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六句话

  • 健康新闻
  • 2024-12-17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一〉杰出的父母是通过学习成就的

没有哪对父母是天生就会教育孩子的,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持续自我提升、不断学习的结果。我接触了许多优秀的父母,他们获得教育孩子的成功从未是轻易得来的。一位出色的母亲曾坦言:“很多人认为我轻松自在,认为你的孩子如此出色,根本不需要你的管束。他们不知道我时刻保持警觉,连睡觉时都有一只眼睛是睁着的!” 杰出的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一些不够称职的母亲则等到孩子的问题已经严重到老师都来找孩子谈话了,都还没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优秀母亲沈丽萍女士是一位艺术家。她为了教画,不仅上了大学,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不仅买了大量的书籍,还参观过无数次的艺术展览,听过无数的学术讨论。她从未意识到培养教育孩子也需要花费时间,直到她的孩子因为飞机事故导致身体严重残疾后,她才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母亲,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被丹麦人民誉为“中国英雄”。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有职位都需要学习、考核,但似乎只有养育、教育孩子不需要学习,好像自动就会上岗并且永远不会失业。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个人在成为父母之前都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如何成为父母的观念和知识越早准备越充分越好。

〈二〉杰出的孩子是经过教育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在孩子的教育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女士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讲述,我们可能不会想到她在孩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她的朋友、同伴们都说:“除了那次飞机坠落的事情外,你什么都做到了完美,你没有耽误这孩子。但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很多父母连字都不认识一个,不也照样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实际上,文盲并不是不会教育,这样的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全球中小学生数学奥数比赛冠军获奖者安金鹏的故事。他家非常贫困,虽然考上了重点高中却没钱上。他的爸爸说让孩子出来打工吧,别人上大学还找工作难,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把家中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供他上学。孩子在初中是唯一一个连荤菜都买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个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尽管这位母亲没有中学毕业,但她却让孩子在中小学之前就掌握了四则运算。这一点有几个毕业了的父母能做到呢?

〈三〉好习惯是养成的

许多父母将孩子的不良习惯归咎于学校、老师或孩子自身,唯独没有归咎于自己。实际上,孩子身上的大多数习惯——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我们父母无意中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会说上海方言、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似乎天生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时时刻刻都在教导孩子,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更具杀伤力、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的孩子大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而问题孩子往往出自有问题家庭。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本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往往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陷的最大阻碍。关键不在于教育孩子,而在于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学不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先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先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四〉好成绩是帮助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全社会都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父母都回避不了的难题,需要学校和父母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1000万的“闲置”未成年人。所谓的闲置未成年人,是指本应在校园学习却选择退学的孩子,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课、离家出走成为了现代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帮助孩子们适应应试教育也成为了父母们的一份责任。而帮助孩子们减轻负担的最好方法是父母们自己增加负担,即父母们能够成为孩子们学习上的导师。好成绩自然是学校老师教导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越来越多地浸透了父母们的汗水。『五』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关键在于“听”的艺术

许多初、高中孩子的父母普遍感到困惑,为何与孩子无法顺畅沟通。青春期孩子与更年期母亲之间的冲突频发,不仅因为双方处于心理动荡期,更关键的是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外界压力。孩子需要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而母亲则要应对工作甚至失业带来的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沟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往往做得游刃有余,他们的良好沟通源于遵循了三个重要步骤:首先是倾听,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真正理解他们的含义;其次是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们的观点是否有道理;最后是提出建议,当发现孩子有道理但行动不当,父母应给予恰当的引导。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环节。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每个父母也是如此。关键不在于是否会遇到困难,而在于如何像优秀的父母那样,能够冷静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的沟通艺术,就在于如何“听”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六』成就源于“化”的功夫

智商固然重要,但比起信念、品行、胸怀和理想,它的地位并不那么关键。遗憾的是,如今重视品行教育的人越来越少,很多父母甚至对品行教育嗤之以鼻。而对于胸怀和理想,更是被认为与考试成绩无关,被父母们忽视。

但实际上,这些恰恰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因素。历史上的人物传记常常会对传主幼年时期的非凡志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父母的言传身教,“潜教育”比批评等“显教育”更能深入人心。父母能走多远、能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有多大。

要培养孩子的宽广胸怀,除了父母做好榜样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读经典名著、名人传记,学会用名人的眼光看待社会和自身。著名教育专家王东华长期关注未成年教育问题,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每一位母亲成为好母亲,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好母亲。只有真正懂得如何“化”育孩子,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成就。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