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熟悉鹅口疮这一婴幼儿常见疾病。如果父母未能妥善照顾孩子的卫生,很容易引发此病。那么,我们该如何精心护理鹅口疮呢?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 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娇嫩,有时在上腭中线两旁及齿龈上会出现俗称“马牙”的黄白色小点,这些无需特殊处理,会在1-2个月内自行消失。
2. 口腔粘膜上若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便是“鹅口疮”,这是由白色念珠菌生长引起的。
3. 保持孩子的口腔卫生至关重要,喂奶前后要喂开水以清洁口腔。奶头、奶瓶等喂养工具在清洁后应煮沸10分钟以进行消毒。
4. 当发现孩子口腔出现鹅肝时,不要强行擦拭,可以使用1%的龙胆紫溶液轻轻涂抹在患部。要避免刺激马牙,防止感染。
5. 对于体质较弱的儿童,应注重营养补充,特别是B族维生素。长期使用抗菌素和激素的孩子,最好逐步停用,改用其他药物。
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鹅口疮的成因:
母亲方面:
1. 准妈妈的产道可能存在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通常寄生在人体皮肤、肠道上。如果孕妇患有白色念珠菌阴道炎,应立即治疗,因为新生儿鹅口疮的99%都是在通过产道时接触母亲阴道附近的念珠菌而感染的。
2. 新妈妈面临来自婴儿照顾、喂养等方面的压力,生理、心理压力增大,可能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增加念珠菌感染的风险。
3. 口服抗生素、接受化学治疗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婴儿方面:
1. 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柔软、抵抗力弱,稍有损伤就可能导致病原菌入侵。
2. 盲目用药也是导致婴幼儿鹅口疮的原因之一。长期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可能引起体内正常菌群紊乱。
卫生习惯方面:
1. 乳头不干净或喂养者的手指伸入婴儿口腔是常见的感染途径。妈妈的内衣、手部、毛巾等都可能是乳头不洁的源头。而用手指直接接触宝宝的口腔则更容易传播病菌。
2. 带菌的医务人员或在卫生条件不符合标准的婴儿室中,婴儿也容易被感染。
3. 忽视用品的清洁消毒。婴儿经常接触的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等如果不及时清洁消毒,就可能成为病原菌的传播源。
4. 忽略婴儿的口腔清洁也是一大原因。婴儿喝完奶后,必须做好口腔清洁,否则残留的奶液会滋生细菌。
了解以上成因后,相信家长们对鹅口疮的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孩子患病肯定会影响饮食和健康,精心护理和临床治疗措施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