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恋物行为怎么办?这是学龄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缓冲期依赖行为,其背后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要预防和纠正宝宝的恋物行为,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如何预防宝宝恋物呢?妈妈在购买儿童用品时,应有意识地准备几个“转移媒介”,避免宝宝对某些物品过于执着。多拥抱和拍抚宝宝,以缓解其“皮肤饥饿”。注意,拥抱和拍抚不是奖励,而是日常的、无条件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即使在孩子做错事感到不安时,也可以给予拥抱。
如果宝宝已经出现了恋物行为,我们该怎么做呢?
日常的、无条件的拥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拥抱给孩子传达一种安全感: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害怕,有我呢,失败了也没关系。父母需要耐心地处理孩子的坚持,避免使用偏激的方法,如用辣椒涂在奶瓶上这种具有惩罚意味的措施,这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恐惧,甚至引发更不好的习惯。
其次, 培养孩子睡前的好习惯是关键。有些父母为了摆脱自己,让孩子抱一个最喜欢的小玩具或毯子去睡觉,这实际上为孩子养成坏习惯提供了理由。父母应鼓励孩子什么都不做,好好睡觉。在孩子独自睡觉前,父母应该陪伴他们,如唱催眠曲、读童话故事等,直到孩子入睡再离开,这样不容易让他们对包裹、小熊等物品产生过度依赖。
此外, 可以借助外在力量来帮助孩子转移对物品的依赖。比如,幼儿园的老师或疼他的长辈的鼓励都可以起到作用。父母不应该因此而给孩子太多压力或要求他们立即改正这些习惯,过多的压力或强迫可能会让孩子更固执地依赖这些物品。
还可以设置情景进行主动转移。例如,如果孩子喜欢一条粉色的小手帕和新生的小宝宝,母亲可以引导他把小手帕送给小宝宝,让他扮演一个有爱心的小姐姐。同时选择适合的时机进行纠正,比如三四岁的孩子相对容易改进。另外, 走出户外拓展视野也是个好方法。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交朋友,或者外出旅游欣赏人文和自然风光,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减少对物品的依赖。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帮助他们预防和纠正恋物行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