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叫义渠君之魏,出自战国策,题主打错了。
义渠君之魏,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不得复过矣,请谒事情。”义渠君口“愿闻之。”对曰“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艹热)获君之国;中国为有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也。”义渠君曰“谨闻令。” 居无几何,五国伐秦。陈圳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王不如赂之以抚其心。”秦王曰“善。”因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乃公孙衍之所谓也。”因起兵袭秦,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
义渠国的国君来到魏国,公孙衍对他说“道路遥远,今后我不太可能再看到您了,请让我告诉您事情的实情。”义渠君说“愿意听听您的意见。”公孙衍说“如果关东六国对秦国不发生讨伐的事情,那么秦国就将毁灭您的国家;如果关东六国对秦国发起战事,那么秦国就将很快地赠送贵重的礼物,来事奉贵国,以求得贵国的援助。”义渠君说“太受教益了。”
过了没有多久,齐、宋、韩、魏、赵五国联合攻打秦国。陈轸对秦王说“义渠君是蛮夷之地的最贤能的舀君,大王不如赠送财物去安抚他的心。”秦王说;“很好。”于是拿出锦绣一千匹,漂亮的女子一百人,赠送给了义渠君。
义渠君招集臣子们计议说“这就是公孙衍所说的情况了。”于是出兵袭击秦国,秦兵在李帛这个地方遭到惨败。
一齐助楚攻秦章
齐阻力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懽,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臣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懽,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谷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臣可以言乎?”王曰“可矣。”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事)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章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
(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三秦惠王死公孙衍欲穷张仪章
秦惠王死,公孙衍欲穷张仪。李雠谓公孙衍曰“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公用之,则诸侯必见张仪无秦矣!”
四义渠君之魏章
义渠君之魏,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不得复(过)获君之国;中国为有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使事君之国也。”义渠君曰“谨闻令。”
居无几何,恶果伐秦。陈轸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王不如赂之以抚其心。”秦王曰“善。”因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乃公孙衍之所谓也。”因起兵袭秦,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
五医扁鹊见秦武王章
医扁妾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六秦武王谓甘茂章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
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限,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愿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者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
原文是“王不如赂之以抚其心”。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大王不如赠送给他财物去安抚他的心。
义渠君之魏,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不得复过矣,请谒事情。”义渠君口“愿闻之。”对曰“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艹热)获君之国;中国为有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也。”义渠君曰“谨闻令。” 居无几何,五国伐秦。陈圳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王不如赂之以抚其心。”秦王曰“善。”因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乃公孙衍之所谓也。”因起兵袭秦,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
义渠国的国君来到魏国,公孙衍对他说“道路遥远,今后我不太可能再看到您了,请让我告诉您事情的实情。”义渠君说“愿意听听您的意见。”公孙衍说“如果关东六国对秦国不发生讨伐的事情,那么秦国就将毁灭您的国家;如果关东六国对秦国发起战事,那么秦国就将很快地赠送贵重的礼物,来事奉贵国,以求得贵国的援助。”义渠君说“太受教益了。”
过了没有多久,齐、宋、韩、魏、赵五国联合攻打秦国。陈轸对秦王说“义渠君是蛮夷之地的最贤能的舀君,大王不如赠送财物去安抚他的心。”秦王说;“很好。”于是拿出锦绣一千匹,漂亮的女子一百人,赠送给了义渠君。
义渠君招集臣子们计议说“这就是公孙衍所说的情况了。”于是出兵袭击秦国,秦兵在李帛这个地方遭到惨败。
义渠,又称仪渠、戎,古代部族国家,活跃于今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在殷商末年形成国家,逐步定居。至战国时代,占有今天的陕西省北部、甘肃省北部和宁夏等地,与秦国形成对抗关系,被秦国所灭。传统上将他们列为西戎之一。
义渠起源不详。岑仲勉根据语言学及火葬习俗等,考证他们可能是吐火罗族的分支,起源于印度,移往新疆,在春秋时代移居到陇西居住。林沄指出,先秦戎狄部落是由先秦华夏人群分裂出来的一支,而在体质人类学上,戎狄属于蒙古人种东亚型,与蒙古人种北亚型的匈奴等游牧民族分属不同的族群,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按照《竹书纪年》记载,义渠在商朝末年时己经出现,周公季历在武乙三十年时奉命讨伐义渠得胜。后义渠在秦穆公时一度臣服于秦国。
《史记》中记载”义渠”的出现时间是在战国初年秦厉公时,当时义渠前来秦国进贡。其后义渠逐渐定居下来,吞并周边部落,强大起来,与秦国发生冲突(”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义渠入侵秦国,军队一度抵达渭河。
兴衰
秦伯驷七年(前331年),义渠发生内乱,秦国以帮助平乱为名乘机出兵,义渠开始衰落。十一年(前327年),义渠向秦国称臣,秦国建立义渠县。义渠新王位定之后,并不甘心臣服秦国,前往中原访问魏国,寻求共同反对秦国的机会(《战国策·义渠君之魏》。秦伯驷后元七年(前318年),楚国、魏国、韩国、齐国、赵国、燕国六国合力攻秦,义渠乘机起兵,击败秦军”于李帛之下”(《史记》、《战国策》)。
灭亡
义渠的灭亡有二说 一说秦国在击败六国联军后,回师讨伐义渠,后元十一年(前314年),夺取其二十五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义渠乘丧谋叛,被秦军击败。武王死后,秦昭王年幼继位,秦国一度内乱,义渠乘机重新崛起。义渠王与秦昭王之母宣太后私通,生下儿子。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秦国随即出兵灭义渠,将义渠逐出黄河以南地区,在其地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并在边境开始修建长城。
另一说在秦惠王时代,义渠国打败了秦国。秦昭王为了报仇,用欺诈手段杀了义渠王,并且发动军队攻打义渠国,实际上义渠国已经灭亡。(见《战国策”范睢说秦王”》)范睢至秦,王庭迎,谓范睢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秦王当时很想攻击义渠。宣太后攻打义渠,只是消灭残部。
义渠国的国君来到魏国,公孙衍对他说“道路遥远,今后我不太可能再看到您了,请让我告诉您事情的实情。”义渠君说“愿意听听您的意见。”公孙衍说“如果关东六国对秦国不发生讨伐的事情,那么秦国就将毁灭您的国家;如果关东六国对秦国发起战事,那么秦国就将很快地赠送贵重的礼物,来事奉贵国,以求得贵国的援助。”义渠君说“太受教益了。”
过了没有多久,齐、宋、韩、魏、赵五国联合攻打秦国。陈轸对秦王说“义渠君是蛮夷之地的最贤能的舀君,大王不如赠送财物去安抚他的心。”秦王说;“很好。”于是拿出锦绣一千匹,漂亮的女子一百人,赠送给了义渠君。
义渠君招集臣子们计议说“这就是公孙衍所说的情况了。”于是出兵袭击秦国,秦兵在李帛这个地方遭到惨败。
定 价¥19.80
作 者(西汉)刘向 编著
出 版 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1
版 次1
页 数319
字 数330000
印刷时间2011-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 9 7 8 7 5 4 8 4 0 3 8 5 2
包 装平装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著作。西汉刘向将其编定为三十三篇,并为之命名。
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一部史书,是一部传世经典。
苏秦以连横说秦(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
冯谖客孟尝君(成语狡兔三窟、高枕无忧的来源)
赵且伐燕(成语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渔翁之利的来源)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240年间,12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记载的策士们游说诸侯国的言论资料。全册书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以及相互倾轧的阴谋诡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起三家分晋,下至楚汉之争二百多年中,各诸侯国之间和各国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昏庸腐朽,以及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些都为研究战国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周策
【卷一·东周】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秦攻宜阳
东周与西周战
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欲为稻
昭献在阳翟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楚攻雍氏
周最谓石礼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温人之周
或为周最谓金投
周最谓金投
石行秦谓大梁造
谓薛公
齐听祝弗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为周最谓魏王
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
赵取周之祭地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周共太子死
三国隘秦
昌他亡西周
昭翥与东周恶
严氏为贼
【卷二·西周】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
雍氏之役
周君之秦
苏厉谓周君
楚兵在山南
楚请道于二周之间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秦召周君
犀武败于伊阙
韩魏易地
秦欲攻周
宫他谓周君
谓齐王
三国攻秦反
犀武败
秦策
【卷三·秦一】
卫鞅亡魏入秦
苏秦始将连横
秦惠王谓寒泉子
泠向谓秦王
张仪说秦王
张仪欲假秦兵以救魏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张仪之残樗里疾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
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陈轸去楚之秦
【卷四·秦二】
齐助楚攻秦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秦惠王死公孙衍欲穷张仪
义渠君之魏
医扁鹊见秦武王
秦武王谓甘茂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
甘茂攻宜阳
宜阳未得
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于韩
秦王谓甘茂
甘茂亡秦且之齐
甘茂相秦
甘茂约秦魏而攻楚
陉山之事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卷五·秦三】
薛公为魏谓魏冉
秦客卿造谓穰侯
魏谓魏冉
谓魏冉曰和不成
谓穰侯
谓魏冉曰楚破秦
五国罢成睾
范子因王稽入秦
范睢至秦
范睢曰臣居山东
应侯谓昭王
秦攻韩围陉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谓应侯曰君禽马服乎
应侯失韩之汝南
秦攻邯郸
蔡泽见逐于赵
【卷六·秦四】
秦取楚汉中
薛公入魏而出齐女
三国攻秦入函谷
秦昭王谓左右
楚魏战于陉山
楚使者景鲤在秦
楚王使景鲤如秦
秦王欲见顿弱
顷襄王二十年
或为六国说秦王
【卷七·秦五】
谓秦王曰章
秦王与中期争论章
献则谓公孙消章
楼忤约秦魏章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章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章
文信侯出走章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章
齐策
【卷八·齐一】
楚威王战胜于徐州
齐将封田婴于薛
靖郭君将城薛
靖郭君谓齐王
靖郭君善齐貌辨
邯郸之难
南梁之难
成侯邹忌为齐相
田忌为齐将
田忌亡齐而之楚
邹忌事宣王
邹忌修八尺有余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楚将伐齐
秦伐魏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
【卷九·齐二】
韩齐为与国
张仪事秦惠王
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昭阳为楚伐魏
秦攻赵
权之难齐燕战
秦攻赵长平
或谓齐王
【卷十·齐三】
楚王死
齐王夫人死
孟尝君将入秦
孟尝君在薛
孟尝君奉夏侯章
孟尝君燕坐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
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
齐欲伐魏
国子曰秦破马服君之师
【卷十一·齐四】
齐人有冯谖者
孟尝君为从
鲁仲连谓孟尝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
齐宣王见颜斶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齐王见田骈
管燕得罪齐王
苏秦自燕之齐
苏秦谓齐王
【卷十二·齐五】
苏秦说齐闵王
【卷十三·齐六】
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
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燕攻齐齐破
貂勃常恶田单
田单将攻狄
濮上之事
齐闵王之遇杀
齐王建入朝于秦
齐以淖君之乱
楚策
【卷十四·楚一】
齐楚构难
五国约以伐齐
荆宣王问群臣
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
邯郸之难
江尹欲恶昭奚恤于楚王
魏氏恶昭奚恤于楚王
江乙恶昭奚恤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
江乙说于安陵君
江乙为魏使于楚
郢人有狱三年不决
城浑出周
韩公叔有齐魏
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
楚王问于范环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张仪相秦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卷十五·楚二】
魏相翟强死
齐秦约攻楚
术视伐楚
四国伐楚
楚怀王拘张仪
楚王将出张子
秦败楚汉中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女阿谓苏子
【卷十六·楚三】
苏子谓楚王
苏秦之楚三日
楚王逐张仪于魏
张仪之楚贫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
张仪逐惠施于魏
五国伐秦
陈轸告楚之魏
秦伐宜阳
唐且见春申君
【卷十七·楚四】
或谓楚王
魏王遗楚王美人
楚王后死
庄辛谓楚襄王
齐明说卓滑以伐秦
或谓黄齐
长沙之难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客说春申君
天下合从
汗明见春申君
楚考烈王无子
虞卿谓春申君
赵策
【卷十八·赵一】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张孟谈既固赵宗
晋毕阳之孙豫让
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
秦韩围梁燕赵救之
腹击为室而钜
苏秦说李兑
赵收天下且以伐齐
齐攻宋奉阳君不欲
秦王谓公子他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
甘茂为秦约魏以攻韩宜阳
谓皮相国
或谓皮相国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
【卷十九·赵二】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秦攻赵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武灵王平昼间居
王立周绍为傅
赵燕后胡服
王破原阳以为骑邑
【卷二十·赵三】
赵惠文王三十年
赵使机郝之秦
齐破燕赵欲存之
秦攻赵蔺离石祁拔
富丁欲以赵合齐魏
魏因富丁且合于秦
魏使人因平原君请从于赵
平原君请冯忌
平原君谓平阳君
秦攻赵平原君使人请救于魏
秦赵战于长平
秦围赵之邯郸
说张相国
郑同北见赵王
建信君贵于赵
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
或谓建信君
苦成常谓建信君
希写见建信君
魏魀谓建信君
秦攻赵鼓铎之音闻于北堂
齐人李伯见孝成王
【卷二十一·赵四】
为齐献书赵王
齐欲攻宋
齐将攻宋而秦楚禁之
五国伐秦无功
楼缓将使
虞卿请赵王
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
三国攻秦赵攻中山
赵使赵庄合从
翟章从梁来
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
冯忌请见赵王
客见赵王
赵使姚贾约韩魏
魏败楚于陉山
秦召春平侯
赵太后新用事
秦使王翦攻赵
魏策
【卷二十二·魏一】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韩赵相难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西门豹为邺令
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魏公叔痤为魏将
魏公叔痤病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齐魏约而伐楚
苏秦拘于魏
陈轸为秦使于齐
张仪恶陈轸于魏王
张仪欲穷陈轸
张仪走之魏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
张子仪以秦相魏
张仪欲并相秦魏
魏将相张仪
楚许魏六城
张仪告公仲
徐州之役
秦败东周
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
公孙衍为魏将
【卷二十三·魏二】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
苏代为田需说魏王
史举非犀首于王
楚王攻梁南
魏惠王死
五国伐秦无功而还
魏文子田需周宵相善
魏王令惠施之楚
魏惠王起境内众
惠施为韩魏交
田需贵于魏王
田需死
秦召魏相信安君
秦楚攻魏围皮氏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卷二十四·魏三】
秦赵约而伐魏
芒卯谓秦王
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华军之战
齐欲伐魏
秦将伐魏
魏将与秦攻韩
叶阳君约魏
秦使赵攻魏
魏太子在楚
【卷二十五·魏四】
献书秦王
八年谓魏王
魏王问张旄
客谓司马食其
魏秦伐楚
穰侯攻大梁
白珪谓新城君
秦攻韩之管
秦赵构难而战
长平之役
楼梧约秦魏
芮宋欲绝秦赵之交
为魏谓楚王
管鼻之令翟强与秦事
成阳君欲以韩魏听秦
秦拔宁邑
秦罢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
周肖谓宫他
周最善齐
周最入齐
秦魏为与国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
魏攻管而不下
魏与龙阳君共船而钓
秦攻魏急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韩策
【卷二十六·韩一】
三晋已破智氏
大成午从赵来谓申不害于韩
魏之围邯郸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宣王谓摎留
张仪谓齐王
楚昭献相韩
秦攻陉
五国约而攻秦
郑彊载八百金入秦
郑彊之走张仪于秦
宜阳之役
秦围宜阳
公仲以宜阳之故仇甘茂
秦韩战于浊泽
颜率见公仲
韩公仲谓向寿
或谓公仲曰听者听国
韩公仲相
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
或谓魏王王儆四彊之内
观鞅谓春申
公仲数不信于诸侯
【卷二十七·韩二】
楚围雍氏五月
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于秦
公仲为韩魏易地
锜宣之教韩王取秦
襄陵之役
公叔使冯君于秦
谓公叔曰公欲得武遂于秦
谓公叔曰乘舟
齐令周最使郑
韩公叔与几瑟争国郑强为楚王使于韩
齐明谓公叔
公叔将杀几瑟
公叔且杀几瑟
谓新城君曰
胡衍之出几瑟于楚
几瑟亡之楚
冷向谓韩咎
楚令景鲤入韩
韩咎立为君而未定
史疾为韩使楚
韩傀相韩
【卷二十八·韩三】
或谓韩公仲
或谓公仲曰今有一举
韩人攻宋
或谓韩王
谓郑王
东孟之会
韩阳役于三川而欲归
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
或谓韩相国
公仲使韩珉之秦求武隧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请攻魏
客卿为韩谓秦王
韩珉相齐
或谓山阳君
赵魏攻华阳
秦招楚而伐齐
韩氏逐向晋于周
张登请费绁
安邑之御史死
魏为九里之盟
建信君轻韩熙
段产谓新城君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燕策
【卷二十九·燕一】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秦
权之难燕再战不胜
燕文公时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谓燕王
宫他为燕使魏
苏秦死
燕王哙既立
初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
苏代过魏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齐伐宋宋急
苏代谓燕昭王
燕王谓苏代
【卷三十·燕二】
秦召燕王
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
奉阳君告朱讙与赵足
苏代为燕说齐
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
陈翠合齐燕
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
燕饥赵将伐之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或献书燕王
客谓燕王
赵且伐燕
齐魏争燕
【卷三十一·燕三】
齐韩魏共攻燕
张丑为质于燕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宋卫策
【卷三十二·宋卫】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
公输般为楚设机
犀首伐黄
梁王伐邯郸
谓大尹曰
宋与楚为兄弟
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
宋康王之时
智伯欲伐卫
智伯欲袭卫
秦攻卫之蒲
卫使客事魏
卫嗣君病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卫人迎新妇
中山策
【卷三十三·中山】
魏文侯欲残中山
犀首立五王
中山与燕赵为王
司马憙使赵为已求相中山
司马憙三相中山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主父欲伐中山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
乐羊为魏将
昭王既息民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