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的研究显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4至27岁之间。随着大城市中生育年龄的普遍推迟,高龄孕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今,在一些医院的统计中,三十岁及以上的初产妇占比已达50%,而35岁以上的高龄初产妇更是高达10%以上。近日,在由广东优生研究会举办的论坛中,多位专家提醒,女性过晚婚育不仅会增加患上卵巢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科学研究指出,高龄孕妇更容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而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会使胎儿患心脏病、畸形、早产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
走进广东医学院附设三院妇产科,李细毛教授强调,正常情况下,女性在进入青春期后,卵巢每月都会排卵并产生雌激素、孕激素。在孕期和哺乳期,卵巢和子宫内膜都处于休息状态,如同“放了个长假”。对于高龄未育的女性来说,卵巢即使再“疲劳”,也只能“硬着头皮工作”,更容易出现功能衰竭和疾病。孕期黄体铜的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抑制卵巢癌有一定作用。而随着胚胎的娩出,子宫的“大扫除”也有抗癌效果。
在大城市中,乳腺癌已成为一种“富贵病”。一项日本调查显示,未生育女性的乳腺癌风险比生育过的女性高出70%。为什么会这样呢?李细毛教授解释,足月分娩的女性在怀孕期间血中的雌三醇含量增加,具有显著的保护和抗癌作用。怀孕时血液中的绒毛促性腺激素可以激活身体的抗癌物质,抑制乳腺癌的发生。母乳喂养也有助于保持乳腺管通畅,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
生育过晚也会对胎宝宝造成影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的肖小敏教授指出,在中国,35岁以上的初产妇被视为“高龄初产”。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卵子受各种放射线和有害物质的伤害会越大,其遗传信息发生突变的几率也会增加。每个人的卵细胞数量是有限的,生育时间过晚意味着卵细胞已经过了最佳“保存期”,质量会下降,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和畸形的几率成倍增加。研究表明,35岁以上的孕妇流产率是25至28岁孕妇的三倍。高龄孕妇还容易患上妊娠期并发症,如胎儿宫内窘迫、巨大胎儿等。高龄孕妇的骨盆和韧带功能衰退,软产门组织弹性减弱,宫缩乏力,胎儿位置不正,容易导致产程延长而引起难产,增加剖腹产率。高龄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是一般孕妇的2至7倍。这不仅会增加孕妇患上妊娠期高血压、感染性休克的风险,还会使胎儿面临患心脏病、畸形、早产甚至死亡的风险。专家们建议适龄婚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这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