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低调的亚马逊森林,因为一场严重的火灾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自8月6日以来,巴西亚马逊雨林爆发了大火,这场大火已经燃烧了一个多月,至今仍没有熄灭的迹象。我们都只亚马逊是属于热带雨林怎么还会着火其实是因为开发和保护不到让热带雨林的特殊地理面貌的减少。
在亚马逊雨林大火中,强风将燃烧的烟雾从亚马逊带到圣保罗等大城市,覆盖了巴西近一半的领土,并蔓延到秘鲁和玻利维亚等邻国。生活在亚马逊的人呼吸的空气比圣保罗等大城市的人更糟糕。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力,巴西亚马逊雨林遭到严重破坏。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动植物资源80%下降到现在的80%,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干旱和荒漠化。
巴西亚马逊雨林会频繁爆发严重的森林火灾主要是这些原因高温、干燥的天气。每年的七八月是旱季,是亚马孙热带雨林野火频发的季节。人们已经开垦了大量的雨林,焚烧树干、树枝和树叶来清理牧场或农场。近几十年来,大量移民涌入亚马逊地区。他们毁坏了这个地区的森林和耕地。开垦的土地经常因为肥力不足而被遗弃,几年后又开垦了新的土地。,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无序采矿、道路建设和住房建设是大规模砍伐森林的另一个原因。
由于土地辽阔,人口少,自然条件好,不难理解,巴西对雨林大火视而不见,甚至鼓励和鼓励农民放火耕种农田,以发展经济。中国是巴西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这极大地促进了亚马逊森林火灾的发生。然后中国媒体和人民要求巴西政府积极灭火。但事实上,我们只是在谈论它,因为如果我们真的想灭火,那么我们必须少吃大豆油,少吃鸡肉、鸭肉、牛肉和羊肉,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难吃的。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之一,其湿热的气候被认为是降低起火概率的条件。,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大,人们对亚马逊森林的砍伐和耕种给森林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自1月以来,亚马逊雨林的火灾持续时间长,NASA发布的亚马逊雨林烟雾笼罩巴西圣保罗,而该雨林中发生的火情数量累计超过7.2万起,创下2013年以来的记录。实际上,全球因干旱、高温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森林火灾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些森林通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如物种退化、空气质量下降等。下面盘点世界上最严重的森林火灾。
1、2003年西伯利亚针叶林火灾
发生于2003年的西伯利亚针叶林火灾是世界上过火面积最大的一次火灾,卫星记录了157次燃烧造成约4700万英亩的土地受灾。这些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约等于欧盟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量,火灾带来的烟雾甚至使日本大阪的天空变暗。,火灾使西伯利亚温度升高,给永久冻土造成破坏,甚至对臭氧消耗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2014年加拿大西北地区森林火灾
2014年发生在加拿大西北部的森林火灾造成超过840万英亩的面积受灾,被认为是该国30年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NASA的卫星云图显示,火灾带来的烟雾不断飘移到努纳武特,甚至影响葡萄牙。
3、1989年马尼托巴火灾
1989年,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火灾是由1000多个星星点点野火蔓延而成,受灾面积达800万英亩。这起火灾起因是极端干旱天气和人类活动引起的。
4、1939年澳大利亚“黑色星期五”森林火灾
1939年澳大利亚的重大火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森林火灾之一,其受灾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造成71人死亡,并摧毁了几个村镇。四分之三的维多利亚州直接或间接受影响,澳大利亚东北部和西南沿海的山区及山地区域受灾严重。
5、1919年大火灾
1919年加拿大火灾从 埃德蒙顿开始蔓延,火灾造成11人死亡,数百人失去家园。
天干物燥,野外防火!
超3万级的火灾创12年的纪录。巴西亚马孙雨林的火灾着实让大家惊叹。不过数字背后也透露出火灾频发度在逐步增加,甚至当地产生火灾面积越发的广泛,因自然天气所影响,导致火灾增加数量是明显的提高。
巴西亚马逊雨林每年都会有产生火灾的情况,不过今年创下了12年记录,那说明全球气温是有明显增加,这种受制于自然天气所带来的影响,确实会让当地人们伤脑筋。
一、全球气温明显增高
随着近几年高温持续不断,很多国家都能够感受到今年夏天是有明显的气温升高的迹象,很多地方因为气温升高,导致干旱缺水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甚至有些地方河流直接干枯,市民用水得不到保障,而带来的火灾也都大大的增加,巴西亚马孙雨林其实每年的火灾数量也都还是比较多,可是今年的数量超过3万起,并且创造12年记录,那说明当地火灾受制于气温升高在逐步的增加。
二、火灾频发度在增加
通过数据可以表明当地的火灾产生的量是非常大。这些数据确实能够直接的表明当地火灾情况,可能对当地市民影响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会非常的大,亚马孙雨林的面积也是比较广。再加上当地又是大片的森林河流,一旦发生火灾及救援难度是非常大,所以给当地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是非常严重。
三、火灾的产生面积更广
由于亚马孙雨林是属于。大自然所形成的环境,所以今年的火灾产生以后,其面积涉及的就比较广,这给当地的政府和市民所带来的负担也会非常大,由于火灾面积涉及较广,就业难度会逐步增加,可能整个暑假亚马孙雨林都处在一个火烟四起的状态下,市民的生活也都会受到影响,大家都非常担忧火灾的蔓延。
再大的火灾也能被扑灭,但人的欲望却不能。
亚马逊雨林一场大火烧起了全人类的同情,大家的目光瞬间汇聚在这片“地球之肺”的上空,盼望能听到好消息。
而就在北京时间8月27日,据9TO5Mac报道,身为苹果CEO的库克宣布——将通过捐款帮助对抗亚马逊雨林持续不断的火灾,以及火灾所带来的破坏。库克表示,看到南美洲所发生的事情,让他感到“极度悲痛”。
除了库克,还有被影迷称为“小李子”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他所创建的环保组织也承诺,捐款500万美元,帮助保护亚马逊雨林。
可以预见,随着带头捐款人的出现,后续会有更多的“爱护环境人士”相继捐去巨款,其中想捐款的人自然会捐款,一开始不想捐款的人也会捐款,就算我们相信前者是绝大多数罢,不过这场浩浩荡荡的捐款,也许将燃起下一场大火。
据悉,亚马逊雨林的大火正在以2013年以来的最快速度燃烧,而且似乎难以控制。 但这不是很奇怪吗?为何在我们日益呼吁环保的今天,反而会出现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呢?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的数据显示,每分钟亚马逊地区就会失去面积超过一个足球场的雨林。但这样的恐怖的树木消失速度,并非是大火灭了就停了,通过卫星系统给出的数据显示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的森林砍伐数量增加了90%,7月则增加了280 %。
也就是说,失火并非严重破坏雨林的罪魁祸首。
亚马逊环境研究中心(IPAM)创始人之一保罗·莫迪霍在亚马逊雨林工作了逾三十年,他表示,亚马逊流域很难自然起火,火灾常常起源于在农业开垦、放牧或者砍伐的过程中清理土地所纵的火。
但我们要问的是这些雨林开荒者从事这些工作这么多年,火也烧了这么多年,莫非他们就是不懂得汲取失败经验的愚人?莫非他们愿意看着自己的家园被焚烧?所以很显然,雨林的火显然是一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误放”的。
保罗明确表示“我们用超高分辨率卫星监测森林,发现几乎目前所有火灾都来自为开荒采用的刀耕火种活动, 也就是说这些火灾是人为的。 ”再通过各方面的、长久的信息来看砍伐、放牧、开荒、开矿融合成极为复杂的政治因素,笼罩在这片“地球之肺”的上空,挥之不去。
现在的大火终有一天会被扑灭,这些对雨林的疯狂索取却无法停止!
后续的捐款会陆续到位,但人欲之火却难以扑灭!
随着捐款的越来越多,谁能保证这些捐款会 完全、全部、统统 用于正确的事业!
别让金钱成为大火的燃油,别让行善成为行恶的动力。
我们知道,地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就叫亚马逊雨林,它在大南美的足球王国巴西境内。而亚马逊雨林虽然说起来有些让人恐怖,但它却在快速走向灭亡——就近段时间各媒体报道的亚马逊火灾,熊熊不灭,就会导致亚马逊雨林快速消失。尤其是“全球变暖”,正在威胁着亚马逊雨木林的“最深处”
从1980年起,巴拿马热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开始对巴西境内亚马逊雨林18处从未受到人类活动直接破坏的树种结构,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研究,记录了115个树种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其中27个树种在研究过程中数量显着增加,而15个树种数量不断减少,这种数量变化的速度比估计的高14倍。
数量增加的树种均属于本身生长速度快的高大乔木,而数量减少的都是矮小的灌木。
刚开始,研究人员用以前有关热带雨林的研究的理论试图解释这种怪现象,总不能自圆其说,也就是说解释不通。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出现这种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呢?
在全球变暖理论提出后,这些科学家们很快得到答案,那就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加快了光合作用的速度,使得本身高大的乔木生长速度更快,抢夺了阳光和二氧化碳,从而造成矮小的灌木“营养不足”。
本身高大的植物生长速度更快,矮小的植物越来越矮小,这种现象对雨林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呢?
负责此项研究的热带生态学家比尔劳-伦斯说”这种变化对热带雨林来说是根本性的。热带雨林以物种繁多着称,如果最基本的树种结构发生了变化,其它依赖树木生存的物种结构也将改变。”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动物的食物来源,造成食物链的断缺,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再一点加速,亚马逊雨林消夫的就火灾
除了今年连绵不断的大火之外,在2002年至2007年的6年以及2010年都非常严重。由于今年巴西国家研究所向全世界公布了亚马逊雨林火灾数据,亚马逊大火才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往年的由于消失的相对封锁,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这却不代表火灾没有发生或情况不严重。据巴西国家研究所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1月到8月,巴西境内的亚马逊雨林,就发生了4万个着火点,由此亚马逊雨林火灾的情况可见一斑。
,还有近几十年来,猖獗的森林伐木,也是导致大片亚马逊雨林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人为干扰与自然灾害共面造成的气候变化,都在急剧地加速着亚马逊雨林的消失。
而亚马逊雨林的消失,无疑会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首行出现的就是“全球变暖”美国科学、经济和环境中心的科学家托马斯-洛夫乔伊指出,树木数量的减少将威胁亚马逊雨林的“整体 健康 ”。亚马逊雨林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一个重要“碳槽”,从而维持气候平衡,而新发现的这种变化,无疑将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打折扣,质量的空气密度越来越低,于是全球不断变暖——亚马逊雨林的面积越来越少,人类的 健康 越来越没有保障,如此恶性循环,恐怕才是最恐惧的事情……
通过欧洲航天局哥白尼(Copernicus)卫星收集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亚马逊雨林火灾造成的受损面积是2018年同期的4倍。火灾摧毁了无数物种的栖息地,并向大气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亚马逊雨林面积超过550万平方公里(210万平方英里),遍布南美几个国家的边界,成为地球上最大的雨林。
近几十年来,猖獗的森林伐木导致大片亚马逊雨林遭到破坏,这种人为干扰与人为主导的气候变化相结合,被认为使该地区更容易受到巴西干旱季节自然发生的火灾的影响,从每年的7月开始,火灾会一直持续到10月份。
8月份欧空局哥白尼哨兵-3卫星收集的卫星数据显示,雨林爆发的火灾数量急剧增加。8月1日至24日期间,安装在轨道卫星上的传感器在亚马逊地区发现了惊人的3,951次火灾。与2018年同期(记录了1,118起火灾)相比,这几乎增加了四倍。
ESA的Olivier Arino说“通过处理2018年8月的249张图像和2019年8月的275张图像,我们可以看到亚马逊燃烧的火灾数量令人难以置信。这是通过World Fire Atlas夜间算法实现的,以避免使用白天算法产生任何可能的错误警报。”据估计,火灾已将228兆吨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据报道,强大的风将数千英里的烟雾吹向大西洋沿岸。
先谢小秘书邀答!
据我所知,亚马逊雨林着实恐布。水下有以食肉著称之鳄及鱼,林中有食人畜之食人之蚁与蛇,还有美丽之蛙和蝴蝶。
有人说,赤道亚马逊,神仙也难进,是有几分道理。试想想,丛林遍布之热带雨林,气温高达三十几度,有什么物种不可以生存,有什么危险不可以有?
洪水猛兽,水下鱼鳄互撕,蛇鼠蛙遍地,弱食强吞血淋淋。蚊蚁丛生,焉有人畜立足之地?
可近百年来,工业崛起,开发损毁无数,丛林渐消,全球环境日益恶劣,人类自掘坟墓也。
越美丽的事物,背后越潜藏危机,亚马逊雨林表象有多美丽,背后就有多恐怖。
横越9个国家的亚马逊雨林,是地球现今最大的雨林,也是人迹罕至的净土。 它景观奇特、物种丰异,对热爱美景、 旅游 的人来说,这里堪称天堂。但如果只奔着它的美丽便贸然闯进,分分钟可能丧命于此。
在亚马逊雨林高大树丛遮蔽的阴暗角落,充斥着各种你无法想象的巨蟒,它们最喜欢这样潮湿、幽暗的环境。
亚马逊森蚺,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蟒蛇,平均长度5米,最长甚至能到10米。
它们潜伏在沼泽、泥水,捕杀各类中大型生物。当地附近,曾多次发生人类离奇失踪案件,被怀疑是亚马逊森蚺所为。
亚马逊河边,隐藏着另一种可怕的巨型鳄鱼——黑凯门鳄,它不仅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鳄鱼,还是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之一。
黑凯门鳄平均身长达4米,体重在200公斤左右,极端的可至5.5米,800公斤。在当地也常有过黑凯门鳄吃人传闻。但碍于条件很难考证。
流窜在雨林各处的,还有一种世界现存最大的野猪——大西猯。大西猯多以2—3个的家庭模式生活,成年体长达120厘米,体重50公斤左右,和大型犬体型类似,但性情凶残,极具攻击性。如果逼急了,它们甚至可以猎杀美洲虎。
亚马逊雨林的蛇类除却巨型蟒蛇,还有像矛头蝮、响尾蛇、蝰蛇等近百种剧毒蛇,是毒蛇的聚集地。
它们掩藏在河边、草丛、树枝,大多数的毒性足以麻痹一个成年男性,非常恐怖。
靠近巴西、秘鲁一带,栖息着一种亚马逊森林独有的巨型蜈蚣,它体型普遍在20-30厘米,个别能长到40多厘米,是平常蜈蚣的3-5倍大。
若不小心被其蛰伤,轻则红肿、灼痛,严重的可能恶心、抽搐甚或有生命危险。
亚马逊食鸟蛛,是另一类毒性很强的生物,它个头多有手掌大小,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蜘蛛。
不过好在相比前两者,食鸟蛛通常不会向人类释放毒液,除非被惹恼。和其他蜘蛛一样,食鸟蛛更喜欢捕食小昆虫,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猎食鸟类、老鼠。
在亚马逊雨林,人类甚至连蚂蚁也不能忽视。子弹蚁,是亚马逊随处可见的一种蚂蚁,名如其毒,它尾部的倒刺拥有无与伦比的毒性。
昆虫学家施密特在亲身体验后形容其为:“那种感觉就像有颗生锈的钉子扎入脚后跟,然后再赤脚走在火红的木炭上。”虽说如此,子弹蚁的体型并不大,是普通蚂蚁的5倍,约3厘米。
牙签鱼是亚马逊河里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它体型纤细,因为会被人类体液吸引,一旦有机会,它就有可能钻入人体生殖器官,疯狂吸食血液。
即使最先进的医院,也很难处理这种情形,如果无法取出,牙签鱼将一直呆在体内进食、繁衍,直至整个躯体都被吸干为止。
当地曾有人痛苦惨死,为此,生活在亚马逊流域的人从不敢下河游泳,更别说沿河小解。
和牙签鱼齐名的,是另一种亚马逊独有鱼类——食人鱼。
它平均体长在20厘米,群居,主以肉类为食,食人鱼平常多吃小型鱼类、昆虫。但对血液非常敏感,丁点血腥味就能引起一群食人鱼的狂暴。届时,哪怕鳄鱼、人类都能在短时间内被其啃成白骨。
比之牙签鱼、食人鱼,电鳗才是亚马逊流域鱼类中的“王者”。
电鳗成年体能释放300—800伏电压,足以瞬间击毙一头牛,且它几乎没有天敌,被《国家地理》评为“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之一。
庆幸的是,它性情比较温和,反倒也成为了水族馆中的观赏动物。
除了极具侵略性的动物,同样危险的还有难以捉摸的本地人文,因为地处经济落后的南美洲,再加上位置偏僻,多国接壤,导致亚马逊一带的政治文明相当不稳固。
伺机而动的周边人,有时会对慕名而来的游客下手。再加上一些年代久远、各式各样的栖居部落,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更是危险。所以如若没有确定的领路人,最好不要贸然前往。
即使到现代,这片人迹罕至的雨林依然可以让我们领略地球之奇妙,世界之浩阔,人类之脆弱。
虽不至与世隔绝,但身为食物链顶端的我们,还是有必要以敬畏的态度对待它,保护它。而从安全角度来说,对这个不经雕琢的原始雨林,我们平常人还是在屏幕前观赏的好。
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原始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称呼,亚马逊雨林里,却处处充满着危险,因为那里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有很多未知的风险,没有丛林生活经验的人,最好不要妄想进入亚马逊雨林,亚马逊雨林里,有毒虫蛇蚁,也有毒花毒草,对普通人的威胁太大
亚马逊雨林里,蟒蛇可以长到十多米,还有鳄鱼,食人鱼,这都是明显存在的危险,进入原始森林,就是动物的地盘了,这些野生动物,很可能会攻击闯入的人类。
相比于亚马逊雨林的恐怖,其实人类才是最具威胁的,人类的足迹踏遍了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里,冰山大川,原始森林,浩瀚的海洋,无尽的宇宙,没有人类去不了的地方。
强大的人类,才是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高处,才提出了要保护雨林里的动物,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如果地球没了这些动物,人类也会感觉到寂寞。
亚马孙森林地区属于巴西领地,按理来说国际上没有理由去干涉的,但哪里有地球的一块大型原始森林,相当地球之肺,这不得不引起国际上各人士的关心,亚马孙河恐怖吗!其实在习惯了现代化生活后的人们,去亚马孙的话,会发现确实挺可怕。
亚马逊雨林最恐怖的当属牙签鱼、电鳗、巨骨龙鱼、美洲豹。
因为亚马逊雨林周边的居民,总是会在森林当中乱砍乱伐。才会将火种带到森林当中,从而造成生理火灾的发生。环境保护应该由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单单依靠个人的力量其实是非常渺小的。
森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我们的生态链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够为我们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地球上的生物能够吸收氧气,在地球上正常生存和发展。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也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每年的森林面积正在不断缩小,这也直接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平均气温也在不断的上升当中。
亚马逊雨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是地球的肺。每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在这之前,亚马逊雨林的火灾数量正在不断激增。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亚马逊雨林被火灾烧毁的面积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并且数据还在不断增加当中,如果人类不对此加以改变,那么总有一天亚马逊雨林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亚马逊地区之所以会频繁发生森林火灾,我认为这与当地的居民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对居民总是喜欢在亚马逊雨林乱砍乱伐,才会将火种带到森林当中。再加上亚马逊雨林潮湿干燥,这也直接导致发生火灾之后,会使得火灾迅速蔓延,影响至更大的森林。
要想做到保护环境,单单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真正做到。需要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每个国家争取做到一定的植树造林面积。国家之间互相努力,才能够集结所有人的力量,改善我们的地球生态环境,增加雨林面积。
亚马逊雨林的产生在人类无法改造大自然的年代,在热带地区,尤其是降水丰富的地区,经过自然界优胜劣汰的选择,适合这个环境的动植物得以繁衍生息,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形成热带雨林这样独特的生态系统。
亚马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名字,完全是因为它的重要性,而亚马逊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也是特别的明显。
亚马孙热带雨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具有相当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它的生物量足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论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