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功并非一定要成为高考状元,这并非人生所有的意义所在。真正重要的是为人处世的能力,这是管理一切事务的基础。与其追求一个压力巨大的高考状元,不如培养一个心地善良、正直的好孩子。
高考仍然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是父母和孩子关注的焦点。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成为状元,也不能在关键时刻放任孩子不管。每年临近高考,父母和孩子们都会有一肚子的疑惑需要解决。
学生们最大的焦虑是认为高考能决定一生。诸如“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如何向父母、老师、同学和自己交代……”这些与高考无关的压力,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最后的冲刺。高考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在人生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如果你回避这个问题,那么你的考试成绩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要想考试顺利通过,许多事实和历史都告诉我们,必须轻视高考,甚至觉得它是个“捣蛋鬼”。那些把高考奉若神明、视为一生定夺的人,往往无法正常发挥。因为过度的重视阻碍了知识的积累,使许多人无法达到他们应有的表现。通常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考场上表现不佳,连本科线都没达到。学生要坚定信心,如果你在重点高中,那么考上名牌大学肯定没问题;如果你在普通高中,能考上大学就证明你有所发展,超越了自我,未来会有更大的潜力。
在方法上,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现在,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而是整理知识、发挥水平,将储备的知识和能力体现在试卷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成绩。对于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复习策略。
距离高考还有20天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调整生物钟,避免经常熬夜学习。许多学生晚上复习到很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高考表现。必须调整大脑生物钟,使之与高考时间相匹配。现在距离高考只剩20天,不要再期待通过开夜车来提高成绩。
2. 建立对知识储备的自我认识。平时要做题,但要避免陷入题海战术,忽视基础知识。高考考题是规范的、中性化的、稳定的题型。高考中70%的题目都是核心知识,30%才是难点。拿到70%的成绩,考上大学是没问题的。
3. 保持家庭氛围轻松自然。不要为了高考让整个家庭都处在紧张的氛围中,要按平时的样子生活。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会影响学生的休息和心态。
4. 考前一定要到考场去熟悉一下,至少要知道自己考试的教室和座位,避免考试当天紧张。准备好考试用品,确保一切就绪,对自己大声说:“我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打胜仗的信心。”
为了克服紧张情绪,建议每天听10分钟的莫扎特C大调圆号和竖琴协奏曲。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放松心情。临近考试的时间越来越紧,只剩下三天就高考了。此时要注意的是考试策略。考场上应该全面浏览试卷,看有多少题目。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做题,先攻高分题,剩余时间则尽量多写答案,即使只踩上一两个知识点也能提高分数。要对高考做一个乐观的估计,大多数题目都是考察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不会过分纠缠于偏题、难题。只要掌握基本知识点,考入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在面临人生的重要考试——高考时,我们不仅需要扎实的学识,更需要合理的应对策略和坚定的信念。
在答题时,我们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一步步完成每一道题目。对于比较偏题或难题,我们可以先暂时跳过,先完成那些容易的题目,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分数。但遇到高分的题目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先确保理解题意,再下手解答。读题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因为题目本身就是答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示。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题目,更需要仔细阅读,以确保理解其隐含的含义和背后的知识要求。
我们也需要理解高考阅卷的评分策略。对于大型题目,阅卷老师会根据答题者的处理深度和知识点覆盖度来评分。即使对于部分了解的题目也要尽力解答,因为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带来分数。我们需要培养一次性成功答题的习惯,尽量在考试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的解答并检查。
高考虽然重要,但它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知识虽然重要,但成功的因素并不仅限于知识。许多成功人士并没有通过传统的高校教育路径来实现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实践、努力和自我学习。像泰利斯、爱迪生等伟大的发明家,以及许多杰出的作家一样,他们并没有上过大学,但他们通过实践和终身学习实现了他们的梦想。许多从普通学校毕业或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如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证明了人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人格和努力,而不仅仅是学历。
临近高考,我们不必过分紧张。只要我们尽力而为,做到无愧于心,听从自己的内心,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的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