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是一种手术分娩方式,当自然分娩出现困难或母婴健康受到威胁时,医生会选择通过手术切开腹部和子宫,直接取出胎儿。这一生产过程包括多种具体手术方式。
子宫下段剖宫产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其在子宫下缘作横切口,能避免创口与骨盆内脏器官粘连,减少术后并发症。
子宫体剖宫产虽然手术简单,但术后创口易与肠道及大网膜粘连,术中出血多,伤口修复不如子宫下段创口,因此已不常应用。它主要用于一些特定情况,如胎盘前置、胎儿横位及需要紧急分娩的严重病例。
腹膜外剖宫产是一种较特殊的手术方式,其不开启腹腔,避免羊水进入腹部,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较少。但手术操作难度较高,不适用于急需结束分娩以抢救母儿生命的情况。
剖宫产子宫摘除术是在剖宫产取出胎儿后随即进行子宫摘除,主要用于处理子宫严重感染、产后出血等极端情况。
剖宫产适用于多种情况,包括孕妇骨盆狭窄或畸形、产前大出血、胎儿异常、孕妇有严重疾病等。对于存在胎儿窘迫、胎盘前置内出血、子痫等立即威胁母婴安全的情况,宜紧急进行剖宫产手术。
回顾50年前的中国,孕产保健较为落后,母婴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妇幼保健院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使许多妇女儿童享受到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剖宫产在处理孕妇难产、妇科病症及心脏疾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过去,剖宫产率较低,大约只有3.5%。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生对剖宫产技术的掌握,母女安全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近十年来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尤其在一些地区,剖宫产率高达40%以上。一些产妇在产门和胎儿状况正常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害怕疼痛而选择剖宫产。高剖宫产率不仅导致医疗费用大幅上升,也给许多产妇带来了痛苦和损害。
尽管剖宫产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的,但术后可能面临腹腔伤口发炎且长期不愈合的风险。在子宫手术后,若出现感染或愈合不良导致内出血的情况,若治疗无效,甚至可能需要摘除子宫。手术后子宫及全身的恢复过程缓慢,住院时间长,费用较高。再次怀孕时可能面临子宫裂开风险,分娩时通常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剖宫产的医学条件包括:胎儿过大无法顺利通过产道、胎儿宫内缺氧或分娩过程中缺氧、胎位异常、分娩进程停滞等。对于孕妇,若存在骨盆狭窄、畸形、产道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初产等条件,也可能需要进行剖宫产。还存在一些社会因素如担心宝宝过大导致阴道变形、担心分娩疼痛等也是选择剖宫产的原因。
对于进行剖宫产的女性,避孕尤为关键。由于剖宫产后子宫内壁会形成敏感疤痕增生,短时间内再次怀孕可能导致疤痕开裂。选择适合的避孕方法至关重要。若不再打算生育,可在剖宫产时进行结扎手术。否则,可考虑使用节育环避孕。哺乳期不适合服用避孕药,因此可选用安全套、阴道隔膜等外用避孕措施工具。若与避孕药膏配合使用,可提高避孕效果。
对于剖宫产的产妇,自身护理也至关重要。由于剖宫产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产妇应掌握相关知识并做好自我护理。配合试生产、做好术前准备以及注意手术时的相关问题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措施。在手术前应注意保持冷静、禁食、取出饰品和活动假牙等。手术过程中应尽量深呼吸以放松肌肉。产妇应正确对待剖宫产,并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医生和产妇应密切合作以降低潜在风险并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四、术后健康保健指南
1. 术后平躺六小时。为了预防头痛和避免伤口出血,您需要在手术后平躺六小时。在此期间,请勿坐起或侧卧,因为伤口上放置的沙袋起到防止出血的作用。
2.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输液的滴速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每分钟约40-50滴为宜。请保持手臂稳定,不要随意移动,护理人员会为您调整滴速。
3. 留意阴道出血。如果出血超过月经量,或者出现较大的血块排出,请立即告知医生。可能需要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止血。
4. 饮食调整。术后六小时内,建议以流质食物为主。待肠道功能恢复、排气后,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粥、面、鱼、蛋等。
5. 保持二便通畅。术后1-2天内会留置导尿管,请勿挤压或扭曲尿管,以防堵塞。拔除尿管后,应尽快自行排尿。如果两天未解大便,请及时告知医生,可能需要使用导泻药。
6. 早期活动。术后六小时,可在家属的陪同下,尝试床旁走动。这一活动有助于预防肠梗阻和腿部静脉栓塞,减少肺动脉栓塞的风险。如果不能起床,可以在床上进行腿部拉伸等放松运动。
7. 尽早哺乳。对于接受手术的母亲,应尽早让孩子吸吮乳汁,这有助于孩子熟悉母亲的味道并刺激乳汁分泌。
8. 伤口护理。术后若出现反胃或咳嗽,请轻轻按压两侧小腹,以减少伤口开裂的风险。特别要注意保护手术伤口,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导致伤口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