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攀升,学龄儿童们面临着手足口病的多发威胁。孩子们的小手、小脚、口腔,甚至是臀部,都可能会被病毒侵扰。身为父母的你们,需要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和特点,以便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接下来,让我带大家深入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和特点。
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手足口病的孩子会在手、足、口部位产生疱疹。这种病症在4岁以下的儿童中较为常见,夏秋季是此病的高发期,一旦感染,终身免疫。它是由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流行性。病发时,孩子会有发热或感冒样的症状,如头痛、鼻塞等,容易误诊为感冒。但孩子的体温一般不高,多在38°C以下,且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两天。病发时,孩子的口腔内部、颊部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疱疹,手脚也会出现粟粒状疱疹。有些孩子甚至在臀部、肛门处也会有疹子的出现。
部分孩子的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喉咙痛、流口水、食欲不振等症状。牙龈肿痛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对于手足口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只能进行对症治疗。
那么,小儿手足口病有哪些特点呢?
手足口病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是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1~2岁的婴儿。感染后,孩子一般会持续发热,热程2至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伴随着嘴角痛、喉咙痛、流口水,不喜欢吃东西。几天后,手、足、口、臀部等部位会出疹子。
手足口病的感染方式多种多样,病毒主要通过口腔进入肠道,感染途径可以是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玩具等。孩子们喜欢舔手或者尝试触摸各种东西,面对面近距离交谈,因此孩子们之间一个简单的喷嚏就可能会被感染。
病毒还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如出现高烧、白细胞计数不明原因升高而找不到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爆发性心肌炎的发生。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的患儿多见。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父母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