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儿童未来的健康至关重要。学龄前儿童阶段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儿童饮食习惯的标准和误区。
儿童饮食习惯的七大标准:
1. 食物多样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提供身体所需的所有营养。必须吃多样化的食物,包括各种营养食品组。偏食和挑食会阻碍我们获得全面的营养。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同一食品组的其他食物代替偏食的食物,但严重的偏食必须及时纠正。每天的食物应包括五个营养食品类组,缺一不可。
2. 平衡摄取各类食品: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人体对这些营养成分的需求有一个量的规定。过多或过少的摄入都会产生问题。即使食物种类丰富,但如果按照营养成分来看,仍可能产生不平衡。父母应注意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以及食物之间的搭配,如大小搭配、深浅色蔬菜搭配等。
3. 定时就餐:一日三餐是摄取营养的主要途径,符合人体消化道的生理特征。餐间多吃零食会影响主食的摄入量。父母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准备课后的小点心,但数量要适中。
4. 饥饱适当:一日三餐的能源分配应为早、中、晚各占30%,午餐占40%。不吃或少吃早餐会影响健康,降低精力和大脑的正常活动。节假日和家庭宴席也要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消化道的正常消化功能。
5. 饮食清淡:儿童的总能源有一半以上应来自粮食,约1/6来自蛋白质,只有1/4来自油脂。过多摄入油腻食品或糖会导致能源摄入过高,增加患现代文明病的风险。父母应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6. 选择适合体质的食物:食物可以滋养身体,也可以造成伤害。例如,脾胃虚寒的儿童吃生冷食物会引起胃部不适或腹泻,内火较重的儿童偏好油炸食物或狗肉火锅可能导致口角溃烂或大便干燥。父母应了解食物的温凉性质,并根据孩子的体质提供合适的食物。
7. 文明用餐:用餐环境要安静,培养细嚼慢咽的习惯。轻松舒缓的音乐有助于保持愉快的心情。父母可以在餐桌上结合菜肴讲解有关营养与膳食的话题,但不要在用餐时责备孩子。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饮食习惯的六个误区:
1. 多吃高蛋白食物:当孩子又瘦又小的时候,父母常常想让孩子多吃高蛋白食物来补充营养。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孩子来说,高蛋白食物可能难以消化,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和各种疾病。应多吃易消化的面条、粥和蔬菜等。
2. 多喝牛奶长得快:虽然1岁前的孩子应该多喝牛奶,但年龄较大的孩子不宜喝太多牛奶。因为牛奶是液体蛋白质,不利于肠道蠕动,长期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肠胃功能下降。睡前喝牛奶会影响肠胃休息。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至少应在睡前两小时喝牛奶。
3. 吃到肚子里就好:有些父母想尽办法让孩子多吃东西,认为只要吃到肚子里就好。实际上,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到吃饭时吃得越来越少。父母应培养孩子规律吃饭的习惯,给予固定的进食时间,并确保两餐之间不吃任何东西。
4. 多吃保健品:许多父母选择营养素补剂、蛋白粉等保健品给孩子补充营养。孩子生长发育需要的是全面的营养,单纯的补充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过多的补充还可能导致营养失衡。最好的方法是从食物中摄取最全面的营养,同时培养孩子广泛尝试各种食物的习惯。即使孩子喜欢的食物也不要过量食用。关于酸奶与肠胃健康:适量饮用酸奶可以促进消化,而过量食用则可能导致肠胃酸碱失衡,影响肠胃功能,甚至降低免疫力,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饭前过量饮用酸奶会产生饱腹感,影响食欲。
关于餐前水果的选择:如果孩子饭前吃苹果,可能会产生饱腹感,影响正常饮食。饭后食用水果则有益。当水果与食物混合后,有助于肠胃消化,同时清洁口腔。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适量享用酸奶,并在餐后适当食用水果,这不仅有助于健康消化,还能提升孩子的免疫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