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水肿是儿童期常见病症,尤其多发于6个月至5岁左右的孩童。这种水肿的根源在于身体缺乏蛋白质,背后可能涉及蛋白质吸收障碍、过度消耗、合成障碍以及不恰当的喂养方式。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必须及时补充蛋白质以缓解水肿。那么,如何治疗营养不良性水肿呢?
1. 药物使用需得当:针对长期腹泻、肠结核、慢性痢疾等会影响食欲和蛋白质吸收的疾病,患者必须注意饮食卫生,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药物止吐止泻。
2. 肝脏问题要积极应对: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重要器官,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导致水肿和腹水。对于这类情况,应积极治疗肝脏疾病,合理使用抗病毒等药物。
3. 饮食调整是关键:只要没有胃肠道疾病,就应增加蛋白质摄入,一般补充2-3周,尿量会增加,体重减轻,水肿也会逐渐消退。期间需低盐饮食,等水肿消失后再恢复正常的食盐摄入。
4. 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患者需适当休息,减少蛋白质和热量的消耗。待水肿消失且并发症治愈后,再逐步增加户外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严重水肿时,需保持低盐或无盐饮食。
5. 某些情况需手术治疗:如肺脓肿、腹水、脓胸及严重灼伤等会导致体内大量蛋白质流失,引发营养不良性水肿。这些情况必须通过手术来治疗。
针对营养不良性水肿,患者应配合医生指导,合理补充蛋白质,分析病因并对症治疗,同时调整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