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扩展资料
严嵩父子的下场是,严嵩被没收了家产罢官回乡,两年后在家乡病死。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被世宗皇帝下令斩首。
1564,严世蕃被御史弹劾。世宗皇帝听完了以后大发雷霆,随即下令把严世蕃逮捕下狱。1565年结案,严世蕃被斩。
1562年,有人给世宗皇帝介绍了一位道士,一天道士在与皇帝的谈话中说今天会有奸臣来向皇上禀报事情,这个时候刚好严嵩路过。
世宗皇帝早已经对严嵩父子心生厌恶,而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两年后病死,终年八十七岁。
严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严嵩是哪个朝代的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严嵩是哪个朝代的
严嵩(1480-1567),是明朝重要权臣,也是明朝人。
人物简介
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权臣之一。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
严嵩生平
中进士
严嵩自幼聪颖好学,其父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
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县试拔擢超群,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严嵩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直在他雄心壮志的时候,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的退官10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高攀夏言
及后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严嵩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明世宗时,世宗沉迷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政事漠不关心,朝中事务皆交由朝臣处理。礼部尚书夏言得到世宗的宠信,又是严嵩的同乡,于是严嵩拼命讨好夏言。
一日严嵩在家中设宴,并邀请夏言,但夏言辞不赴宴,于是严嵩跑到夏言家门前,撩起衣袍,跪在夏府前。夏言不好意思再三谢绝,便到严嵩家中赴宴。自此以后,严嵩成为了夏言的知己,并向多方推荐严嵩。有了夏言的引荐,严嵩自此步步高升,并深得世宗喜爱。嘉靖十五年(1536年),夏言升任内阁首辅,严嵩被提拔为礼部尚书。
反咬夏言
夏言自视甚高,渐不为明世宗所喜。一日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并不戴上;但严嵩每次出朝都会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世宗见状,越喜严嵩而嫌夏言。
严嵩晋升为太子太傅,羽翼已丰,开始攻击夏言,严嵩又怂恿世宗罢黜夏言。夏言被罢后,严嵩为所欲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但世宗遇事只召严嵩。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许赞以老病去职,张璧去世,世宗再度起用夏言。这时夏言知道严嵩的`为人,处处小心防范。严嵩表面上对夏言谦恭,但怀恨在心。日后严嵩再以青词夺回世宗的信任。
后来,严嵩握着鞑靼入侵中原的机会,迫害夏言。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鞑靼入侵河套(今宁夏和内蒙古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陕西总督曾铣发兵夺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筑一段边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此举得到夏言的支持。夏言向朝廷举荐曾铣,并与之商讨计划。
明世宗决心夺回河套,并褒扬曾铣。此时严嵩买通皇帝近待,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三月,曾铣被杀,妻子流放两千里,夏言下狱,后来严嵩利用传言,使世宗“得知”夏言毁谤自己,同年十月,夏言被斩首,夏言的亲信或贬或罚。
父子权倾天下
夏言死后,严嵩独揽大权,所有政事悉由严嵩裁决。此时除了严嵩、道士和左右近侍外,基本上没人见过世宗的一面。
严嵩成为内阁首辅后,继续讨好世宗,世宗赐“忠勤敏达”银印。后来,严嵩年老,提拔其子严世蕃协助掌权,严世蕃成为工部侍郎。严世蕃收买世宗左右宦官,把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一举一动都汇报严世蕃。大臣干脆叫他们为“大丞相”与“小丞相”。有大臣讥称“皇上不能没有严嵩,严嵩不能没有儿子。”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严嵩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国家都没有我富有啊!”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嘉靖四十一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开始产生厌恶之感。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两年后病卒。
严嵩是明朝时期的人物。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袁州府分宜介桥村(今江西省分宜县)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诬害夏言,再任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
隆庆元年(1567年),87岁的严嵩贫病交加,把持朝政20多年后,在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死去,挤进《明史·奸臣传》。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文学作品
著有《钤山堂集》《钤山诗选》《直庐稿》《直庐稿续》《南还稿》《留院逸稿》《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等数十种,共计200多万字,其中诗作1300多首,仅吟诵明月山(原仰山)、宜春台、仙女湖、毓秀山、玉山、龙虎山、钤山、大岗山等名胜诗文就有200多篇(详见《严嵩趣闻逸事》)。
严世蕃这个名字,也许大家还觉得陌生,要说起他父亲的名字,就绝对不陌生了。严世蕃的父亲,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严嵩。严嵩是嘉靖朝首辅,因为善写青词而受到嘉靖帝重用,因而在嘉靖朝权倾一时。《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严嵩与其妻子的感情极好,中间没有夹杂着姬妾,二人育有二女一子,严世蕃是严嵩独子。据传严世蕃此人极为聪慧,博文通才,特别擅长引经据典,据理以论。嘉靖皇帝是一个喜好读史书经典之人,因而严世蕃很得嘉靖皇帝喜爱。
“严嵩”是明朝嘉靖皇帝。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明朝权臣。成化十六年(1480)正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
严嵩自幼聪颖好学,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县试拔擢超群,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殿试中二甲进士,进入翰林院任侍读。时的著名作家李梦阳称“如今词章之子,翰林诸公,严惟中(严嵩字)为最。”
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严嵩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六十三岁拜相入阁,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八十三岁退休回归故里,八十六岁遭遇儿杀抄家之难,两年而殁,享年八十七岁。
1、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其子严世藩代笔,严世藩极为擅长写青词),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
2、《明史》把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说他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多年来,有关严嵩是否大奸臣,仍然争议不休。来自严嵩故乡分宜的学者,包括严曰文、严小平等人却对严嵩的评价采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他也具有忠君爱民,知人善用的一面,而且政绩卓著。
严嵩是明朝时期人物。
严嵩是明朝嘉靖时期著名的大奸臣,嘉靖皇帝痴迷于炼丹药,国家大事都掌握在严嵩的手中。在严嵩掌权期间,他铲除异己,陷害忠良,还无节制地收刮民脂民膏,整个大明被严嵩搞得乌烟瘴气的。奸臣总会有倒台的那么一天,最终严嵩被他的政敌们扳倒,并且被没收了全部家产,严嵩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生平
严嵩掌握大权的时候,徐阶的官职可比严嵩低多了。刚开始的时候徐阶还跟严嵩对着干,不过时间一长,徐阶就发现严嵩经常找自己的麻烦。于是徐阶不得不改变对严嵩的计策,转而开始迎合严嵩,为了讨好严嵩,徐阶甚至将自己的孙女送给严嵩当小妾。
就在严嵩对徐阶放松警惕的时候,徐阶就开始露出他凶狠的獠牙。在徐阶迎合严嵩的,他也同样迎合嘉靖皇帝,专门挑嘉靖皇帝喜欢听的话讲,并且陪伴皇帝炼丹,徐阶一步步获得嘉靖的信任,地位也一步步提高。最终徐阶取代严嵩,成了嘉靖皇帝最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