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重塑融券机制,以维护市场公平与投资者权益
近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宣布全面暂停限售股的出借,这一决策的背后,是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旨在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并进一步优化融券机制。此举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
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业务,并对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进行调整,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以调控融券效率。这样的调整,既是对市场的一次深度思考,也是对投资者权益的高度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政自2024年1月29日起正式实施。与此自2024年3月18日起,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的调整措施也将同步实施。这一系列的时间节点,显示出了证监会对于市场运行的敏感性和对投资者利益的深切关注。
回溯至2023年10月,证监会已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并对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进行了限制。新的规定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近四成。
证监会在声明中表示,此次优化融券机制的监管意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公平合理,通过降低融券效率,制约部分机构在信息、工具运用方面的优势,为各类投资者更充足的时间消化市场信息,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坚持从严监管,对限售股出借进行阶段性限制,强化对限售股融券的监管,并严厉打击借融券之名进行绕道减持、套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未来,证监会将继续强化监管力度,把制度的公平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总结评估新政的实施效果,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保障市场稳定运行的不断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