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袁殊的后代情况?伪装者明楼原型人物介绍

  • 生活知识
  • 2023-05-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袁殊的后代情况

袁殊有5个子女。
1940年与第一任妻子马景星离婚后,大女儿袁曦改名马元曦。抗战胜利后,他离开上海到了解放区,改名曾达斋,有名的“汉奸袁殊”从此消失。他与第二任妻子王端(原名端木文琳)的四个孩子也随之改名。
1955年袁殊被捕时,王端已经与他离婚,住在上海。
22岁的大女儿马元曦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二女儿曾昭12岁,三女儿曾曜11岁,大儿子曾龙10岁,小儿子曾虎9岁。几个年幼的孩子住在北京南长街勤劳胡同20号院子里。

伪装者明楼原型人物介绍

电视剧《伪装者》中明楼的原型人物是袁殊。袁殊学名袁学易,出生于湖北黄冈,曾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被誉为“东方佐尔格”。

袁殊1911年出生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原名袁学易,又名袁学艺,还有碧泉、袁逍逸、严军光、曾达斋等别名。袁殊才从小华横溢,一路成长也十分优秀。他办过报纸、杂志,做过记者、,也写过剧本,做过社长。袁殊从最初的新闻工作者慢慢转变成了情报人员。

袁殊五重身份的演变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时年14岁的袁殊加入了国民党,担任江南别动军司令秘书,其后留学日本。

1931年20岁的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央特科情报人员,第二年便成功打入成功打入中统内部,在中统”工作“期间,因为精通日语被岩井英一成功的成为了日方情报员。

1937年因为与与黄金荣、杜月笙同辈的“通”字辈兄弟而被戴笠接见,成为了军统的一员,以此集齐了五重身份。

1955年袁殊受“潘汉年案”的牵连长达27年的牢狱之灾,69岁刑满释放,两年后被平反,自此才清白的生活。1987年病重离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在戴笠眼皮底下活动的红色特工,身兼五重身份,曾任军统中将

民国时期,最为风云的特务头子,毫无疑问就是戴笠,戴笠一生精于特务工作,被誉为民国“特工王”,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和能力,在我军红色特工 历史 上,也有一位绝无仅有的优秀特工,他曾在戴笠眼皮下活动,而戴笠从未察觉,他就是袁殊。

提到袁殊这个名字,也许大家很陌生,在共和国革命功臣的丰碑上,袁殊这两个字熠熠生辉。

袁殊是湖北蕲春人,1911年出生,他的父亲叫袁晓岚,是同盟会的老会员,因为父亲的缘故,袁殊从小也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1925年,14岁的袁殊参加了上海的工人大游行,走在了革命的前列,他之后还参加了北伐,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袁殊前往日本。

在日本,袁殊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在校期间,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开始向其靠拢,1931年,袁殊回到上海,他创办了《文艺新闻》周刊,这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其中一个团体,鲁迅对此也帮助许多,同年10月,经过考察,潘汉年亲自吸收袁殊入党。

众所周知,潘汉年在上海做的就是地下工作,袁殊入党后,成为了潘汉年的下属,这也就是说明,袁殊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灰色人生,在入党时,潘汉年对他说 “你加入的是秘密前卫组织,普通组织成员是不知道你的身份的,今后要渐渐退去红色,伪装成灰色小市民,寻机打入敌人内部。”

1932年,袁殊按照党组织的要求,通过自己的表哥贾伯涛,进入了上海 社会 局,局长是吴醒亚,吴醒亚跟国民党内部的CC系,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关系很不错。

1933年,吴醒亚成立了中统CC系秘密小派别“干社”,与之对立的,就是军统的前身“复兴社”

袁殊被吴醒亚任命为情报股股长,行动股股长则是李士群,之后的汉奸头子。

经过王子春的巧妙安排,袁殊结束了日本驻沪领事馆外交官岩井英一,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袁殊认识岩井英一后,岩井英一向袁殊提出条件,要他每个月都给日方提供情报,而日方则每个月给他200元的“交通费”

袁殊将此事告诉王子春后,王子春当即要他答应,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内部。

袁殊由此又有了新的身份,日本外务省的情报人员,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时,为了增加自身的保护,中共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建议他加入青洪帮,袁殊认为可以,在父亲好友胡抱一的安排下,袁殊加入青洪帮,成为了“通”字辈成员。

胡抱一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早先年间曾当过孙中山五年的卫士,后来又在上海结识了胡宗南,戴笠,王亚樵等人,他们还结为了异性兄弟,因为资历,胡抱一在洪帮的地位很高,人称“胡二爷”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袁殊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抗击队伍取得了许多关于日军兵力部署的情报,随着战争的深入,上海沦陷成为既定事实,军统头子戴笠在离开时,决定派人在上海潜伏。

戴笠找到了自己的老友杜月笙,在杜月笙的介绍下,袁殊是最合适的人选,戴笠前来拜访袁殊,当天袁殊没在家里,后来妻子告诉他此事后,袁殊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他立刻汇报给潘汉年。

潘汉年认为,戴笠前来拜访的原因,很大概率上是要袁殊为他做事,潘汉年从多方考虑后,要袁殊答应戴笠的要求,因为这样他可以更好的为党组织工作。

袁殊见到戴笠第一面,戴笠问他“你现在靠什么生活?”袁殊早已想好对策“靠老婆生活。”戴笠再问“那你就给我做事。”袁殊问做什么,戴笠说“留日学生不做抗日工作做什么?”

袁殊答应了戴笠的要求,戴笠给他的任务是,无论何时,都不能离开上海,要无所不能的搜集日军情报,为了让袁殊更好的工作,戴笠还给了袁殊一个军统少将的职务,是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组长。

在其位,谋其政,袁殊便利用自己军统少将的身份,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负责锄奸。

1938年,袁殊曾亲自策划,将日本海军于上海的一个仓库给炸毁,随后,他还安排人刺杀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和伪大民会会长冯心如,这两人都是汉奸。

当初的同事李士群,这时已经投靠日本人,成为了汪伪政府的特务头子,军统在上海与汪伪政府特工交战时,李士群派人杀了不少军统的人,这让戴笠一直对他咬牙切齿,1938年秋天,戴笠在香港召见袁殊,交给他一项任务,要他不择手段的除掉李士群。

回到上海,袁殊便开始行动,那个时候,军统上海站站长王天木不巧被李士群抓住,王天木叛变,供出了袁殊的名字,李士群当即派人将袁殊给抓了,袁殊这个时候并不慌张,他的老上司,岩井英一这时出面,以袁殊是外务省的人,将他通过渠道给放了。

当时的岩井英一地位不低,是日本上海领事馆副总领事。

岩井英一在上海的最大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为日军搜集情报,岩井英一想要成立一个特别训练班,秘密培训一批情报人员,对于教官,岩井英一找到了袁殊。

袁殊向潘汉年汇报后,潘汉年认为,这正好也可以帮助中方搜集日方情报,因而表示允许,就这样,袁殊在岩井英一的支持下,组建了“兴亚建国运动”,虽然是日方牌子,在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由潘汉年安排的,我党地下特工。

为了不让失去和军统的关系,潘汉年还要袁殊给戴笠写一封信,说他被日军逮捕是因为王天木的叛变,而不是他的主动,如今出狱,他愿意继续为戴笠,为军统工作。

戴笠对袁殊的话,没有怀疑,因为当初他找袁殊的原因,就是袁殊在日本方面交际广,如今袁殊和岩井英一的关系这么好,戴笠高兴还来不及,,戴笠托人回话给袁殊,要他继续为军统工作。

就这样,袁殊利用自己军统,日本外务省工作人员等身份,巧妙的为我党组织,送了一封封情报。

1942年,袁殊受邀前往日本访问,日本外务省头子野春吉三郎向他们表示 当前的国策,是准备诱降蒋介石,建立一个以日本国为主体的大东亚共荣圈,日军要南进。

得到这个消息,袁殊显得很震惊,他当即将情报传给潘汉年,党中央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情报,随后,党中央将情报传递给苏联斯大林,斯大林一直担心德国与日本联手,腹背受敌。

得知日军要南进,斯大林当即从远东调出了几十万兵力到西线,与德军交手,在这其中,袁殊的情报,立了大功。

此后,袁殊又担任了,汪伪政府江苏省教育厅长,清乡政治工作团团长等职,1945年,因为袁殊的杰出工作,戴笠任命袁殊为军统直属第三站站长,授予他中将军衔。

抗战结束后,戴笠来上海,要见袁殊,他不知道袁殊去哪了,后来才知道,袁殊在解放区。

对此,戴笠十分震惊,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袁殊居然是共产党,戴笠勃然大怒,将袁殊由“抗战功臣”列为了“共党汉奸”

袁殊此时,已经身处解放区,受到了华中局领导陈毅等人的热烈欢迎,华中局联络部部长扬帆亲自来接他们,那些在上海搞地下工作的人,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表示,袁殊此时应该起一个新的名字,重新入党。

就这样,袁殊改名为“曾达斋”

1949年,袁殊来到北京,在李克农领导的情报部门下工作,1955年,“潘扬案”成立,因为袁殊长期在潘汉年的麾下工作,由此,他受到牵连,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1967年,袁殊刑满,由于那个时候是文革,他被判8年。

1975年,袁殊虽然被释放出狱,他仍被安排在农场“就业”,1977年,袁殊被允许回家探亲,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妻子端木已经于1968年离家出走,下落不明。

20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袁殊感慨不已,他此后多次给党组织写材料,请求申诉,袁殊说 “就是把我烧成灰,我也是心向共产党的。” 1982年,潘汉年案被平反,一个月后,袁殊也被平反。

1987年,袁殊因病去世,享年76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也许现在仍有许多人,并没有听过袁殊的名字,他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将永远的刻在 历史 的丰碑上,永垂不朽!

历史上明楼原型,拥有五重身份,死于1987年

2015年,谍战剧《伪装者》一经播出就在 社会 上掀起了巨大的浪潮,由靳东饰演的明楼,高大帅气,举止潇洒,却是深藏不露,充满智慧,暗中潜伏在伪政府里,在危机四伏的复杂环境中,他随机应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情报,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和才能,让追剧的小伙伴们大呼精彩,意犹未尽。

而实际上,明楼这个人物并非完全虚构,他是有 历史 原型的,他的原名叫袁殊,虽然相貌平平,本事却比明楼更大,有着五重身份,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1987年,袁殊在北京去世。

袁殊的父亲袁晓岚早年参加同盟会,后来又在国民政府高层占据一席之地,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按理说袁殊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少爷生活,不过事实却恰恰相反。袁晓岚位高权重,呼风唤雨,男人的劣根性也暴露出来。

他厌恶自己的结发妻子,很快又娶了更加貌美的妻子,将袁殊母子扫地出门。 袁殊自幼过着贫寒的生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上街卖报、卖油条,有活就干,终日与底层苦难的老百姓为伍,看尽了贫民心酸的生活,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坚强,萌生出了改变腐败、落后 社会 的鸿鹄之志。

袁殊勤奋学习,不断阅读马克思主义等一些进步刊物,他的思想受到革命家们的熏陶,进步很快。 他觉得要改变 社会 ,就要改变人们的思想。于是,他积极创办进步刊物,向全 社会 宣传先进思想。 当时中央特科的有关同志看到袁殊的刊物后,大为赞赏,这个年轻人如同狂风暴雨中的野草,充满了勃勃生机,不住地为建造新 社会 摇旗呐喊,推波助澜。

这样的人才,若不招到糜下,岂不是可惜至极?于是中央特科的同志找到袁殊,表达了让他加入中央特科的愿望,当时的袁殊也正愁报国无门,为不能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而暗自忧愁。

碰到这样的机会,岂能轻易放过?双方一拍即合。 没有党旗,没有铿锵的誓言,袁殊加入了我党,从此他有了第一重身份—革命阵营的特工,这个身份他保留了一辈子,终身为革命服务,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不改初衷。

袁殊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每天都在刀尖上行走,险象环生,不过他聪慧过人,总能很好地化险为夷,获取了很多价值极高的信息。后来为了工作的需要,他在亲戚朋友的牵引之下,成功加入中统,这是他的第二重身份。

自此,袁殊的 社会 接触面更广,发挥的作用也更大。有一次无意中,他碰到了日方高层盐井英一。 凭着多年的间谍生涯,袁殊用足心智,引导谈锋,两个人竟然相谈甚欢。袁殊见多识广,颇有见解,侃侃而谈,很和盐井英一的心意。盐井英一觉得袁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心招揽。

这正中袁殊的下怀,为了让盐井英一相信自己的诚意,他向盐井英一透露出了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的一些秘密计划,这一招果然让盐井英一刮目相看,欢喜不已。 在盐井英一的帮助下,袁殊加入了日本情报机构,这是他的第三重身份。盐井英一每一个月都会支付袁殊很高的薪水,袁殊也是照收不误,不过这些钱,他自己是一分都没有花,都留着交给党组织,成了党的活动经费。

那时候的袁殊,从日方得到情报后,先是毫无保留地传送给延安,然后经过延安那边的筛选,再取出一些信息给国民政府这边。 由于他身份太多,每个身份都需要兼顾,要想综合平衡,不被人看破,确实也有一些难处。

后来袁殊因为身份暴露,被军统抓住关进大牢,不过面对严刑拷打,袁殊只招认自己是中统的人。这是他唯一的失手。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但好在袁殊没有暴露自己党的身份。

当时的青帮在上海势力强大,活动频繁,日本人攻陷上海后,急需找青帮来助其维护治安,青帮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开始摇摆不定,让人难猜真实的意图。 为了了解青帮的思想动态,袁殊在中共的授意下又加入青帮,这是他的第五个身份。在延安方面的帮助下,袁殊在青帮混得如鱼得水,连青帮头领杜月笙都对他青睐有加,还收他为自己的徒弟。

由于袁殊深藏不露,隐秘性工作做得极好,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党员,人们看到的都是他的表面,服务军统,跟日本人纠缠不清,人们哪里知道这个看似可恶至极的汉奸走狗,实际上窃取了日本大量情报,摧毁日本的火药库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致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还曾经出手要惩治这个“民族败类”,幸亏中共暗中保护,才使得袁殊死里逃生。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袁殊还是因为自己曾经的间谍工作被捕入狱,似乎真的应证了那句话,“但凡搞情报的都没有好下场”,直到1982年才被释放。 在这期间他的妻子也受到牵连,经不住长期的恐吓威胁,企图吞噬安眠药自杀身亡。

后被人救起,精神分裂,孤身离家出走,从此下落不明,下场极为凄惨。不过谈及自己叱咤风云的一生,袁殊并不后悔,在临终前他还坚定地说如果能够再来一次,他还会选择同样的道路。即便身经百般考验,依然不改初衷,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党员。

明家三兄弟历史上真的有吗

有。

由演员靳东所饰演的明楼原型是民国时期的袁殊,袁殊出生在湖北蕲春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在袁殊爷爷辈时,曾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人家,因乐善好施,美名远扬。

伪装者中明家的三兄弟大哥明楼是上海明氏家族的大公子,二弟明诚是明家捡回来的养子,幼弟明台则是大姐明镜救命恩人的儿子,自幼在明家长大成人。

真实历史上袁殊确实有一个亲弟弟名叫袁牧,但由于历史原因,史料关于袁牧的记载并不多。但兄弟二人的生命轨迹十分相似,弟弟袁牧的原型或许是《伪装者》的明诚。

扩展资料

该剧中的明家四姐弟,都当得起“伪装者”的名头,每个人都具备两种及以上的身份与面孔。整部剧最有趣的,就是四人之间亲情与身份的博弈。他们无法断定对方撕去的这一层面具是不是一层。

他们也无法断定在撕去面具后他们还能够站在同一个立场,可是偏偏,他们是最亲的亲人,他们相依为命,深爱着彼此,体现了人性在家国与亲情之间抉择的两难,充满了悲剧性,充满了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

袁殊的五重身份是什么

袁殊的五重身份是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

袁殊(1911年3月29日-1987年11月26日),本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

特工身份活动期间,曾提供德、苏开战部署及日军二战期间的准确战略情报;1945年10月秘密转移到苏北解放区;1949年,被李克农调到中央情报部门,负责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

1955年,因“潘汉年案”牵连,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5月,出狱后又被送农场进行劳动改造;1982年平反,1987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著有《袁殊文集》。

人物贡献 

据我党情报人员刘人寿等人回忆,袁殊在岩井公馆获得的重要情报主要有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1941年6月,德、苏开战部署,日军“南进”而非“北进”以及日美谈判动向等情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袁殊


《伪装者》中的明楼原型——拥有五重身份的袁殊

2015年8月31日上线的大型抗日谍战剧《伪装者》一经播出就收获好评如潮。而剧中的各角色被这些老戏骨们塑造的活灵活现。如果你非要挑其中演的最出色的人物,根本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反正我最喜欢的还是里面靳东扮演的明楼。

明楼上海明氏集团的大少爷。表面为汪伪政府财政部经济司首席 财经 顾问、特务委员会副主任、新政府海关总署督察长;其实是国民党军统上海站情报科上校科长,代号“毒蛇“;真实身份则是中共地下党上海情报组组长,代号“眼镜蛇“。任何一重身份放在风云变幻的上海滩都是不可小觑的存在。

在剧中明楼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一个,聪明睿智,心思深沉,对外精明能干,对家人却百般呵护,尤其对大姐尊敬有加,对兄弟之间的情谊深厚,即使明诚和明台都不是其亲弟弟,对待他们比亲弟弟还要亲的存在。

明楼一副温文尔雅的书生形象,让人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人在面对敌人的杀伐果断,例如在剧中被汪曼春派去的手下跟踪试探,明楼表面泰然自若,在对手不注意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眼镜片直接一镜封喉,事后还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参会,并以师长的身份来教育和敲打汪曼春,使得个性那么强的汪曼春,在明楼面前像个小孩子一样听话,而借用明楼的大哥对其的评价,你这人水太深,让人捉摸不透。

虽然明面上是汪伪政府的高管,在日本人面前同样是不卑不亢,设计除掉了南田洋子之后,日本特高科由老牌的特工藤田芳政接手,一上任之后本想给明楼来个下马威,没想到经过明楼的一番分析利弊之后,藤田芳政也被忽悠的云里雾里的,明楼善于事情的要点,从对方的利弊出发,从而能准确迅速的击败对手。

做事情先入为主。反侦察能力极强,在面对录音的时候,表面稳住秘书给其黄金,却偷偷的把双方之间的对话录下来,本来日本人想借此来搬掉明楼,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栽进去了,在面对汪曼春的时候收放自如,一步步的将这些汉奸,伪政府的官员引入自己的计划之中,设计的环环相扣,不留痕迹。

而对于自己的家人则更加有爱。大姐明镜本想着去苏州买炸药,不幸落入76号的特务手中,押解回上海后,被明诚救下。回到家被明楼一顿训斥明诚没有很好的保护好家人,拿着枪气冲冲的去了76号为大姐出气,可怜的特务分子不知道自己说错的话葬送了自己的命,被明楼一枪毙命而后还理直气壮的命令梁仲春让其发阵亡抚恤金。那句“你打报告,我批条子”看的我真解气。

对于自己的兄弟明诚明台更是呵护有加,本来按照王天风的“死间计划”实施的话所有人都要牺牲,只有明楼自己能活下,而明楼巧妙的利用76号汪曼春和梁仲春之间的矛盾,自己故意再做出姿态,诱骗日本人上当,在死亡的边缘硬生生的把明台给救了回来。顺利的完成了“死间计划”强有力的支援了第三战区的军事行动,给日本人以沉重的打击。

而明楼的原型其实就是拥有五重身份证的袁殊。本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945年10月秘密转移到苏北解放区;1949年,被李克农调到中央情报部门,负责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1955年,因“潘汉年案“牵连,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5月,出狱后又被送农场进行劳动改造;1982年平反,1987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

不管是明楼还是袁殊,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能灵活的游走在各个身份之间,除了有冷静睿智的头脑,其实在他们心中更有满腔的保家卫国的热血,今天我们能过上美好的上海,正是这些无数革命英雄先烈们舍小家保大家,舍小我牺牲自己的精神换来的。他们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怀念!

中国情报大王拥有五重身份,和杜月笙平起平坐,他是谁呢

在革命战争年代,除了正面战场上和敌人浴血奋战的战士之外,在情报战场上同样活跃着一批勇士,他们隐姓埋名,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传递情报,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共地下党早已名声在外,有很多极富传奇色彩特工,比如说袁殊。他一个人拥有五重身份,是名副其实的伪装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向盟国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袁殊出生于湖北,他的父亲是同盟会成员,还曾在国民政府任职,耳濡目染也为他后来进军情报界打下了基础。1928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他表现出了亲近共产党的举动,1931年经过考察他被允许加入了共产东,并主要负责情报工作。作为特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身份作掩护,他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上海滩斧头帮的帮助、人称“暗杀大王”的王亚樵。两人见面之后,一番交谈他就给王亚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亚樵还把印报纸的事情交给他去做。

不过袁殊却利用王亚樵的印刷厂印刷了共产党的抗日传单,导致他暴露了身份。1936年他继续负责报纸和杂志出版工作,这只是他的一个假身份,抗战爆发之后,日军攻入了上海的外国租界,他便利用身份和日军周旋,并传递情报。1937年袁殊加入了青洪帮,成为了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

而在日军占领上海之后,军统局长戴笠一直想要找个懂日本的情报人员。杜月笙便向戴笠引荐了袁殊,说他曾经留学日本,并且和日本领事馆的日本领事关系不错。于是乎袁殊便成为了戴笠直属的特工,戴笠不会想到眼前这位年轻人,其实是中共地下党!不过当时毕竟是国共合作时期,袁殊在交给戴笠情报的时候也都是有选择的。他传递出很多有关德国、苏联和日本的情报,被称为“情报大王”。

袁殊堪称地下党中的一个传奇,他活跃在上海的时候一共有五重身份中共地下党、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这些身份也让他搞情报的时候游刃有余,也为他后来带来了诸多麻烦,这也是情报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

1955年潘汉年事件爆发,袁殊看望了自己的老上级,潘汉年看到他之后感慨道“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没有好下场,中国外国的同行都一个样!”不久之后袁殊也被送进了监狱,他的妻子因为受到惊吓离家出走,之后便失踪了。1982年袁殊终于获得了平反,但早已物是人非,他的精神也有些错乱,1987年病逝于北京,葬入了八宝山,也算是为他正名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