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谣,我从未刻意追寻其定义,即便打开百度,输入“民谣”二字,百科词条的也未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民谣,那是民间流传的、蕴含民族色彩的歌曲,简单而深情。当朋友问及我对民谣的喜好,我通常只是笑笑,不作答。在我的朋友圈,民谣似乎成了稀缺品,取而代之的是热闹的聚会、KTV的喧嚣。我浏览着这些,心想,也许自己是个独特的存在。
我对民谣的热爱,并非无缘无故。最初让我疯狂的,并非民谣本身,而是一个女子——三毛。她是那个用文字与歌声勾画出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女子,她的洒脱、孤勇、自由,让我心生敬意。她的通透、骄傲、疯狂,以及那敢爱敢恨的勇气,让我为之倾倒。
每当读到三毛的作品,听到她写的歌曲,我便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她写的《橄榄树》,成为我听的第一首民谣。那时,我十八岁,生活充满灰暗,高三的压力、成绩的起伏、父母的期望,让我感觉自己站在悬崖边缘。那时,我像是一个溺水的孩子,想要找到救命稻草。而三毛,就是那一根救命稻草,她的作品与歌声,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看到了坚持梦想的价值。
因为三毛,我开始关注民谣。那些旋律简单、歌词质朴的民谣,仿佛讲述着我们的生活故事。它们没有华丽的技巧和高音,却有一种深入的力量。我更加喜欢民谣,也许是因为它们像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火锅,带着烟火气,唱着我们的生活和故事。它们是有情怀的人心中的佐料,充满书香气。
我热爱民谣,也因为我向往那些民谣中描绘的远方。我没去过丽江、西藏、草原、成都,但民谣让我在心中描绘出那些地方的美丽。我想在未来的旅途中,与这些美妙的风景相遇。我想成为一位带有烟火气而又不失书香气的女孩,如同民谣一样,简单而深情。
民谣是民间的声音,是生活的写照。它们没有华丽的包装,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热爱民谣,因为它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带着自己喜爱的民谣,踏上那片我向往的土地。为何我将民谣融入生活?或许是因为在漫长的车程中,它们总能为我带来力量,陪伴我度过疲惫的旅程。或是在校园昏黄的灯光下,当我学习到深夜时,民谣的旋律总能给我温暖和慰藉。又或许是因为它们曾在我泪水满盈之时,帮我擦干眼泪,带给我重新出发的勇气。
更深层次的原由,或许是那个翻山越岭只为迎接第一缕日光的背包客,他的歌声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又或许是因为那个骑着摩托车放声高歌、追逐梦想的雷子,他的民谣诠释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冒险的精神。
我带上民谣,还因为那些未曾亲自踏足的远方。我想看一看北京鼓楼的古老风貌,想拍摄什刹海夜晚的迷人景色。我渴望了解香山红叶在掉落时,是绚烂还是静美。我梦想着拥有一个温馨的小屋,养一条狗,每天都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春夏秋冬,我只想在民谣中找到一个心灵的栖息之所。我希望在歌声中,让躁动不安的心得以安宁,让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如意无法磨灭我的热情和棱角。我渴望继续怀揣梦想,坚定地走下去。
夜晚,我漫步在校园的操场,抬头可见半轮明月,周围的人们行色匆匆。而我,耳朵里塞着耳机,聆听着民谣的旋律。它们仿佛在对我说:“今天,你过得好吗?”
有时,我会遇到那些弹着吉他、打着手鼓的少年们,他们唱着和我耳机里一样的歌曲。我会自然地坐下来,与他们共同沉浸在歌声中,直到操场上只剩下我、唱着故事的少年们,以及夜晚路灯下那些陪伴着的灵魂。
能遇到喜欢相同事物的人,已是我生活中的小惊喜。我想,明天的清晨一定会因为这些人、这些歌而更加温柔和美好。这样的生活,便是我在民谣中找到的力量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