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秋风渐起,儿科门诊总会迎来不少腹泻的小患儿。家长们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宝宝是因为食物问题导致的腹泻,于是盲目地选择禁食;有的家长则认为宝宝因拉肚子损失了太多营养,必须大量补充营养,于是盲目地喂食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这些做法并不正确。
专家指出,秋季小儿腹泻高发的原因在于婴幼儿自身抗病能力较低,且秋季轮状病毒活跃,这种病毒会在肠道中繁殖,侵袭肠黏膜,导致肠道渗透压增高、水分增多,从而形成稀水样便。
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中医治疗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常用药物包括二花、连翘、苍术、藿香、山药、乌梅、地锦草和车前草等。根据患儿的湿热度,医生会进行辨证治疗,如“湿多于热”则辅以泽泻、猪苓等中草药,“热多于湿”则加入适量的滑石、白头翁。若腹泻严重,还会加入一些收涩止泻的药物,如芡实、赤石脂等。
父母在宝宝腹泻后需要注意,婴儿脾胃功能差,失水量多,应适当补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多给宝宝补充水分。为了调养,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脾止泻、消积导滞作用的中药做成药粥。
比如,山药扁豆粥:将去皮山药30克、白扁豆15克和粳米3 一起煮成粥,加入砂糖调味,每天服用两次。还有山楂神曲粥:将山楂50克和神曲15克用纱布包起来煎汤,去除药渣后加入粳米煮成粥,也加入适量的糖调味,每天两次。
关于婴儿腹泻的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婴儿使用的奶瓶和工具必须定期消毒,不用时要用清洁的布盖。奶瓶容易污染,应尽量用水杯和碗勺代替。婴儿食品不要放置太长时间,最好一顿一做。小儿吃饭前一定要洗手。由于腹泻可能会引起尿布皮炎和尿道上行性感染,因此婴儿大便后应立即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清洗肛门和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