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连接,特别是在青春发育期这个关键阶段,所培养的习惯,尤其是沟通交流的习惯和方法,是了解孩子每日经历、情绪、交友以及学习状况的重要途径。对于父母来说,能否让孩子敞开心扉,从幼稚园的小事情到未来的情感归宿,除了需要父母的倾听能力,如何引导孩子开口以及给予孩子鼓励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许多家庭中,孩子在小的时候言听计从,但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叛逆心理,甚至对父母无所谓的态度,往往可以追溯到早期教育中沟通的重要性被忽视。当我们把与孩子的日常交流当作一种习惯来培养时,这将是一种无尽的家庭教育宝藏。那些能与父母安全交流的孩子,往往在社会认知发展上更加健康。
有些父母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他们尝试与孩子交流,但孩子却什么都不说,这该怎么办?是的,孩子并不会随意与父母建立一种问答关系。与其说父母是期待与孩子无障碍地沟通,不如说是他们好奇孩子都在做些什么。父母可能觉得他们有权利知道孩子的状况,孩子就应该向他们报告。但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种单向的“报告”模式往往行不通。
在我家,当美美还在婴班时并不主动与我分享每天幼稚园的事情。那时,我主要是通过老师来了解情况。但在晚上接孩子的时候,由于时间匆忙,只能通过简短的几句话了解一点情况。我深感与美美沟通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专注于培养美美的“报告”能力。我放下手头的工作,专门腾出时间认真倾听。我发现这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记忆力和转述能力的锻炼。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沟通,我与美美设定了固定的交流时间。这些交流的重要性不亚于任何教学知识。我更注重这种交流的习惯和方法,对美美和我自己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的做法如下:
1. 固定交流时间:我们选择在用餐时、讲完故事后和睡觉前进行交流。利用吃饭时间是一个好的机会了解孩子在幼稚园的饮食情况。讲完故事后是我们的“情绪分享时间”,也就是“报告时间”。在这个固定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孩子会有归属感。
2. 我先向孩子报告:在美美不愿意说话或拒绝交流时,我会先分享我今天的经历。听完我的分享后,她也会争先恐后地分享她今天的事情。我会了解她在幼稚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班级的家长也会因为我听到的信息而感到准确可靠。因为她会告诉我关于班级里每一个孩子的动态信息。例如谁生病了或者剪了头发等都会告诉我。这真的是让我很感动的事情!
3. 在孩子情绪好的情况下交流:当孩子心情愉快时是最好的交流时机我会抓住这个机会请她讲述今天班级里的开心事情并留意她是否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她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或者一些困扰她的事情。
4. 以聆听为主不评价:无论孩子说什么我们都会认真倾听而不是随便应付我们的回应和互动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她的每一句话我们都会给予积极的反馈并让她感受到我们真的很在乎她的感受和想法不做出任何评判甚至直接否定她的表达意愿这对她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也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作为母亲我能做到尊重她的感受并尽力去理解她支持她! 有一天美美说班级里来了一个新同学叫马小含但我与老师确认后发现并不是这样我对此感到困惑不解但我并没有质疑她的说法而是鼓励她继续与我分享她的感受并尝试一起找到答案这就是我们的日常交流模式也是我在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视的一部分之一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作为参考和学习哦!再次观察,我注意到美美在模仿老师时,不仅是在模仿语调姿势,更是在模仿老师与孩子交往的方式。她深谙“要和小孩子做朋友要帮助她”的道理,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当我再次走进课堂,特别留意本周的教学重点时,发现原来这周的教学计划正是关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这让我回想起她曾经看过的马小跳系列中,一个转校生背着背包来到新环境的情景。她的经历仿佛与此相呼应。
关于留意老师的教学计划,以及了解孩子对当天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方面我不会过分盘查美美。她非常自信地表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内容,并会主动表演自己学到的歌舞。看到她如此积极,我会为她鼓掌欢呼。
当孩子不愿意说话时,我们大人并不会强迫她。相反,我们会假装轻松愉快地聊天,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们不会理她,也不会要求她说话。小孩子最害怕被忽略,所以很快她就会凑过来说:“请听我说,我来说。”
与老师的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会和老师交流,给孩子在集体中表现的机会,并给予她鼓励。当孩子在幼儿园回答问题或叙述事情时,我们会争取第一次就给予她及时的表扬,以建立她在公众场合表达的信心。
实际上,父母是孩子的最大榜样。如果夫妻之间的交流是无拘无束的,孩子就能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快乐,她会效仿我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好奇心,而应该突出孩子的主导性。
当我们把与孩子的交流作为日常习惯时,孩子会逐渐对我们产生信任。当这种交流变得无比愉快时,我们对她的未来就充满了信心。相信在这样的交流方式下,美美会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她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