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张纯净的白纸,幼儿的成长需要父母为其描绘出丰富的色彩和图案。为了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行和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幼儿来说,讲故事和念童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想象一下,那些儿时的故事、背的古诗词、唱的歌曲,在我们大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后仍然历历在目。那么,我们何不采用同样的方式,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灌输“八荣八耻”的价值观呢?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喜欢翻阅绘画故事书。在为孩子购买书籍和讲故事时,父母需要细心挑选,不应让外国童话如白马王子、多啦a梦等占据全部内容。实际上,我国传统童话故事中有很多关于爱国、勤劳、诚实、友善的实例,如“鱼童”、“马良神笔”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又有意义,可以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们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有一些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如“岳母刺字”、“虎门销烟”等,虽然孩子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其深层含义,但应该讲给他们听,引导他们崇尚真正的勇士精神。
幼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强,很多父母喜欢让孩子背古诗。在背诗的过程中,可以解读诗中的故事,把这些有趣的事情印在孩子的脑中。例如,背诵《锄禾》时,解读农夫耕地的艰辛;背诵《木兰辞》时,讲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胆识。这些故事的精神虽然孩子可能无法理解,但在这些口碑相传的故事中,他们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优良作风,并将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唱歌。从《宝贝》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日子》,从《苏武牧羊》到《歌唱二小放牛郎》,虽然这些老歌的旋律不如现在的流行歌曲时尚,但对于孩子年幼的心灵却是很好的陶冶。当孩子还在摇篮中,或者咿呀学语、哼哼唧唧的时候,父母柔和的旋律会感染他们、激励他们。
如果父母能像上述方式用心教育孩子,并在行动上加以落实,那么未来公民的能力素质定会有很大的提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道路铺设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