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相约一九九八春晚(《相约九八》为什么火了那

  • 生活知识
  • 2023-05-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相约九八》为什么火了那么多年

1998年的春晚上,王菲、那英合作的《相约98》是春晚最经典的瞬间之一。

演唱《相约98》那年,那英30岁,王菲28岁,转眼20年过去。但当时这首歌在大街小巷里流行的程度之大之广,仍叫人记忆犹新!尤其是新春伊始,人们满怀着春的寄望,这首歌里涌动着人们内心的这种潮水。《相约98》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着丰富的社会情感共鸣歌中所描绘出的美好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契合了当时人们的情感需要。 

两人合唱的这首《相约九八》。绝对是一个大手笔。歌词仿佛一则散文诗,尽显诗情画意,王菲的音色圆润甜美,那英则高亢一些,两种截然不同的女声,呈现的和声部分十分惊艳。不过为了让两位天后来演唱。还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起初,王菲并不接受要唱一首,完全为春晚而量身打造的歌曲,她还是希望能够演唱自己的歌。因为是两人对唱的形式,还需要考虑音色的磨合问题。为了说服两位歌后来演唱这首歌,节目组可以说苦口婆心,花费了不少功夫。

在《知乎》里有人评价王菲和那英合作的这首经典时评价“那英像高山,有气势,王菲像流水,清澈。”也有更形象的比喻“那英的声音是布,王菲是针。布盖住针,针穿透布。那英的声音像厚土,温暖,坚韧,包容万物,演化红尘种种,王菲的声音如天空,飘渺,清冷,涵盖风月,超世却不脱世,天和地的共鸣,完美。两位天后都很强。”

王菲和那英当年用情怀,为我们织就一张岁月的大布。20年过去了,每次听《相约98》这首歌,都能把那时那景那人一点点勾出来,那种青春的甜美久久不散。不过,一般续集都很难超越前传,毕竟那时那人那景都时过境迁。我们相信美好永存。我们也希望《相约2018》可以继续之前的温暖情谊。

那英王菲2018春晚有望合作,为何两人合作的《相约98》能够成为经典

有知情人士爆料,王菲和那英将有望再度合作,登台亮相央视2018年春晚舞台。那英王菲合体要演唱的是最新原创歌曲《相约2018》。如果成行的话,这将是她们时隔20年后再一次在央视春晚同台合唱歌曲。

20年前,也就是1998年,那英王菲在春晚的舞台上唱响了那首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相约一九九八》,《相约98》当年真经典,199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那英王菲两人首度合唱《相约98》,那时都青涩不已,一转眼二十载光阴,

《相约98》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到1998年间国家的变化对人民的影响。写的是人们的一种心情和人们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渴望,而为了让歌曲的创作手法更新颖,在节奏上更丰富一些,肖白选择采用八分之十二拍来创作歌曲。

《相约98》的创作意图反映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创作者、歌者和听者的丰富的社会情感。歌中所描绘出的美好画面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珍视、热爱,契合了时代的特征和人们的情感。那英音色好听、浑厚稳健很接地气,王菲的声音空灵飘渺,犹如空中楼阁。

《相约98》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常唱不衰,除了诗意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以外,它还反映了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创作者、歌者和听者的丰富的社会情感。歌中所描绘出的美好画面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珍视、热爱,契合了时代的特征和人们的情感,因而深受歌迷的喜爱。

从1978年一直到1998年这20多年,我们国家的变化是非常之大的,《相约98》这首歌曲唱出了人们的一种心情和人们内心对明天的渴望,呼唤明天要比今天更好这种感觉。

附《相约98》歌词

打开心灵剥去春的羞涩

舞步飞旋踏破冬的沉默

融融的暖意带着深情的问候

绵绵细雨沐浴那昨天昨天昨天激动的时刻

你用温暖的目光迎接我迎接我从昨天带来的欢乐欢乐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相约在银色的月光下

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

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

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

心相约心相约

相约一年又一年,无论咫尺天涯

心相约心相约无论咫尺天涯

歌声悠悠穿透春的绿色

披上新装当明天到来的时刻

悄悄无语聆听那轻柔的呼吸

那么快让我们拥抱拥抱拥抱彼此的梦想

你用温暖的目光迎接我迎接我从昨天带来的欢乐欢乐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相约在银色的月光下

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

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

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

心相约心相约

相约一年又一年无论咫尺天涯

历年春晚有哪些经典节目

历年春晚经典节目

1、1984年《我的中国心》  

1984年春晚引入港台明星作为表演嘉宾。香港歌星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尽了港澳台同胞的赤子之心,火遍大江南北。张明敏穿浅色西装搭一条灰色围巾,戴金丝边眼镜,深情地唱出“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令许多观众眼前一亮。  

2、1987年《冬天里的一把火》  

在那个内地以民歌为主的年代,费翔的出现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太多的新鲜。无论是费翔高大帅气的外表,还是那边歌边舞的台风都是在1987年很难看到的。据说这首歌之后费翔引领了一股风潮,最明显的就是大家都学着用吹风机把头发吹起来。  

3、1990年《主角与配角》  

陈佩斯老师不光对于春晚舞台,对整个喜剧小品界,都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是他把小品以喜剧的形式带上晚会的舞台,可以说是春晚小品界的开山祖师。当时的搞笑方式还是以相声为主,陈佩斯老师的出现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其中他的《主角与配角》至今深得大家喜爱。  

4、1995年《如此包装》  

赵丽蓉搭档巩汉林演绎《如此包装》,她穿起铆钉流苏马甲,化身“麻辣鸡丝”,将说唱与评剧结合。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我看谷秀我春打六九头,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遛,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赵丽蓉老师在小品里展示了自己能说评剧能唱RAP能跳舞的一面,真的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全能型演员。  

5、1998年《相约一九九八》  

春晚经典曲目《相约一九九八》1998年,王菲那英合作之曲,“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相约一九九八》的成功,除了旋律动听、歌词清新外,还要归功于王菲、那英两位优秀歌手的支撑。

有 那英 王菲《相约98》的那年《春晚》是几几年的可以在网上搜到么

《相约一九九八》是歌手那英和王菲演唱的一首女声二重唱歌曲,
由靳树增作词,肖白作曲。这首歌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1MDg1NDg0.html

喜欢的春晚节目及理由有哪些

喜欢的春晚节目及理由是

1、1984 年《我的中国心》1984年春晚引入港台明星作为表演嘉宾。香港歌星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尽了港澳台同胞的赤子之心,火遍大江南北。张明敏穿浅色西装搭一条灰色围巾,戴金丝边眼镜,深情地唱出“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令许多观众眼前一亮。

2、1998 年《相约一九九八》春晚经典曲目《相约一九九八》1998年,王菲那英合作之曲,“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相约一九九八》的成功,除了旋律动听、歌词清新外,还要归功于王菲、那英两位优秀歌手的支撑。

3、1999年《常回家看看》春晚经典曲目《常回家看看》,1999年春晚,陈红、蔡国庆、江涛、张迈合唱歌曲《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唱出了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声。

为什么现在的春晚节目不好看

1、众口难调14亿人的喜好非常多元化,南方北方、山东四川上海新疆,50、60、70、80、90直至00后,很难有一个节目大家都喜欢。

2、欣赏水平更高从线下到网上,从网络电影到短视频,直播到网剧到好莱坞电影,现在我们可以有一百种方式去了解和接触社会,大家的认知和欣赏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而4个半小时的春晚要满足这么多人的胃口,拿到好评,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3、节目选取程序存在问题春晚节目的选取,演员甚至观众的入选,都不是老百姓可以决定的,尤其是审查制度的日益严格,今年春晚受欢迎的开心麻花和蔡明的小品在时刻被“下架”就体现了观众的无奈。

春晚记忆1998,一台晚会押宝一首歌曲,为什么说陈佩斯朱时茂疑似被坑

整个九十年代的所有春晚里,哪一台晚会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1994?1998?还是1999?

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官方数据告诉我们,1998年春晚以61.8%的综合收视率成为九十年代收视最高的一届春晚。

对这届春晚,笔者的记忆中有这么几个印象舞台绚丽,好多歌,好多歌手,刘德华都合唱了,小品相声似乎都挺一般,还有那首《相约一九九八》。

1998年春晚在新建成的央视一号演播大厅举行。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央视一号演播大厅无疑有些陈旧也有些小,但在1998年却是一次场地的飞跃,很多演职人员一进大厅就有些发懵,用赵本山的话说,以前演小品说话就可以,现在得用喊才行。

虽然场地和舞台的扩大让演员和主持人们有些不适应,但对于观众来说,整个舞台观感更为壮观和绚丽,颇有大气的央视风范。

1998年春晚的总导演是孟欣,这个来自东北个头不高颜值不低的女人是第一次担任春晚导演。她曾坦承,只要是做文艺节目的电视导演,没干过春晚就像职业生涯缺了巅峰一样,她对这次春晚志在必得又信心满满。

孟欣的信心来自于她有丰富的电视经验和晚会经验,而且她还有自己的“嫡系部队”。

孟欣在1998年春晚之前的央视担纲两大栏目,一个是《东西南北中》,另一个则是《中国音乐电视》,她通过这两个栏目早已经拥有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团队。

比如春晚的主持人队伍,除了雷打不动的赵忠祥倪萍,其他四位是朱军、周涛、王雪纯和亚宁,这其中朱军和亚宁都曾在孟欣手下担任主持人,算是她的老班底。

有意思的是,在春晚的开场阶段,这四位主持人用的也是《东西南北中》风格的开场,每个人站在大厅的一个方位,分别代表四个方向。

孟欣给1998年春晚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好多好多的歌,现在一说起1998年春晚,就会让人想起那一个接一个的歌曲和歌手,1998年春晚也被称为“好歌盛宴”。

对于这样一台以歌曲著称的春晚,孟欣导演曾坦言,她内心是非常欣慰的,甚至也有些得意,毕竟这是她最擅长的领域,也是她最喜欢的风格。

我们甚至可以从1998年春晚看到之后孟欣的王牌节目《同一首歌》的样子,孟欣主导,亚宁主持,层出不穷的好歌和歌手,我们甚至可以将1998年春晚视作《同一首歌》的预演。

,歌曲和歌手太多也并不全是优点,很多歌曲太过于简单和随意,比如火风的《大花轿》,本来是一首极具特色的歌曲,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火风只能在在极短的时间内简单一唱了事。

再比如还有些歌手和歌曲的组合搭配问题,很多歌手都不能独自唱自己的代表作,每一首歌都要加其他歌手进去。

最神奇的则是高枫,他和江涛一起合唱了江涛的代表作《愚公移山》,他自己的代表作《大中国》却由刘德华、毛宁和张信哲三位大咖演唱。

高枫和《大中国》的“错位”大概是笔者对这台春晚最诟病的地方,就算高枫不爽,刘德华也不爽,以他的咖位居然不能唱自己的歌,还要和其他人合唱,这在之前和之后都是不能想象的,但刘德华还是唱了。

究其原因,孟欣导演给1998年春晚立了一个主题,那就是迎接香港回归,晚会中关于香港回归的内容是一个重要元素,他用三地歌手齐唱《大中国》的意义说服了刘天王。

,如果1998年春晚的歌曲只有数量没有质量,那同样也不会给大家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一台晚会怎么能算成功,拥有标志性的节目是其中一个重要考量。

回顾几十年的春晚,孟欣导演在确立春晚的标志性节目方面是做的最成功的,没有之一。

原因很简单,《千手观音》再美轮美奂磅礴大气,也有很多人不能马上说出那是哪一届春晚的标志性节目,1998年春晚可以,因为这一届春晚的标志性节目叫《相约一九九八》。

创作《相约一九九八》这首歌是孟欣导演最看重的事情,光歌词就改了二十多稿,历届春晚有很多定制歌曲,但像《相约一九九八》这首歌怎么下功夫的很少。

在确定歌手方面,孟欣导演也是下足了功夫,她一定要来自港台和大陆天后级的歌手唱才行,大陆方面的那英没问题,而代表港台的王菲(王菲虽然是北京人,但在港台成名)则不太好搞定。

王菲是一个很特立独行的艺人,让她唱新歌,还是晚会定制款,还要和其他人分享,对当红的她来说似乎难以接受。为了说服王菲,孟欣导演是下了大力气,结果也是极好的。

不过,笔者还是想吐槽一点,孟欣导演曾说,王菲当晚的妆容是香港当时最流行的,这是真的吗?哪吒头加腮红是1998年的流行款?好吧,隔行如隔山,时尚界的品味是凡夫俗子难以get到的。

王菲和那英的声线差别不小,两人的排练也是困难颇多,好在大家都有专业和敬业精神,最终呈现的效果足以说明一切。

即使搞定了歌曲和歌手,《相约一九九八》也不是那么顺利,央视有一些人就一直反对这首歌,其中一个理由是花这么大力气弄一首《相约一九九八》,那1999 年就唱不了了,有意义吗?

孟欣导演的反驳很给力“罗大佑的《恋曲1990》现在不还在唱吗?”

临近春晚前几天,又出了幺蛾子,《相约一九九八》突然被拿下了,这回不用孟欣导演上阵,那英直接将电话打给了央视台长杨伟光,在杨伟光的干预下,这首歌终于有惊无险顺利过关。

在舞台设计上,孟欣导演同样很有想法,她抛弃了春晚常用的大红色,让《相约一九九八》的背景变成蓝色,抛弃大型伴舞,只用两个朦胧的舞者当做映衬。整个舞台呈现一片蓝色,蓝色代表着梦想,大家跟着《相约一九九八》的优美旋律一起畅想1998.

笔者甚至揣测,在《相约一九九八》上台前,那一连串仓促的歌曲联唱似乎就是在给《相约一九九八》做铺垫,让观众在热闹又嘈杂的气氛中突然把眼睛和心都静了下来。

,《相约一九九八》的效果,完美!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当歌曲成为1998年春晚的主打节目时,春晚另一个重头戏语言类节目自然就有些尴尬了。

1998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数量上并不少,但质量上难说精彩,其中能谈得上相当不错的只有两个。

牛群冯巩的《坐享其成》,现场效果很好,但究其立意和《有话坐着说》相似,依靠频繁转折和打脸取悦观众,只能说他们俩在红火十年之后有些创意枯竭了。春晚之后,马季也对他们俩这段相声提出了一些批评,包括拉着洋车上台这个做法。

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铁三角组合春晚首秀,应该说这个小品属于赵本山系列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立意高,结构好,虽然不像“忽悠三部曲”那样逗笑,但整体艺术水准却在其之上。

赵丽蓉巩汉林组合,黄宏宋丹丹组合明显有些乏力之感,赵丽蓉老师身体不好年事已高,已经很难再应付春晚的高强度高压力排练了。

而郭达蔡明组合干脆去唱歌了,这也是1998年春晚好歌盛宴大背景下的无奈之选。

如果说以上语言节目还算正常发挥只是无法对抗《相约一九九八》光辉的话,那下面这两个语言类节目则成了1998年春晚的倒霉蛋。

师胜杰和孙晨的相声《同桌的你》,原名《老同学》。这段相声完整说下来要16分30秒左右,他们的演出顺序是在零点钟声敲响前倒数第七个上场。

在演出当天,由于前面的节目超时严重,正常走下去肯定需要临时取消一个节目,这对于任何一个演员来说都是非常残酷的。

在这种情况下,导演组盯上了师胜杰和孙晨,他们的想法是相声毕竟是语言类节目,不像歌曲那样紧凑,可以适当压缩时间。师胜杰问,需要压缩多少时间?我还能演多长时间?

导演组给出的答案是6分20秒,也就是说师胜杰和孙晨要将16分30秒的相声摘掉10分钟,还不能让观众发觉,这个不仅难度大而且对他俩来说明显不公平。

师胜杰还是答应了,他和孙晨两人就这么说了一小段相声,在导演组数秒的倒计时中完成了包袱底,难能可贵。

这样的牺牲对于师胜杰和孙晨来说是很大的,很多观众甚至都想不起来他们俩居然还有个春晚节目,但师胜杰说,救场如救火,这是做艺人的职业道德。

师胜杰和孙晨的牺牲虽然是被动的,但毕竟还有的商量。一次上春晚的陈佩斯朱时茂面对的问题则是毫无办法的。

《王爷与邮差》是陈佩斯在1991年就看好的剧本,其原创来自于阎肃的作品《万国运动会》。,陈佩斯一直对改编不太满意,导致这个本子一改再改,拖了六七年才上春晚。

实事求是讲,笔者认为《王爷与邮差》比起陈佩斯朱时茂过往的作品来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脱离生活,观众难以和小品产生共鸣。

这也是陈佩斯希望创新和突破的结果。他总是不愿意呆在舒适区,所以我们看到九十年代他搞了很多小品的创新,如《赶场》那样的户外小品都是,他还喜欢玩高科技,搞视频互动和互联网,这种创新和突破自己的精神值得赞赏。

而在创作《王爷与邮差》时,陈佩斯结合央视一号演播大厅的情况做了一些改动,比如围着演播厅跑步的桥段就是为这届春晚量身定做的,他还提出了一些高科技手段来辅助表演,可惜没有得到央视方面的认可。

也许是在某些方面的沟通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王爷与邮差》这个小品在演出时出了一堆状况,让人不得不怀疑陈佩斯朱时茂也许是被“坑”了。

朱时茂在表演中出现了话筒失灵的情况。从电视效果看,朱时茂的声音在小品后半段变小了,但实际上他却是在大喊大叫,因为他的话筒没有声音,他只能加大音量去“蹭”陈佩斯的话筒用,这就导致他的表演有些失真。

而在现场两个关键时刻音效也突然消失了,一个是陈佩斯奔跑前的发令枪响,一个是他夺得冠军后全场欢呼的效果声,这两个设计好的环节在彩排时是没问题的,但偏偏在直播时出了状况,这不能不引起陈佩斯朱时茂的不满。他们俩在随后一年和央视对簿公堂也说明了一件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虽然现场状况频出,但《王爷与邮差》还是夺得了小品类一等奖,不得不说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只是这个小品也成了陈佩斯朱时茂在央视春晚上的绝唱,之后哈文导演春晚时曾两次邀请陈佩斯朱时茂,他们都婉拒了。这对黄金组合的退出,也成就了赵本山在1999年春晚上的小品王者之位。

纵然语言类节目没能成为春晚主力,但1998年春晚依然是成功的,因为这届春晚的特色是鲜明的,节目是精彩的,其代表作也是足能扛鼎的。只是可惜,孟欣导演在之后三年连续三次竞标央视春晚都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没过多久,孟欣的代表作《同一首歌》就上线了,我们通过这个红极一时的栏目多少也能找回1998年春晚的影子。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