太后没有像过去一样在皇宫里宴请诸位大臣,而是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群臣。这场以韩德让和萧绰为主人的宴请,其实就是萧太后改嫁韩德让的喜宴。喜宴之后不久,韩德让官拜大丞相,加封齐王,变成了辽国权势最盛的人物。

不过,毕竟韩德让身为汉族,现在却位高权重,对此,契丹贵族自然十分不满,更有人以韩德让并非契丹族为由,要求萧太后削减韩德让的权力,甚至是散布一些韩德让不忠于萧太后的谣言。而萧太后对于这些挑拨根本不为所动,对韩德让始终如一,而且信任有加,众人的反对也就不了了之了。而萧太后的确没有看错人,韩德让才能非凡,处理政务兢兢业业,将辽国治理得很好,虽然他手中握有许多特权,却并没有将这些特权用于谋私,而是很好地用以励精图治。

另一方面,辽圣宗耶律隆绪对于韩德让这个继父不但毫无反感,而且还非常尊敬。而事实也证明,韩德让是值得这份尊敬的。

在封建王朝中,太后与重臣的爱情在 历史 上可是难得一见,萧太后与韩德让这一份迟来的缘分,也算是一种美满了。

萧太后兼听善纳,赏罚分明,治国有方,她给许多大臣加官晋爵,或是绘像于景宗乾陵,以笼络群臣,使群臣为其效力,她还做了许多平反工作来取得人心。为了调整契丹族与汉族的关系,她又把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改为二者同罪同纷时重责汉人,改为二者同罪同罚。,她还规定刑罚从轻,而且不连坐,即一人犯罪,不连带其不知情的亲属。如果有罪犯认为自己是冤枉的,还可以实行“上诉”制度,这样就减少了许多冤假错案。

可以说,在进步性上,萧太后的这些规定十分得人心。朝廷众臣对她越来越敬佩,她的威信自然就与日俱增。萧太后的种种举措不仅缓和了民族对立情绪,也缓和了阶级对立局势,使百姓生活更加稳定。

当时在辽国,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现象比较严重,奴隶制色彩较浓,导致 社会 停滞不前。萧太后打算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她将辽国的奴隶整编成部族,与辽国的其他人平等生活,让他们分镇于边疆,既解除了奴隶制,又进一步地改善了国家安全。她反对达官贵族或朝廷使者对下级或百姓进行压榨,规定任何人发现类似现象都可以反抗或者举报,做出此类举动的官员将被立即罢免。萧太后对于官员的清廉自守非常重视,对于为官标准做出了严厉的规定,尤其重视廉洁这一原则,一旦发现官员贪污受贿便施以严惩。犯罪的官员将与犯罪的百姓一样得到相应惩罚,不会因为地位高而得到某些偏袒,在萧太后执政期间,辽国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韩德让也积极地支持与帮助萧太后的改革。比如韩德让的哥哥韩德源意图仗势欺人,韩德让立刻前去劝阻,绝不听之任之。

萧太后还给予农业特别的重视,相关的减免赋税诏令就颁布了几十条,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她深知国家之根本在于农业,农业是国家强盛之源。,在萧太后的整治下,辽国的农业不断发展进步,为辽国的强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萧太后重人才、远小人,提拔有才干、有德行之人,使得辽国朝廷面貌焕然一新。,她还仿照宋朝的科举制度设置了考试来选拔人才,让更多的能人参与辽国朝政。可以说,萧太后治理下的辽国的发展与汉族文化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

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因为萧太后的关系,契丹族在当时较为进步的汉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之下,走向了封建化。萧太后作为一名女性,能够大胆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显示出其难得的才能,辽国的国势因为她的一系列改革而蒸蒸日上,逐渐达到鼎盛。萧太后既能沿用汉法,又保留本民族的优势,辽国岂有不强盛之理?

,辽国的日益强大意味着大宋王朝的危机的迫近。

1004年,萧太后率军二十万,向宋朝主动发起攻击。几番大战之后,当时的宋朝皇帝宋真宗与萧太后达成协议,订下“澶渊之盟”,规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各守各的疆土,双方边民不得互相侵犯,并增加经济、文化交流。对于宋朝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耻辱;而在辽国看来,这个协议自然意味着辽国国力的强大以及文化制度上的一个飞跃。

那个时代最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之一便是萧太后,作为一名女性的她,不仅仅在国家内部的治理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她同样从容不迫,积极应对,恩威并施,在战争中也能够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她的确称得上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女性。

萧太后身为辽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却没有一点儿太后的架子,她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的长辈,经常同朝臣儿女们一起宴饮、赛马等。在宴集时,即使有人不对她施礼,她也不以为忤。

萧太后与景宗生育了四子三女,四子耶律郑哥出生八个月便不幸夭折,这是萧太后的一件憾事。她对儿女们的行止管教甚为严格,在日常生活上又显得非常慈爱,在这样的关爱下,她的几个孩子都 健康 地成长起来,举止有礼,又都有一技之长,没有权势子弟的纨绔表现。

,长子耶律隆绪即圣宗是萧太后最为关心的,毕竟他是辽国的正统继承人。萧太后对圣宗采取了丰富而全面的教育,读书学习、骑射箭术,无所不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汉文化知识,这为后来圣宗皇帝安邦定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行军打仗的才能是除了文化与治国之外,萧太后十分重视让圣宗掌握的。几乎每次对邻国作战,萧太后都要求圣宗上战场实践锻炼,萧太后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磨砺圣宗。她对继承皇位的圣宗,从来不敢有半分懈怠,总是严厉要求他认真学习各类政务。

萧太后面对自己打下的基业,也希望将来自己离开人世之后能有一个好的帝王来继承大任,对于圣宗的教导甚是严厉。萧太后在圣宗身上倾注了诸多心血,既有严厉的管教,又有亲切的关爱,就是企盼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圣宗耶律隆绪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本来他对于母亲萧太后就一直非常尊重,时刻铭记她的教导,总是一丝不苟地遵从母训,努力奋进,在政务上时常询问母亲的意见,也经常采纳母亲建议的方针。后来,圣宗独自掌管辽国之时,果然留下了另一段辉煌的足迹。圣宗在位近50年,对于辽国的治理有章有法,举才治贪不徇私情、公正严明,是辽国 历史 上有名的圣明贤德的皇帝。对此,萧太后的的确确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萧太后的3个女儿各有所托,但命运并不完全相同。萧太后的大女儿齐国公主燕哥嫁给萧继先,萧继先生活俭朴、积极上进,也十分聪明,在与宋朝交战时屡获战功,深受萧太后喜爱。二女儿卫国公主长寿女嫁给萧排押,萧排押曾在与宋朝交战时屡次同潘美、杨继业交手,颇有佳绩,为政期间实施仁政,受到百姓爱戴。三女儿越国公主延寿女嫁给萧恒德,他虽然没什么突出的佳绩,却也因为各方面表现积极而得到萧太后的喜爱。可是后来,有一次三女儿得病时,萧太后派宫女贤释前去探望,没想到萧恒德却胆大包天地与贤释有了奸情,越国公主本就在病中,听闻此事又心中大怒,因而就此撒手人寰。萧太后了解了来龙去脉,便立即下令赐死萧恒德。萧太后对冒犯其尊严者从不手软,由萧恒德一事便可见一斑。

萧太后的赏罚分明是一视同仁的,无论是儿女还是朝臣,一旦他们犯错或者背叛她,她就会立即出手处置,雷厉风行,绝不手软;而如果他们能够有所建树,甚至只要能循规蹈矩,她就会给予宠信与爱护。

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萧太后得封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三年后,萧太后感到圣宗处理政务的能力已经比较成熟,她自己的身体状况又日益低下,于是萧太后还政于圣宗。当年十二月,萧太后病情加重,不治身亡,享年五十七岁,谥号“圣神宣献皇后”,后来改谥为“睿智皇后”。

应当说,萧太后留给 历史 的,是辉煌的一页。她的一生也许并不完美,但她在辽国 历史 中的确称得上伟大。她的突出能力与业绩在 历史 中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萧太后的三个女儿

萧太后原名叫做萧绰,小名叫做萧燕燕,契丹族,在前段时间播出的《燕云台》里面,唐嫣饰演的角色就是萧太后,这部剧讲述了萧太后从早年到当上太后的经历,身为后族重臣萧思温之女,萧燕燕早年经历了很多磨难,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最终当上了萧太后。

萧太后有三个女儿,大女儿耶律观音女,封齐国公主;二女儿耶律长寿女,封卫国公主;三女儿耶律延寿女,封越国公主。

这三个女儿都有不同的命运,除了大女儿之外,其他两个女儿都是下嫁,因为大女儿的身份比较尊贵,在年轻的时候又比较聪明,又被叔叔萧思温待见,萧太后的女儿中,也只有耶律观音女许建了私城头下州——徽州,所以在当时大女儿的影响力比较大,地位也比较高,后来大女儿嫁给了萧继先,两个人育有一子两女。

二女儿耶律长寿女下嫁宰相萧排押,作为萧太后的第二个女儿,在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卫国公主有何功绩,在开泰六年耶律长寿女去世。

耶律延寿女封越国公主,下嫁萧恒德,萧恒德的哥哥就是萧排押,也就是二女儿耶律长寿女的丈夫,据史料记载,越国公主是在21岁的时候因病而死的,死后被追封赵国公主。

萧太后的三个女儿,最终嫁给了自己娘家,在现代被称为近亲结婚,在大辽的时候,近亲结婚是很普遍的存在,近前结婚从耶律阿保机开始就已经流行了,在《燕云台》里面好几位主角都是近亲结婚的。

燕云台这部剧是根据历史人物创作的,里面的很多剧情都和历史相符,萧太后早年的命运,其实也是掌握在自己父亲的手中,不过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手中。

萧太后的三位女儿的经历,除了大女儿比较勇敢之外,其他两个女儿都是资质平平。不过最终都逃不过被指婚的命运,毕竟在当时的时代,女子的婚姻大多都是父母决定的,甚至女子的婚姻可以拿来当作政治调节。

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女子的寿命并不是很长,在10多岁的时候可能就被指婚,活到三四十岁的时候病痛缠身,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就算是当公主也很难长寿,就像二女儿越国公主,21岁在如今是花季般的年龄,而越国公主却在21岁的时候因病而死。

看了唐嫣演的燕云台之后,感觉但凡有些思想而又不够果断的,最终的命运还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燕云台里面的萧太后做人做事都是有手段的,太后不是谁都能够当上,并且到如今史料对他的事迹记载的都比较清晰,一个女人持权,在古代是很少见的,萧太后就是其中之一。

萧太后一生嫁了哪几个皇帝 萧太后一生嫁给哪个男人

1、萧太后一生嫁了一个皇帝,萧太后嫁给了辽景宗耶律贤,耶律贤是辽朝第五位皇帝。萧思温和燕国大长公主耶律吕不谷育有三个女儿,她们后来分别嫁给了太祖系三支。长女萧胡辇,是辽穆宗的弟弟太平王耶律罨撒葛的王妃;次女嫁给了耶律李胡的长子耶律喜隐;幼女萧燕燕则做了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

2、据悉,萧太后一生就嫁了一个皇帝,那就是辽景宗耶律贤。耶律贤35岁病逝后,有人说萧太后为了和韩德让再续前缘,竟然以太后的身份嫁给了韩德让,其实这只是后世杜撰的罢了,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最多都是记载了两个人的关系暧昧,萧太后十分宠爱和看重韩德让,但从未说过两个人结婚。

3、辽朝皇室耶律氏和萧氏世为婚姻,皇后多为萧氏。我们一般说的萧太后,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妻子萧燕燕。萧燕燕名萧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

4、历史上,萧太后跟韩德让关系的确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暧昧,但却没有说他俩又结婚。辽景宗去世后,萧太后对韩德让说过这样的话,她说“我曾经许嫁于你,愿谐旧好”。从此之后,萧太后跟韩德让便形影不离,吃饭睡觉几乎都在一起,不是夫妻胜似夫妻。

5、萧太后是个拥有智慧和手段的女人,在她临朝执政的27年里,大辽繁荣昌盛,国运蒸蒸日上,没有萧太后的话,辽国可能早就覆灭了,可以说萧太后是辽国的支柱,她比很多男人都有魄力。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