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身体发黄的背后
新生儿黄疸,从字面意思看,就是身体发黄。但实际上,除了直观的体征外,还有其他一些症状,比如排泄物、排泄物也会呈现黄色。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一、生理黄疸
轻度黄疸时,黄色只限于面部和颈部,或逐渐蔓延至全身,巩膜也可能出现黄染。这种情况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并在第5~6天逐渐消退,恢复正常肤色。而重度黄疸则可能遍及全身,包括排泄物和脑组织等都会呈现黄色,持续时间可能超过一周,尤其是某些早产儿可能会持续至四周,但其粪便颜色仍然为淡黄色,尿液中不含胆红素。
二、黄疸的颜色与位置
轻度黄疸表现为浅花型黄色,重度黄疸则颜色较深,但皮肤仍然显得红润。黄疸的位置常见于身体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会超过肘膝。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良好,无贫血症状,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会发生核黄疸。早产儿的生理黄疸较足月儿更为常见,可能会稍微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能会延长到2~4周。
三、宝宝黄疸过高怎么办?
针对新生儿黄疸过高的情况,临床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方式:
1. 光照疗法: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可以降低血清中的未结合胆红素。新生儿需要躺在紫外线光疗仪箱中,眼睛需要用黑色眼罩保护,避免损伤视网膜。其他部位都暴露在外,用单层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两天(一般不超过四天),当胆红素降至7mg/分升以下时,可以停止治疗。
2. 换血疗法:通过换血可以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替换掉已经致敏的血细胞并减轻贫血症状。但换血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其使用条件。
3. 药物治疗:包括补充人体白蛋白、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使用肝酶诱导剂(如苯钠)以及静脉应用人免疫球蛋白等。