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健康的三大欺诈行为——“盲目跟风健康保健”
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们总是愿意投入一切。一些精明的商家却利用这种心理,过度渲染和炒作,将孩子的健康保健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消费高潮。无论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投资,还是治疗疾病,都不能盲目跟风。
一、驱铅:不必急于求成
近期,消费警示频频出现关于免费血铅超标检测的声音。早在几年前,北京就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儿童血铅超标筛查,许多孩子因此开始服用排铅保健品。随后,这种趋势迅速蔓延至上海及全国各地。一些商家租用商务写字楼设立“排铅中心”,进行电话预约就诊,销售“排铅保健品”。这种“铅焦虑”其实是一些公司的不当炒作。根据区域性调查,儿童铅中毒率已经大幅下降,然而一些广告宣传却夸大其词,误导家长。家长不应受广告欺骗,应该依据科学检验来判断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排铅。
二、补钙补锌:并非多多益善
大多数家长似乎已接受孩子需要补钙补锌的观念,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补钙补锌产品更是强化了这一观念。过度补钙补锌反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一些孩子因为过度服用钙片,导致尿钙含量过高,甚至长出了结石。长期过量摄入的钙无法被身体吸收,经过肾脏排出,导致尿钙含量升高。过度补钙还会导致孩子食欲不振、贫血等疾病。与其盲目跟风补钙,不如让孩子多吃天然补钙的食物,如奶类和海鲜产品。户外运动也是孩子补钙所必不可少的。
三、近视:不必急于佩戴眼镜
许多家长在孩子的近视问题上走过弯路。听到孩子近视后,他们四处求医,尝试各种治疗方法,但孩子的视力仍然不断下降。一些家长因此选择为孩子佩戴眼镜。这并不是解决近视问题的唯一方法。除了传统的佩戴眼镜,还有许多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家长应该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方法进行治疗。也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多进行户外运动,以预防近视的发生。
孩子的健康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在面对各种健康保健产品时,家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跟风。只有科学、合理地对待孩子的健康问题,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流畅、有吸引力的文本如下:
要想保护孩子的视力,了解孩子眼睛视力转变的规律性是关键。上海复旦大学附设儿童专科医院的骨科医生杨晨皓指出,对于近视的治疗,各种特色疗法和偏方都不能真正改善近视,及早发现和区分病理性近视和隐匿性近视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五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视力低于1.0,就应该检查是否存在隐匿性近视。由于孩子的双眼调节力强,必须到医院进行验光。医生会使用散瞳眼药水扩张眼瞳,待睫状体充分麻痹后进行视力检查。如果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消失,同时视力有明显提升或恢复到正常,那就是隐匿性近视。如果是病理性近视,散瞳后近视度数不会降低或降低少于50度,视力也没有改善。如今,由于孩子们学习钢琴、绘画、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增多,许多中班孩子就已经有了混合型近视。
对于隐匿性近视,家长可以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纠正不正确的看书姿势,每晚配合使用睫状体麻痹剂,有望恢复正常视力。如果是病理性近视,屈光度在100度以上,影响学习的,只能佩戴眼镜。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眼科检查,一旦发现视力下降,要进行科学的医学验光。
在关注孩子视力的身高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无论是就业还是婚姻,身高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硬指标。针对一些宣传的长高产品,儿童专科医院的内分泌专家提醒家长,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取决于骨垢线和身体生长激素。如果骨骺线闭合,无论吃什么都无法再长高。如果孩子的身高不理想,应该去医院诊断病因,而不是盲目使用长高产品。
实际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才是孩子身高不理想的根源。例如过多食用快餐食品、油炸食物等高热量的食物会让孩子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热量,再加上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膳食结构问题,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让他们在繁重的课业外还要学习各种课外技能,大大减少了他们的运动和睡眠时间。运动过度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无法实现最大值,使生长发育停滞不前。而跳绳、游泳等运动都有助于身高的增长;睡眠对长高也尤为重要,因为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是在孩子晚上十点之后入睡时发生。因此要想让孩子长高,就必须保证他们早睡。心理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放弃孩子的运动和睡眠,用各种长高保健品来替代,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