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男人都是三妻四妾,看过鹿鼎记的人都知道,韦小宝娶了7个老婆,艳羡多少当代男同胞们。究竟是谁规定男人可以一夫多妻,三妻四妾的七个老婆就是封顶吗?在古代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又给女人带来怎样的境遇?
提起古代的婚姻制度,相信会让很多生活在现代的男人羡慕不已。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古代时候的男子可以喜欢谁就把谁娶进家门,而又构不成重婚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妻四妾。而当皇帝的就更了不得了,何止三妻四妾,女人多的要用“后宫佳丽三千人”来形容。那么,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男人真的可以肆无忌惮地想娶多少就娶多少吗?
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虽然从社会地位上讲男尊女卑,古代仍以“一夫一妻制”作为婚姻的基本原则,而且自秦汉至明清一直如此。而且这种婚姻制度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如唐朝的律法就规定,“有妻再娶者徒一年,若欺妄再娶者徒一年半”;明清时期的律法则规定,“有妻再娶者仗九十,离异”。
所以所谓的“三妻”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如果你在古代说“一夫多妻”,肯定会被认为是不守礼法之徒。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确切地说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正室只有一个,剩下娶得再多,也只能管那叫妾,不能称妻。妾下面还有通房丫头,而且只有办了手续的通房丫头才能称为妾,如《红楼梦》里的赵姨娘。
古代虽有娶妾的习俗,但原则上只有王公贵族可以娶妾。一直到明朝时期,大明律才有了“庶人于年四十以上无子者,许选取一妾”。的规定。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至多也就是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与“一夫多妻制”完全是两码事。
而在“一夫一妻多妾制”中,妻和妾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妻的家族,也就是娘家,乃是丈夫的亲族,如果丈夫遇到株连的情况,妻子的娘家势必也要受到牵连,妾的娘家就不在此列了。而在财产、爵位的继承上,嫡出与庶出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一点,我们只要翻开《红楼梦》看看王夫人和赵姨娘的家庭地位和她们的儿子在家中的地位,自然就会明了了。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一夫一妻”乃是天理,而“一夫一妻多妾”乃是人欲。可见,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士人倡议,“一夫一妻”都是婚姻的核心。 “一夫一妻多妾制”一直是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直到民国成立多年,才在《民法》中规定一夫一妻,将纳妾定为违法行为。
三妻是指嫡妻、偏妻、下妻。嫡妻也就是我们平日说的正妻,是八抬大轿,三媒六聘,明媒正娶娶回来的。正妻只能有一位,拥有管家的权利,家中内宅的一切事物都交由正妻来打理。
偏妻和下妻虽然也被称为“妻”,但只是徒有虚名罢了,严格来说也只是妾室。平日里需要伺候正妻和老爷,而且娶进门时也要简单得多,不需要像正妻那么繁琐。即便如此,比起妾室地位还是要高得多。
四妾是指傍妻、少妻、庶妻、小妾。虽然名分里也有妻,但实际上就是不折不扣的小妾了。妾室的身份很低,而且在家里没有自主的权利,完全都要听从于正妻。
除了正妻是一定要用“娶”的,其他的妻和妾都是用“纳”的。所谓“纳”就是花钱买来即可,根本不需要举办婚礼,悄无声息就可以进行了。,过去妾室的地位非常低,好人家的女儿宁可嫁给一个稍微穷苦的人家做正妻,也不愿意给人家做妾。
甚至一些名门望族还有明确的家规,女子不得与人做妾,否则就要被赶出家门。由此可见,在古代人的眼里,大户人家的女儿去给人做妾是一件很丢脸而且很失身份的事情。
妾室的卖身契掌握在正妻手上,正妻可以随意支配她们的去处。倘若妾室惹得正妻不高兴了,把她们打一顿再继续发卖了这也是常有的事情。许多妾室在家里都是活得战战兢兢,不敢有一丝的逾越。
,妾室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没有权利养在自己名下的,都必须要送到正妻的名下教养。也不能够喊自己的生母为母亲,而必须要称呼嫡母为母亲,对于生母只能称呼“姨娘”或者“小娘”等。
正妻就是元配,也就是第一任老婆,是当家主母,地位很高。平妻,虽然也叫妻,地位类似于妾,只比妾高一点。
所谓平妻这一说法多出在商贾之家,像世家大族中时绝对不允许平妻出现的。若是平妻出现就乱了嫡庶尊卑,是家族败落的开始。古时候商人在多个地方置办产业做买卖,得找靠的住的人去管理,若说靠谱的就是自己的枕边人了,可是又不能让形同奴婢的小妾去管理,这个时候平妻就出现了,商人多娶一个妻子来帮助自己管理产业。
正妻、平妻虽说都带着妻字,但实际的地位是大大不同。古时候最讲嫡庶尊卑,只有第一任妻子可以被称为元配正妻,之后娶的都是妾,只是过的比较好一点的奴婢。而平妻虽说也是明媒正娶,和正妻还是差的远,也只是比妾室好一点。
只有正妻才是当家主母,掌握中馈,地位次于她的丈夫。平妻或许也有一定的管家权力但绝对及不上正妻。正妻在时所有妾室都要向正妻行礼,其中包括平妻,也要向正妻行礼。平妻也顶多是不用像妾室那样时刻侍奉正妻,在正室身边立规矩。即使是元配正妻死后,娶进来的正室也要向元配的排位行妾室礼,更何况平妻。
在正妻死后,平妻不能被扶正,他的丈夫会续弦娶以为正房夫人。正妻生的孩子是嫡子,平妻生的孩子也可以称为嫡子,但和正妻的孩子还是有区别的。
1、贱内
这个是对妻子的谦称,“贱” 是自谦之词,“内” 即内人。
“贱” 指的是男子自己,而不是妻子,贱内即“我这个卑微之人的妻子”。
2、梓童
这个称呼见于帝王家,一般是皇帝称呼皇后。据说此称呼还与卫子夫有关。
相传,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后便有帝称后为“梓童”的说法。
梓为木中之贵者,在古代古人就以梓为有子之意。古代讲究多子多福,皇家更是对子嗣相当看重,皇后也逃脱不了古代女子母以子贵的惯例。皇后母仪天下,故只有皇后才能称之为梓童。
3、拙荆
“荆”为一种灌木,在古代常被用来作妇女的发钗,称为“荆钗”。
古代平民女子一般都是荆钗布裙,后便用“拙荆”来代指妻子,再后来还又演变成对妻子的谦称。
4、糟糠
糟糠是指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旧时穷人用来充饥的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还比喻废弃无用之物。
5、内人
内人屋内之人的意思。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内人也被作为宫女的代称。 李氏朝鲜内命妇中级别最低的一级,为从九品。
庶子是庶妻所生之子。
庶子是指庶妻所生的儿子。庶子的地位,低于嫡子,一般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庶子称呼最早出自《礼记·内则》,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庶子在古代的地位
如果一个家庭中正妻没有任何孩子,也就是没有嫡子,那么妾室生下的庶子才能够有机会继承父亲的爵位,以及获得大部分的财产。而这一切,都是在正妻没有任何子嗣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
因为除了正妻之外,庶子根据自己的生母的身份,还分为妾生子,婢生子,以及外宅子,也就是养在外面的,也可以说是私生子。庶子的地位,主要是取决于自己母亲的身份地位,母亲的身份地位,影响着孩子可以享受到的权益。
三妻四妾的意思是妻妾众多。
“三妻”是指嫡妻、偏妻、下妻,“四妾”是指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都为妾的称呼,在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的规定下,三妻,只有一个是正妻,剩下两个平级,其实就是一正两副,而“四妾”就是指三位妻子的侍奉丫环。
扩展资料
三妻四妾的近义词妻妾成群。
1、释义形容男人妻妾众多,如西汉丞相张苍“妻妾以百数”。
2、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
3、近义词三千佳丽。
反义词打光棍、光杆司令。
4、例句
在今天,男人妻妾成群是可耻的事,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三妻就是一个是正妻,两个平妻。正妻就是男人的正房老婆,这个正妻是整个家庭所有女人当中地位最高的,也是男人通过明媒正娶将这个女人娶回家的,所以这个正妻一定会和男人的家庭。娶回家了以后,正妻就是管事的。而的两个平妻地位就在正妻之下了,她们的地位仍然是要比小妾的地位高的。
四妾就是指傍妻,少妻和庶妻,小妾的身份地位就非常的低了,并且在古代小妾是可以被随意送给别人的,也就是相当于男人解决生理需求的一个物品,所以在家里,她们往往就和丫鬟差不多,要伺候着老爷和正妻。古代人将自己家里的香火继承看的非常的重,所以一个家庭里面往往要生很多的孩子,孩子多了,意味着这个家庭也非常的有能力,所以往往有钱人家里会有非常多的妻妾,而这些女人也是这个家庭当中生育的一个工具,所以说在古代女人的地位真的是非常的低,并且她们也没有自己的人身自由的权利,有的女人在结婚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嫁的人长什么模样,什么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