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华铁路第一人。他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铁路工程技术专家。作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者,詹天佑被人们称作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新浪网评)
詹天佑先生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大气,表现了我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李四光评)
詹天佑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他对我国人民和古代科学家、工程师的伟大精神传统和创新才能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他遗留给我们今天科学技术界的伟大精神遗产。(方志钦评)
詹天佑主要贡献
詹天佑是我国最早的铁路工程师,于1861年生,广东南海人。1872年考入幼童赴美留学生,1878年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专修科深造。
1881年毕业返回祖国。这年,他20岁,风华正茂,才华横溢,归国后却不被重用。他向清朝当权者再三陈述,中国的铁路要由中国人来修,可慈禧却讲“中国修铁路非洋人不可!”外国人声称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需要40年,詹天佑根据当时的国力技术,提出由中国人修筑京张铁路,只需6年就能完成。
他虽遭到清朝官员的围攻,可从不退缩,据理力争。结果,詹天佑终于获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权力。从1905年开始,他带领人员,自己勘测、设计。在修建中,他带着助手攀悬崖,登峭壁,进行实地调查,终于找到了一条理想的线路。
青龙桥附近,因地形坡度太大,他就运用“人”字形折反线。詹天佑把办公地点搬到工地上,下决心“不打通隧道不回北京”。在无开山、抽水机器设备的情况下,他利用“竖井施工法”开挖了隧道,并缩短了工期。结果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铁路修建任务。1909年10月全线通车。
百度百科詹天佑
这篇课文讲述了詹天佑在政治背景黑暗的情况下,不怕困难,在经历了许多困难后终于修建完京张铁路的故事。人物简介如下詹天佑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
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毕业论文为《码头起重机研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历史背景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二百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他们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张天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曾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授课教师。1977年后曾任北京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总工程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应邀赴美国工作,先后担任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北卡州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北卡州三角科技园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上市公司基因实验技术公司顾问,从事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1995年起曾任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实验室主任、北京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首席专家、国际逆流色谱技术学术委员会核心成员、国际逆流色谱技术学术会议主席、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天然产物标样专业工作组常务副组长,我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REMCO)年会代表团成员、中国保
健协会行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大兴国家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药谷一号国际研发孵化园首席专家、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中国生物制药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博远欣绿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兼任国内外十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或校外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内外十多个科研院所的客座研究员。
詹天佑是中国清末、近代铁路工程专家,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原籍江西婺源县,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同治十一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了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留学美国。
詹天佑-铁路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
他带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78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中学的课程,考取美国著名理工大学伍斯特理工之后有相继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
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并撰写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威”号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
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改学驾驶海船,耽误了七八年。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才得以干他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开始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70多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的相继失败,他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
青龙桥站
詹天佑这一生最大贡献,就是在于他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
1905年,他担任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过八达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他处所未有。
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用两端凿进法开凿居庸关。京张铁路于1909年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后受聘川汉、粤汉铁路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总长365千米的铁路。
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1919年逝世。
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他还被称为“中国铁路第一人”。
从一个地主家的放牛娃,一个被受欺压的和尚,一个为命奔波的乞丐,一个战无不胜的乱世英豪,再到权倾天下的皇帝,所有身份都指向同一个人-明太祖朱元璋。这个贫家子弟,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决心,一步步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就了从朱重八到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人生。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凭借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从一个走投无路的游方和尚,到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历经十多年,开创帝国,走上九五至尊的皇帝宝座。他的经历,在我国历代开国帝王中独一无二,充满传奇色彩。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朱元璋在家排行老四家族里排行老八故称重八。
朱元璋这个人啊,虽然出身贫苦,但他绝对不是一般人。年轻时吃了太多苦了,他的挫败精神是刻到骨子里的,吃苦从小吃到大,这种吃苦精神也成就了他,那么多牛人,吃点苦就挫败,那里能成就大事。
年轻的时候家乡闹瘟疫父母死了,家里也没钱买棺材也没钱,甚至连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还是靠,邻居分给他一块坟地用几件破衣服把父母安葬了。之后老朱告别家乡踏上了创业之旅。
老朱在走投无路之下(实际上是吃不上饭了)到寺庙剃度当了和尚,一天敲经念佛,洗衣烧饭,没事还要挨老和尚的叼,不久就开始闹饥荒,寺庙吃不上饭就让和尚们出去化缘,老朱只好离开寺庙。
老朱边走边乞讨,一直走到合肥,在外面漂了三年多,见了不少世面,之后回到寺庙(你说你还回来干嘛)。
之后参加了红巾军,老朱小伙伴叫他去的,老朱成功入伍,那真是机智灵敏、英勇果敢、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是谁呢,通俗说就是老朱老板,员工干得好老板肯定高兴啊。
老朱很快就升职了,还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他,(怎么感觉像迎娶白富美呢)老朱是爱的很啊,这马氏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慈孝高皇后马氏
这下老朱干活更拼命了,回乡招工,年少时的小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纷纷投靠。
郭子兴十分高兴,又给老朱升职了,老朱也是十分感激。
1352年到1353年元氏集团,派兵阻击,濠州被从徐州派来的元军所包围。元军野战指挥官(中书左丞)、水利专家贾鲁(他在1351年曾领导治河工程)。
贾鲁死后,使濠州解了围,郭子兴不想让老朱卷入濠州的派系斗争,这是独立活动的起点。
接下来的战斗中,拔掉了南边的定远县城,向最南边出发,沿途收容了大量的逃兵和败兵。
到了年底占领了滁州,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大本营,当时的兵力据说有三万多人,并且开始凑集自己的一个管理班子。
李善长,是他的第一个顾问,于1354年投靠朱元璋,他以历史为教训,开始影响这位热心向学的学子。
1355年郭子兴去世,濠州集团大乱,几个高层另起炉灶。1355年渡江战役开始行动,郭子兴的在世的年长儿子和张天佑被杀,这样就去掉了朱元璋的两位顶头上司。整个指挥权此时就由他一人掌握了。
1356年4月10日,经过多次接战之后朱元璋终于拿下了南京。并改为应天。
大破陈汉,朱元璋以应天为中心,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
1363年,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 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在吞并陈友谅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失败被俘后,自缢而死,东吴灭亡。
1367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 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
老朱马上就创业成功了,(码字太累了)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是当时社会最低层,经过自己的努力拼搏,登上皇位的传奇人物,实现了草根逆袭。无疑,他成功了。从乞丐到皇帝,这中间的苦恐怕只有朱元璋一个人知道。
中国人。这有他的资料
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英文名Jeme Tien Yow,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土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归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是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静电是一种因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等引发的自然物理现象,为什么一到冬天,就会感觉静电特别多呢?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天气干燥,空气和人体导电能力差,物质之间容易摩擦生电的缘故。
为确保实验的精确性,在进行下个实验前,专家特意用手擦拭了一遍尺子,“导走“其携带的电荷。接下来,记者又分别测试了羽绒服和手套产生的静电电压。其中,羽绒服里层和毛领分别与尺子多次摩擦后,静电电位计显示电压为2400伏和6500伏;而手套外层的静电电压为5000伏,里层为6700伏!随后,记者又用一条纯棉的毛巾和尺子多次摩擦,结果用静电电位计测出电压仅为630伏。
由此可见,腈纶毛衣产生的静电最大,是手套、羽绒服,而纯棉毛巾的静电最小。也由此证明,纯棉材质的确能够减少静电的产生。
那么,动辄就高达数千伏的静电,
为什么电不死人?
专家表示,只有当电荷转移,产生电流,才可能对人造成伤害,而所谓静电,是一种不流动的电荷。南京工业大学数理学院物理系副主任张天佑告诉记者“实际上对人真正产生危害的是电流,如果是0.1安的电流,通过人体一秒的时间就可以将人电死,而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静电场,它的强度上千伏,也不会对人产生伤害。”
静电无处不在危害大易伤身
,专家解释,在某些情况下,静电的危害非常大!
在浙江、陕西等地都曾发生过因衣服静电导致加油站起火的案例。
专家表示,当人身上的静电发生电荷转移时,会有火花放电,而加油站空气中又有很多易燃颗粒,提供了易燃环境,原理就跟打火机一样,从而酿成火灾。
而造纸厂、面粉厂、粮食加工厂等场所,空气中聚集的粉尘颗粒遇到静电火花,也可能引发爆炸。
,如果人体长期受静电干扰,还可能引发脸部红斑、色素沉着、心率异常、心脏早搏等疾病。
好啊。。我国近代有位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就 叫詹天佑,呵呵、、就是姓的字不一样,,没准以后他也会很有成就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