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旅程中,应始终牢记德育的根基远比知识的灌输更加重要。
二、幼儿教育应当聚焦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这些习惯和行为将成为他们未来人生的宝贵财富。
三、塑造孩子的未来人格远比关注他们当前的考试成绩来得重要。毕竟,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往往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而非仅仅是学术成就。
四、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拥有的宝贵资产,会不断增值,他们的一生都将享受这份资产的利息。
五、行为的持续养成好习惯,习惯塑造品质,品质决定人生。每一个小小的行为累积,都在塑造孩子的人生轨迹。
六、父母和老师需要培养良好的教育习惯,以此引导和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七、教育孩子的关注点不应仅停留在智力和成绩上。因为决定人生幸福与否的往往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而习惯养成正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八、爱孩子并不等同于理解孩子。要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育。
九、父母应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进行正确引导,对正确的方向则给予鼓励和赞赏。
十、父母在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前,应先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
十一、当今的年轻父母愿意花费数千甚至更多来学习驾驶技术或为孩子选择高档的幼儿园,却往往忽视家庭教育的学习和培训。
十二、父母不应将教育的全部责任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孩子每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十三、孩子大部分不良习惯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十四、父母不应过度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十五、为了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父母需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十六、孩子的饮食偏好往往源于父母的评价和言论。
十七、责备和责骂无法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会让父母自己的情绪得到短暂的宣泄。
十八、父母应准备一个记录本,记录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事件、发现的问题或困惑。记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十九、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和孩子保持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二十、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困惑时,不妨向教师、邻居或教育专家寻求帮助和建议。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孩子的未来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