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总是乐于聆听他人的故事,对于许多小故事,他们总是百听不厌。无论是在家中的个人文化教育,还是在幼儿园的群体塑造,讲故事都是孩子们最擅长接受的方式之一。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故事来讲述,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让我们以一位妈妈如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孩子进行卫生教育为例。
宝宝一直以来都不爱洗澡,每次洗澡都像是和妈妈进行一场漫长的“消耗战”。除此之外,他也不讲究卫生,无论是在卫生间还是公共场合,他的手总是到处摸,还喜欢随地而坐,就像一块会移动的“脏毛巾”。
小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脏”和“干净”的含义。比如掉在地上的食物他们会捡起来吃,脏玩具他们会用嘴去咬,不干净的地方或物品他们会用手去摸。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不应斥责和责备,因为孩子的卫生观念需要成人的持续教育和提醒才能建立起来。
有的孩子不喜欢洗澡是因为不喜欢喷头里的水洒在身上的感觉,可以尝试改为坐浴。而这位妈妈选择了一个更巧妙的方法——讲故事。
她选择了一个名为“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猪很可爱,大大的耳朵,肉肉的鼻子和身体,但就是不讲卫生。它经常去垃圾堆翻东西吃,吃饱就在水坑里滚来滚去,弄得满身都是泥浆。
一天,小猪想去找朋友,它突然看到一只小白兔,一身嫩白的毛,红彤彤的眼睛长耳朵,真好看!小猪高兴地叫:“小兔子,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小兔子一看是小猪,便说:“啊,是小猪呀,看你多脏,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再跟你玩。”小猪不愿意洗澡,只好走了。后来,小猪在草坪上遇到一只小白鹅。小白鹅真漂亮,戴着红帽子,羽毛洁白。小猪热情地迎上去说:“小白鹅,我和你一起玩好吗?”小白鹅让它去洗澡,小猪看了看自己,全身都是泥浆,污泥还在“滴嗒、滴嗒”地往下滴呢!它红了脸不好意思地说:“那我怎么才能变得和你们一样干净呢?”小白鹅回答道:“我陪你去河边洗个澡吧!”小猪跟着小白鹅来到河边,小白鹅“扑腾”跳入河中,用清澈的水泼呀泼,撒到小猪的脸上、身上。小猪用清澈的水洗呀洗、搓呀搓,一会儿就洗得干干净净了。小白鹅高兴地说:“小猪变干净了,我们一起玩吧!”小兔子看到小猪变干净了,也跑来和小猪玩。小猪和小伙伴们玩得可开心了。
妈妈还给宝宝讲了“耳朵上长小树苗”、“脏小孩”等很多关于卫生方面的小故事。宝宝渐渐变得像故事里的主角一样,成了一个讲究卫生、爱清洁的宝宝。
让孩子在美好的故事中成长,让他们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习惯。故事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