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等级森严的道德观念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新时代的父母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父母架子,与孩子平等交往,放下身段和孩子沟通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愿意向父母倾诉心声,从与父母的对抗变成愉快合作。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关系千差万别。但无论古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始终是最亲密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相互理解。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孩子则把父母视为不理解自己的长者。这样的观念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困难。
社会要求每个家庭都要追求公平公正,但为什么有些家庭的父母,尤其是父亲,不能公平对待孩子,甚至与孩子关系疏远呢?这主要是因为父母没有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和期望。他们希望父母能够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而不是仅仅把自己视为长辈。他们不希望父母总是摆出一副年长的姿态来训斥自己。
作为父母,要想改变孩子的叛逆行为和状况,就必须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们应该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像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交流。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向父母倾诉心声,从不懂事变得懂事,从对抗变成愉快合作。
以陈月的女儿为例,这个16个月大的小女孩有着圆嘟嘟的脸庞和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她的每一点成长都让妈妈欣喜万分。陈月深知“骄纵”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因此她平时对女儿的要求更加严格。一件小事却让她改变了严格的教育方式。
那天晚上十一点多,陈月疲惫不堪,想让女儿睡觉,但女儿却还在兴奋地玩耍。陈月试图哄她入睡,但女儿却不愿意。陈月不解地脱下她的衣服,让她钻进被窝里。可是女儿又哭又闹地爬出了被窝。这时,陈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她意识到虽然孩子还小,但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父母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应该学会平等对待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必须扮演不同的角色,教他们反思和纠正错误,以建立正确的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母更应该放下架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承担起对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我们还应该是孩子的导师和真心朋友。我们应该耐心指导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与他们分享喜怒哀乐。
为了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该:
1. 尽到做父母的义务: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做好孩子的榜样。
2. 做孩子的人生导师:像老师一样正确引导孩子的发展规律,耐心指导他们。
3. 成为孩子的真心朋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身为父母,若想跨越与孩子的鸿沟,就必须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往,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尝试以“父母=朋友+老师”的模式来与孩子相处。当孩子能够把你当作亲密的伙伴和倾诉的镜子时,你们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对于他认为谦虚、诚恳、忠厚的朋友,孩子不会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教育本身就是陪伴和支持的过程。只有真正放下身段,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这样的父母,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建立起深厚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