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与丈夫张立之间似乎笼罩着一层微妙的氛围。夜晚,他们的闺女娇娇兴高采烈地拿着父亲新买的玩具,希望妈妈陪她玩耍。刘欣却婉拒了娇娇的请求,她温和地提议:“我们不玩这个,来玩妈妈给你准备的维尼熊吧。”刘欣一边与娇娇玩耍,一边轻声倾诉她的烦恼:“你爸爸总是忙于在外应酬,常常深夜才回家,似乎我们都无法真正交流。”
这种情况在夫妻争吵后经常发生。对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深爱着父母双方,无法在他们之间做出选择。一些父母却无意中拉孩子卷入自己的纷争中,期望孩子站在自己一边。
父母拉孩子参战的方式多种多样:
1. 他们会向孩子诉说对方的不满,“看看你那爸爸……”,“你妈妈也是这样……”
2. 他们也会夸大自己的付出,“我为了你做了这么多……”
3. 甚至通过给孩子制造负罪感,“为了你,我放弃了……”让孩子难以抉择。
4. 当一方与孩子产生矛盾时,另一方则乘机拉拢孩子。
5. 不时给孩子买零食或玩具以作为“贿赂”,试图让孩子站在自己一边。
这些行为在无意识中发生,直到夫妻争吵时,孩子往往被卷入其中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这就把孩子置于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为遭遇“背叛与忠诚”的困惑。孩子们的表现也是多样的:
有的孩子会变得表里不一,面对父亲时说父亲的好话,面对母亲时则说母亲的好话;有的孩子会通过生病或其他问题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以避免他们争吵;还有的孩子会选择站在父母中的某一方,内心对另一方产生深深的愧疚感……
夫妻之间的争吵本应是两个人的事情,解决也是两个人的责任。不应该通过孩子来发泄情绪,也不应把孩子当作攻击对方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