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多发性口腔疾病的深度解析
鹅口疮,这一多发性口腔疾病,常常侵袭婴幼儿,对其口腔健康带来不良影响。面对这一疾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诱因,才能更好地为孩子提供保护。
婴儿若出现鹅口疮,常常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症状。当婴儿哭泣、睡眠不稳、食欲不佳时,家长应仔细检查其口腔。一旦发现口腔内出现大量的白色物质,很可能就是鹅口疮的表现。随着孩子的成长,其免疫系统逐渐完善,这种现象可能会自行消失。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做好卫生工作,防止疾病恶化。这包括母亲勤换内衣、勤洗澡,抱婴儿前要先洗手,并对婴儿的餐具进行定期消毒。
当孩子因疼痛而拒绝进食时,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也不要强行喂食。关键是要消除口腔内的真菌。医院药房通常会事先将药物如霉菌素融入水中或肝油中,使用时需将药物与水混合,用棉棒蘸取药液,轻轻涂抹在婴儿口腔内,确保药液均匀分布在患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婴儿口腔中的白色物质过厚,家长千万不能用棉棒或其他物品擦拭。这些白色物质已深入口腔粘膜,强行脱落可能会导致粘膜出血,使病情恶化。为防止复发,鹅口疮消失后,家长还需继续涂抹药物一周,以巩固疗效。
鹅口疮的症状表现多样。轻症时,口腔粘膜表面可能出现白乳凝块样的小点或小片状物。重症时,全部口腔可能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影响咽喉、喉部、食管、气管和肺部。口腔粘膜还可能出现乳白色微高斑膜,擦去斑膜后,会出现白色乳块一样的东西。感染轻微时,除口腔检查外不易发现,也无明显痛感。严重时,宝宝可能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哺乳困难,并可能伴有轻度发热。但与普通的口腔溃疡不同,鹅口疮患处无痛感,不会流口水,不影响吸奶,全身症状较轻。有时,患儿可能会出现不肯吃奶的现象。
了解以上知识后,我们应认识到鹅口疮对儿童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明确认识该病的原因,做好预防与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