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垃圾食品,是指那些含有高热量而其他营养素较少的食品。对于孩子们来说,电视上的零食广告往往会让他们为之倾倒,而大多数这些零食都是高糖、色素和香料的甜食,如巧克力、糖果、汽水等。如果孩子们摄入过多这类食品,血糖会迅速上升,影响食欲和正餐的摄入。长此以往,会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而那些习惯吃零食的孩子,往往偏爱零食而忽视正餐,容易发胖。
对于1岁至3岁的婴幼儿来说,他们的胃肠功能逐渐健全,可以接触的食物种类也相当广泛。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因为这将对孩子今后的智力和体能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相反,如果孩子出现偏食的情况,父母应该及时纠正。那么,在幼儿的饮食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对于零到一岁的婴儿,他们的基本营养主要依赖于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除此之外,从宝宝四个月起至六个月,父母应该开始给宝宝添加五谷根茎类以及果汁蔬菜汁等。随着月数的增加,7至9个月的宝宝可以开始添加肉类,并逐渐增加其份量和次数。当宝宝满一岁时,他们的饮食可以包括稀饭、肉类、青菜和水果等。随着副食品的添加,母乳或婴儿奶粉的量应逐渐减少至每日480cc至500cc。副食品不仅有助于补充铁质和其他营养需求,还能让宝宝尝试其他种类的食物,为日后接受固体食物做好准备。
一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工作繁忙或制备不便而忽视这一点。在一岁之前,孩子通常不会拒绝各种食物,因此是尝试各种食物的绝佳时期。到了1-3岁时,由于幼儿活动力增加,所需的营养也相应增加。但由于幼儿胃容量小,不能长时间坐着吃饭,父母除了三餐外,还需要增加1-3次点心。这些点心必须营养卫生,最好由父母自己制备。
市面上售的零食如巧克力、洋芋片、波乐多等,其糖份、油脂及盐份含量过高,并不是好的点心选择。但如果完全不给孩子吃零食也不合适。父母必须制定一些原则,如一天只吃一片口香糖、饭前不要喝可乐或汽水等。零食与点心是不同的,对于上托儿所、幼稚园的小朋友来说,看到别人吃会想尝试,而且零食也是孩子对外沟通的媒介之一。在给予孩子零食时,父母必须明智地做出选择,以确保孩子的健康饮食和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