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在饮食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饮食和生长发育造成伤害。父母需要立即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下是孩子常见的吃饭不良习惯及其危害:
一、忽视早餐的重要性
不吃早餐或早餐不合理是儿童最常见的错误之一。约有75%的儿童有时或经常不吃早餐,这种忽略早餐的行为可能导致智力和精力下降。早餐是一天中补充营养成分和动能的重要环节,不吃早餐可能导致在其他餐次中选择高脂、高糖食品的风险增加。健康的早餐应包括脱脂的牛奶、酸奶或奶酪等乳制品,以及燕麦粥、全麦面包、新鲜水果或果汁等。
二、常吃汤泡饭
许多孩子喜欢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汤),或者父母干脆将饭泡进汤里给孩子吃。这种吃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常吃汤泡饭或边吃饭边喝水(汤),会使食物未经口腔的咀嚼消化就进入胃部,增加胃的负担。水(汤)会稀释唾液和胃中的消化酶,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对于本身消化道功能较弱的幼儿来说,这种吃法更是雪上加霜。由于消化不充分,也会减少肠道对食物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
三、不注意食材颜色的搭配
孩子应该注重各种颜色食材的搭配和变换。鲜艳的颜色可以提升孩子的食欲。饮食应均衡提供各种营养成分,如抗氧化维生素、叶酸(尤其是深绿色蔬菜含有这类成分)、矿物质、纤维和植物成分。
四、不了解脂肪的类型
孩子对脂肪的摄入也需要讲究。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脂中的胆固醇和人造黄油中的酯化脂脂,会增加孩子患病的风险。相反,食用油中含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有益脂肪),没有胆固醇,是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橄榄油更为健康。食用油经过高温就变成饱和脂肪酸,或者分解并丧失它的优势。孩子不宜过多食用油炸食品。
五、不认识盐的风险
孩子的食物应以清淡为主,要少量加上食盐量。而且孩子最好食用未加工的生态食品或含盐度低的食品类。一些食品如凉盘、肉肠、水果罐头、干面条和一些调味料等是含盐度高的食品类。过多食盐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孩子应注意这些食品类的进食量,尤其是对一些特殊食品要尽量减少食用。
六、不注意骨骼健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骨骼一直需要补钙。不要觉得孩子的身高已经达到标准水平了,就不需要补钙了。钙的最佳来源是牛奶、酸奶和奶酪,虽然也有其他植物类食物含钙(如豆类以及包括瓜子在内的坚果类等),但他们提供的矿物质不如奶制品多。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吃饭习惯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制定标准:标准不是父母单方面制定的,而是与孩子讨论后的结果。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并清楚地重复给他们听。有效的标准是培养孩子良好就餐习惯的基础。
提供充足的餐桌用品: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合适的桌椅、围兜和一次性餐桌布等,让孩子感到亲近并培养爱清洁的就餐礼仪。每次吃饭时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语言引导孩子坐上桌椅,让他们感到愉快并愿意吃饭。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适应餐桌上的规则。此外还需要父母细心加耐心去引导和陪伴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细心和耐心让孩子们在快乐和温馨的环境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才是关键所在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家长需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和陪伴孩子共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和自觉行为这将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美好和健康幸福的基础保证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重塑餐桌礼仪,坚决杜绝逼迫进餐
在打造优雅就餐环境的过程中,最大的忌讳便是逼迫孩子必须吃完碗里的食物。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美食。
营造一个愉快的就餐氛围,首先就要避免将餐桌时间变成父母训斥或苛责的时间。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餐桌上摆放一些鲜花,铺上色彩温暖、带有可爱图案的桌布,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这样的舒适环境将有助于孩子心情愉快地享受美食。
家长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摒弃孩子吃饭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为此,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以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主动参与餐桌礼仪的创建。让孩子明白,吃饭不仅是一种生理需求,更是一种生活享受。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就餐环境,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更是对他们未来生活品质的一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