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文化教育,堪称世间最微妙复杂的任务。
我们需要明确何为“好孩子”。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因为每位父母的心中都有一杆秤。好孩子的标准,实则由父母来设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责任,也同样落在父母肩上。当前,社会对好孩子的普遍预期是:聪明伶俐,尤其要听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若能担任一官半职更佳,最终考上名校,拥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我心中对孩子的期望却并非如此功利。
我认为的好孩子,应是身心健康,心怀诚信与善良,脚踏实地,懂得感恩。
幼儿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在幼儿阶段不听话无所谓,然而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五岁之前,其思维、习惯、性格已基本定型。越往后越难以改变。在这个阶段,我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性。
我教育孩子要有礼貌,学会与人分享。采用口头表扬为主,避免物质奖励。我言行一致,对孩子诚实守信。当孩子犯错时,我要求她承认错误,不撒谎。我不施以惩罚,而是引导她思考,避免她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面对小错误,如倒翻水杯,我会一笑置之,并提醒她小心。但遇到大的错误,如去别人家翻抽屉、拿东西回家、撒谎等,我会严厉处理,让她铭记教训后再讲道理。
在智商方面,我主要通过讲故事、接触大自然以及多样的游戏来培养。
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我主要采取督促和引导的方式。但无论何时,孩子的思想教育始终放在首位。孩子的观念在不断发展,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会告诉她一些社会的缺点,以提高她的辨别能力。
面对孩子在校园内被欺负的问题,我鼓励孩子自己处理。比如我的女儿在一年级时经常被身边的男孩用签字笔划伤,我告诉她先告诉老师并警告对方。如果对方不改,就进行适度的反击。我教她背诵毛泽东的经典语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当孩子再次受到欺负时,她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应对。
对于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问题,我鼓励孩子有能力就参与竞选或自荐,不要害怕他人的眼光。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包容和豁达品质。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他人或斤斤计较权益。
中学和高中是孩子青春期和叛逆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更多地与孩子沟通交流而非单纯讲道理。无论是关于恋爱还是社会问题等敏感话题都要与孩子沟通讨论避免过度干涉给他们带来压力或困扰。在学习上保持适度的关注和提醒即可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主发展。现在我的女儿虽然学业繁重但她心态平和自信自强不需要过多干涉她的学业成绩问题因为她总能自信地告诉我:“妈妈放心我们这种人爱面子的不会差到哪去的。”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